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取向

时间:2020-11-07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9·11”事件是自1941年珍珠港事件以来外敌对美国领土发动的第一次攻击,也是迄今美国遭受的最为严重的恐怖主义灾难。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布什政府对美国安全战略进行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大幅度的调整,由此导致美国的对外政策出现若干重大变化。本文拟对这些变化及其趋向作一剖析。
一、对外政策目标的优先次序出现重大变化
国家的对外政策是为了促进国家利益而设计的超出国家边界的明确或不明确的行为。制定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最根本地取决于政策设计者对于本国国家利益的界定,这种界定又决定了国家在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时所追求的目标。根据1999年克林顿政府公布的《新世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美国的国家利益被分为三类:一是生死攸关的利益,即美国及其盟国的领土安全、美国公民的生命及财产保护、美国的经济繁荣和基础设施的保障等;二是重要的利益,即美国的安宁和公民的福祉以及美国所处世界的性质等;三是人道主义及其他利益,主要指美国价值观的维护和传播,包括支持民主化、促进人权、维护法制等。
“9·11”之前,美国被认为是世界上安全最有保障的国家。虽然从90年代起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日趋频繁,但美国所担心的主要是对其海外目标的袭击,至于国土安全,美国人则持比较乐观的看法。然而,“9·11”恐怖袭击打破了美国领土坚不可摧的神话。它使美国人痛切地认识到,在全球化带来的各种跨国威胁日益增多的时代,美国的首要地位并不意味着美国不易受攻击,即使是一个拥有前所未有的超强实力和影响力的国家也无法完全置身于每一个威胁或危险之外;对于美国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传统的民族国家,也不是来自中、俄之类的“潜在战略对手”,而是来自非国家角色——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及其支持者。基于这种认识,美国朝野强化了对国土安全这一“生死攸关的利益”的重视,并把以“基地”组织为代表的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毁伤武器扩散视为这类利益所面临的最严重和最紧迫的挑战。与对国家利益的轻重缓急调整相适应,布什政府把“打击恐怖主义”和“制止谋求核生化武器的政权威胁美国和世界”确定为本届政府的两大“宏伟目标”,并将其提至“至高无上”的地位。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两大目标核心地位的确立并不意味着美国会松懈对冷战结束以来所确立的其他目标的追求。就民主人权问题而言,尽管由于反恐战争的需要布什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在此问题上对相当一部分国家施压和制裁的做法,但这只是表明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其他一切问题都必须“暂时”服从和服务于反恐这个大局,也表明布什政府在反恐条件下对其他国家采取的是一种实用主义态度,以免意识形态问题妨碍美国筹组反恐联盟和趁机扩张势力。布什提出的以是否支持美国反恐作为划分敌友亲疏的标准的“非友即敌”说,就是出于这一考虑所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从长远看,由于扩展美式价值观体现了美国意识形态霸权利益的需要,因此美国决不会因为反恐而淡化这一目标,而是要谋求反恐、扩展民主、促进经济自由和扩张势力多管齐下。正如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主任理查德·哈斯所说:美国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打击恐怖主义与推进其他目标之间寻求平衡。我们必须谨慎行事,不要仅仅出于打击恐怖主义的名义而把目光从不愉快的现实中移开。寻求平衡并不意味着对于那些从事我们所不赞同的行为的政府撒手不管。相反,它意味着必须把国内改革作为我们(同外国的)双边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他还特别指出,寻求政策平衡是一个原则问题;反恐虽是优先考虑,但不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组织原则。2002年9月20日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提出,新世纪美国安全战略的主旨是:“通过政治和经济自由促进‘人的尊严’”,“通过打击恐怖主义和制止大规模毁伤武器扩散确保安全”,以及“干预冲突地区和保持与盟国接触”。还提出:“美国将利用此刻的机遇向全球扩展自由的利益。我们将积极努力,以便把民主、发展、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希望推进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