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是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原则。因此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公正,构筑具有个性特色、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政治体系权威性的公正制度体系。亦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与标志之一。
关键词:和谐社会;可持续;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是人类内在情感对合理社会关系的认同体现和评价反映,是现实中良性和谐社会秩序的映像。“公正理念可以有普遍意义上的道德正义理解,也可以有严格政治意义上的政治正义理解。”政治正义主要是指“制度的公正和公正的制度化”,是现代社会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是社会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公正问题日益受到不同阶层人群的共同关注。在维持经济持续发展基础上构筑具有个性特色、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权力配置机制,创新政治体系权威性的公正制度体系,全力维持政治生态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与标志之一。
一、民主法治——当前社会公正问题主要表现形态浅析
恩格斯说过:“政治权力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害,并造成人力和物力的大量浪费。”的确,转型期的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些缺陷导致政府公平施政亦受到挑战,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与人们期待和认同的社会公正存有差距;权力借市场经济放大特权,寻找到了更加便利的寻租空间,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制度性腐败等,导致社会公正问题异常尖锐,直接影响政治生态环境的优化与政治运行的互动,这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从理论分析看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的终结点都在于是否提供公正的制度与秩序。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在道义上具有正义性和优越性,但需要具体的制度、体制来体现,当前存在的某些具体制度体制的公正缺失反过来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基本制度的正义性与优越性。而体现公平和正义的具体制度构架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其中政治是社会发展的统领,公正是权力行使中基本的伦理价值诉求,体现公正的制度正义状况将决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平等,因为公正在一般意义上指通过调节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尽量平等分配社会资源,承担义务,因而维护社会公正是政治权威目标之一。
2从政府功能看社会公正问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职能的缺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我国政府角色转换依然没有完全到位,政府职能存在某些缺位。而经济体制改革强调实现政治与经济、与社会的真正分离,促使政府在市场中无私利的存在,促使政府能够以第三方的身份确立、实施、监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的履行。由此可见,促使政府明晰权限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是政治、经济及社会运行顺畅的润滑剂。作为公共产品生产者和提供者的政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渐进模式导致在教育、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方面的政府行为与公民的期待客观上存有差距。政府的资源配置相对倾斜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诉求,是其改善在机会利用上的不平等地位的主要依赖,亦是公民对社会公正的主体期待。因为社会公正最终是为了公民生存空间的扩展,实现社会公正依赖于政府执行的公共政策广泛性、代表性,依赖于政府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依赖于政府通过公共行政行为引导民众建立符合公正的价值导向,依赖于政府将其渗透到公共政策范,是人们思想行为最基本的认同基础;公正制度供给的作用在于给社会成员整体道德水平提高平均值,提高制度的合法性认同基础,提高制度的效用;同时以政府干预弥补法律和市场对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的不足。其次,从执政党和政府的角度来说,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公正集中的政治体现。当前应不断地在全社会发动反腐败运动,因为腐败本身恰是民主建设不力的结果,腐败的存在本身就说明更加需要树立、健全体现社会公正的制度体系,需要提高政治家的生态理论、意识水平,以期对政府具体决策产生积极影响。最后,通过制度创新,重新配置权力资源。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权力分配、制衡、监督机制,规范各利益群体在改革中的关系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加强化制度创制中的政府主导和参与,因而创制以公平与正义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政策体系以体现与实现制度的公正是现代政府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