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摘要:在总结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办学历史的基础上,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在国内当前社会地位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对该专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最后提出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特色、专业发展方向及主要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特色发展方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由原探矿工程专业发展而来,以专业创始人李世忠教授为首的教师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奠定了本专业在国内的领先地位。进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地质勘探行业的影响,本专业服务领域逐渐转向岩土工程勘察、基础工程施工方向,经过多年的努力开拓,得到较高社会认可。1998年教育部重新调整专业目录,专业名称改为勘查技术与工程,全国有48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从各高校设置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来看,主要分为两类,有地质背景高校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更侧重于地质勘探技术;无地质背景高校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更侧重于岩土工程技术。无疑,众多高校纷纷设置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增加了该专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我校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只有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才能保持国内领先的地位。
一、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办学历史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前身是探矿工程。.解放前我国没有探矿工程学科,工程量也很小。新中国诞生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急需矿产资源,地质普查勘探大规模开展起来,探矿工程应需而生,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形成一门新的学科。为了适应国家急需又从长远着眼,探矿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采取了建立正规教育和短期培训结合的方针。1954年在北京地质学院(我校前身)正式成立了探矿工程专业和系,以李世忠教授为首的团队艰苦努力,一切从头做起,经12年努力,到1966年,该专业和系成为一个师资队伍充实,组织管理有序,实验实习设施齐全,教学科研结合,并具有我国特色的专业教学实体,成为我国探矿工程专业教学的一个典范。在1966年前毕业了500余名五年制本科生和10名研究生,分配到10多个产业部门承担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成为各部门的技术骨干和主力。“十年动乱”期间,探矿工程专业教学工作基本上停顿。1976年后,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探矿工程专业教学在原有基础上,积极治理整顿,恢复招生,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1980年,我校(当时为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探矿工程专业开始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点,1981年被第一批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又经过一段改革提高,探矿工程(现为地质工程)经国家教育委员会评定为全国重点学科点。1985年恢复探矿工程专业本科招生(是我校最早恢复招生的专业之一)。1988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建立“科学钻探国家专业实验室”。1990年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我校探矿工程(现为地质工程)博士点成为国家博士后流动站之一。1994年开始本科连续招生。至此,我校探矿工程专业已恢复成为一个实力雄厚、体系完整、层次齐全的教育体系。
我校1985年恢复探矿工程专业本科招生至今,专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85~1994年为探矿工程专业,隔年招生,教学处于恢复期,条件较差;1994年受地质勘查任务缩减影响,专业开始向基础工程领域拓宽,相继开设了“注浆工程”、“锚固技术”和“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等课程,实习更侧重工程施工,同时专业名称更名为勘察工程;1998年根据教育部新专业目录,专业名称确定为勘查技术与工程,同时随着我校办学条件的改善、“211工程”的建设等,本专业开始步入健康发展,招生规模由原来的1个班扩为2个班,从本专业恢复招生以来已培养出320多名本科生,分布在地质、冶金、有色、石油、煤炭、建材、水电、城建、市政、铁路、道桥等行业和部门,从事生产管理、施工技术、科学研究等工作,多数成为企业领导或总工和技术负责或骨干。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