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及启示

时间:2020-09-24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模式的发展,因诸多因素的制约而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存在着巨大差距。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模式的发展,因诸多因素的制约而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存在着巨大差距。借此,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高校行政管理实践中理念、组织和人员的三维论析,总结出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优化发展的未来进路,以期探寻出行之有效的切入点,切实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发达国家;高教管理;行政管理改革;模式;交叉借鉴

高校行政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科研活动、教学实务以及教学资源分配等高校职能任务目标的达成。而就高校行政管理本体而言,则是一套具有复杂性、多层次的复合管理体系,它通常由:高校行政管理发展理念、高校行政管理组织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三部分要素组成,而这三部分要素则有着依次从属关系,即理念制约组织、组织管理人员。因此,本文从以上各要素入手对发达国家高校行政管理模式进行论析。

一、效率优先:发达国家高校行政管理理念

在高等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如:美、英、德、日等,其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都比较注重投入与产出的效率,而整体高教行政管理体系的搭建也是以这个理念为基础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经典管理理念包括:

(一)层级需求理论

1.1该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者A•B•马斯罗(A•B•Maslow)提出的,他将行政管理看成是对组成个体需求的管理,而个体需求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是分层级存在的,而层级的划分包括:体系内社会交往需求、客观认可需求、自身发展需求、生存目标需求、个体基础需求以及其他需求。对行政管理中的个体而言越接近顶端的层级,需求越迫切。因此,这种逻辑清晰,简单易懂的理论很快被美国社会认可,并广泛应用在商业、医疗及教育机构的行政管理内中,通过有针对性的满足个体需求的方式,调节行政管理个体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管理效率,实现投入产出比最大化的目标。

1.2在当前的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实务中,行政人员、科研教学人员的物质待遇相对较低,导致其正常生活压力,如保险待遇、住房津贴等无法满足客观生活需求,其工作投入和工作收入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从而影响了其多数层级需求指标得不到满足,工作积极性下降成为普遍现象;同时,许多高校对行政个体的评价方式过于僵硬,导致行政管理中存在个体相互排斥、个人利益至上的种种情况产生,其根本原因在于,行政评价与个体基础需求、自身发展需求、客观认可需求等三个主要方面的个体层级需求存在冲突。为此,我国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调整行政评价方式:将个体评价转化为整体评价,将个体赏罚转化为整体赏罚,这样,在小团队中一荣俱荣,从根源上杜绝了恶性竞争的存在,为构建行政管理良性循环提供了有利空间。

(二)多核管理理论的交叉借鉴

2.1多核管理理论的概念是英国学者博来尼在其著作《自由的逻辑》中提出的,该理论上世纪末(约90年代初期)至今的多种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理论、政治理论以及多核心共存理论进行整合,提出了“建立在共同利益前提下的合作管理体系”,在这种体系下,将各组成单位的多元化利益与合作共存的复合性结构相结合,以共同利益制定管理规则,允许多核心主体同时存在(注:其中多核心的决策权重不平等),将传统的单一核心管理概念边缘化,将传统官僚管理的弊端无限度缩小。在这个理论中,有两点改进明显优于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情况:首先,多核心共存的管理情况,在本质上等于是将行政管理的决策权向行政组成个体方向移动,这样做出的行政决策从理论上说更具民主属性,同时也更能满足体系内的多元需求属性;其次,由于行政决策的制定不再是集权性制定,多核心管理的体系

2.2特点使得原来行政决策的任务属性转变为合作服务属性,为了共同的利益,各体系内组成个体在执行行政决策时更具有归属感。因此在此理论提出后,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再次兴起了多核管理浪潮,加拿大、英国、美国等许多发达国家将该理论大范围应用在福利体系管理、非盈利性组织管理甚至宗教团体事务管理中,从新纪元到来后,英国首先尝试将该理论应用到司法与高等教育领域,在这些领域的行政协调与动态管理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模式中,对人事体系的行政权责安排以及相关的行政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与多核管理理论存在着许多交集。其主要启示的内容可包含以下两点:一方面,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可看成是由高校领导层、高校党组织、教育输出体(教授、教师)和教育承受体(学生)四部分组成,可视其为权重不同的四个核心,从其存在特性、应有权力与职能义务等方面入手完善管理制度的优化,使高校的行政内向民主、人性化建设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在人事管理结构上,权力限度、管理关系和行政层级方面的优化,可按多核管理理论的内容尽量按比例分配管理权重,使职能和权力间的平衡更具科学性。

二、以院为主:发达国家高校行政管理组织

(一)发达国家高校行政管理组织特点分析

在发达国家,如美、英等国,在高校的行政管理组织构成上,比较倾向于由高校内各学科院系作为管理组织主体,其拥有完整的学术权力、财务权力和人事任用权力,并且学科院系可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建设情况,做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而在学科院系中,再根据所从属学科的学术价值、效益价值和受关注度决定资源的具体分配,其绝大部分的自主权在学科院系本身。而在这种管理组织构成方式上,更体现了前文1.2节中所提到的多核管理理论。发达国家高校这样的管理组织结构其优点如下:首先,学科教学的过程管理更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由于这种拥有高度自主权的多核管理模式,高校的存在更接近于由众多学科院校组成的教学集团,其每个组成学科院系,都拥有着自身专业无可比拟的学术权威与认知权威性。在这个前提下,无论是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执行以及相关教学管理工作进行都会更有针对性,并且效率也远远高于集权的行政管理模式,因此这种行政管理权限的下放是一种相对更先进的行政管理模式。其次,在社会职能和学科融合方面具有广阔空间。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地方政府更希望高校利用其学术特长承载适当的社会职能,而这种高度自主权的管理组织结构,让这种学科与社会职能融合的可行性大幅度增强,如:实验室的实践应用、应用服务性科研项目的建设、双赢性经济产品项目的建设等等,让高校的学科院系发挥其知识优势,让学科教学不再是纸上谈兵,更简单、更直接的融入到社会服务和社会建设中去。

(二)对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组织的启示

我国的高校行政管理组织结构,更倾向于知识的传播效率,即对教学任务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对学术研究的重视度。在这个前提下,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组织结构相对单纯,同时,对管理指令的执行力也较高。在我国高校中行政管理主体在高校行政管理层,而决策与教学任务的制定也都集中在此,而各院系是执行者,这种直线型的管理组织结构对教学任务的执行和管理指令的执行具有超高的效率。但在学术研究与专业拓展领域失之于闭塞,如何在保证高执行力的前提下提升学术发展速度和科研实力,是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组织研究未来一段时间内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三、职权下移:发达国家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结构

(一)发达国家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能分析

发达国家的高校行政管理中人员职能和中国高校有着较大差别,其中以美国高校的双职能人事体系最有代表性。在美国高校中,行政管理权力会大幅度的下放给学科院系,而在人事职能管理方面,也同样有类似的权力下放行为。比如,美国高校的最高权力机构为高校董事会与高校评议会,而他们主要负责的是行政方面的管理,而同样对美国高校管理起决定作用的学术管理权力则被下放到学科院系,甚至还会根据学术研究的具体情况将学术权力继续下放到更为基层的学科研究所,或专科项目负责人身上。也即是说,科研人员或科研的直接领导人员同时拥有学术管理职能,其在美国高校做学术相关的行政管理决策中拥有有效的表决权,而董事会与评议会对他的决策会做优先参考。这也是发达国家高校学术化程度要远远优与我国的根本原因。

(二)对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结构的启示

我国的高校人员结构主要是采用层级式管理,逐层从属、逐层负责,同时,每一层级都有严格的考核机制,在行政管理效率方面具有相当高的纪律性与执行性,对教学任务与教学指标的实现非常理想,这些方面是优于发达国家的。但在基层存在学术创新或深度研究项目时,需要逐层上报,层层审核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因此在人员学术研究的灵活度上,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行政管理体系,加强学术研究氛围的培养和管理体制上的支持。

四、结论

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无论是在管理理念、组织结构还是人员管理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不小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行政管理职则泛化与管理模式不科学两方面,在此基础上,从自身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方面入手进行交叉借鉴研究,有助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发展战略的科学定位以及行政管理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参考文献:

[1][英]博兰尼.自由的逻辑[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2]游建军.观美国高校的管理及其运作模式[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12).

[3]叶康荣.浅议国内外大学章程比较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6).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