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实:党风建设面临的文化挑战

时间:2020-10-30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当前,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着来自传统与现实、中国与外国各种文化交融碰撞所表现出的不良因素带来的挑战。本文拟就传统与现实中这些挑战及其应对途径作粗浅讨论,以期引起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一、来自传统与现实中的消极文化观念的挑战
先进文化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源泉。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在当代文化建设实践中努力获取动力支持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传统和现实文化观念中不良因素的干扰和挑战。
(一)来自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挑战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化、宗法文化和封闭文化、专制文化为基本内容构建起来的。高度发达且源远流长的封建制度使这一文化积淀深厚,发展充分而影响深远。
1.儒家道统的消极因素给党的作风建设带来的影响:
——儒家“中庸之道”主张“用正确的‘大道’来台理民众”,是孔孟政治思想体系的方法论原则。这一原则在儒家道统的发展中,经过历代的不断修正,抽去了其坚持“用正”来管理社会的带有辩证思想的方法论精神,演化成循规蹈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保守、专制的方法论原则。循着这一文化取向,人们言行举止重不温不火而轻奋发有为,勇猛精进;重墨守成规而轻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放弃积极进取,免作“出头椽子”已成为许多人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这一文化观念与我党一贯坚持和倡导的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大相径庭。受这一文化理念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固守传统和经验,满足现状和已有成绩,不思进取开拓而放弃创新精神,给坚持和弘扬党的思想路线带来极大危害。
——封建礼教范畴中的“三纲五常”礼制引申出的长官为尊的“家长制”文化观念,成为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群众路线的思想障碍之一。在封建社会里,整个国家从上到下形成了完整的“家长”式统治:皇帝是全国的“大家长”,各级地方官员则是以“父母官”自居而成为“中家长”或“小家长”。所有黎民百姓则是这个大小家庭中的“子女”。“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是支配与被支配的不平等关系。这一文化取向在现实中,给官僚主义作风滋生和蔓延提供了观念支持。一些领导干部专横跋扈,颐指气使,权力不受限制,思想一贯“正确”。即使是正常的工作部署安排,也要摆出居高临下“作指示”、“发命令”的威严来。而下属只能对他惟命是从。严重的甚至形成人身依附关系。什么党内民主,什么“密切联系群众”、“当人民的勤务员”,早巳被他们弃如敝屣。
——儒家“仁、礼”范畴构建的道统中某些内涵变异的道德操守,成为坚持党内正常的组织关系、同志关系的严重思想障碍之一。以“忠、孝、仁、义、礼、智、信”为核心范畴的儒家道统,良莠掺杂。其所包容的内涵,虽然今天仍有一些营养,但不容置疑的是,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确有许多道德、价值取向已经落后甚至走向反动。如这一道统中的“忠”,其本意是规范封建君臣关系,要求臣下尽心尽力,毫无保留地侍奉君主。这一态度推展于各级官吏之间,下级无条件地服从上级也是“忠”。这在封建时代官僚政治中是维系封建专制体制的客观要求。封建时代“忠”的对象是个人,是上级,是皇帝;而我们共产党人要求“忠”的对象是民众、是组织、是国家和民族。一为个人,一为整体,泾渭分明,不容混淆。但现实中,这一道德操守被一些党员干部拿来混淆组织、事业与个人间的范畴与对象,在要求党员干部忠于党组织和党的事业的时候,更热衷于个人之间、上下级关系中的“绝对服从”,甚至以其对自己个人的“忠诚”与否为惟一标准。因此,抵制和反对下级对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更容不得下级有任何违背自己、反对自己的言行主张。由此助长了“家长”作风、“独断专行”作风和“帮派”、“团体”等不正常关系的蔓延。
2.封建官僚制度中演化出的消极因子给党的作风建设带来的影响。我国封建官僚制度不仅时间久远,且发展完善,其中许多内容在时代发展中演化成文化中的消极因素积淀在现实社会之中。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