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文章认为意识形态、二元结构、资金瓶颈成为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树立信心,长远谋划;拓宽融资多渠道;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加大宣传,让政策深入人心等措施能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统筹城乡;一体化;制约因素;思考
[作者简介]孔勤,中共郴州市委党校讲师,湖南郴州423000
[中图分类号]F2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LO)06-0014-03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性
(一)统筹城乡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
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必然性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所决定的本质的联系。纵观国外发达国家社会发展历史过程,工业化后城乡差距拉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日益显现,当经济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对农村进行统筹发展,改善农村状况,走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实行工业化来发展经济,从而出现农村和城市跛脚走路的现象。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保证经济更加快速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必须使农村和城市两脚并齐走路。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的阶段,具有必然性,而非偶然性。
(二)统筹城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然举措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共有的现象,按照经济理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差距总是先逐步扩大,然后逐步缩小的。中国由不平衡发展走向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本应逐步缩小的城乡差距,但这些年却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如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3:1,如果把隐性收入计算在内,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6:1,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0.4,达到0.6,我国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已成为世界上城乡差距比较大的国家之一。过去,我国对城市统筹的多,对农村统筹的少,城乡差距扩大。为缩小城乡差距,我国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是局部的、单一的、分散的、孤立的,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缩小城乡差距必须把城市和农村捆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安排,这种统筹是全面的、整体的、协调的,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然举措。
(三)统筹城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就是统筹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和地区差距,使城乡经济社会实现均衡、持续、协调发展,就是让城里有的农村也有,让城里人过的好生活农民也一样能享受,农村和城市齐步前进。统筹城乡发展是真正以人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意识形态
1领导意识形态。我国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以区域为一个单位进行城乡统筹,因此,一个地方城乡统筹发展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党政领导的意识形态。有些领导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