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切入点:农村社会工作

时间:2020-11-11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切入点:农村社会工作
崔效辉
(南京人口学院,南京210042)

[摘要]社会工作是来源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保护性社会制度安排,是其社会安全阀制度的组成部分。中国社会在现代化的进程也需要引入这种安全阀机制,但我们在引入其理论、方法的同时,必须注意到中西社会的差异,积极探索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道路。中国社工本土化的过程就是在立足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基础上,把来自国外的社工理论、方法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有机结合起来,使之能够有效地服务中国的社会的过程。农村社会工作是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是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主要路径依赖。

[关键词]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农民协会合作社

一、中国社会工作需要本土化的社工理论

社会工作就其本质来讲,是欧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其社会转型初期,为应对一系列的社会新问题而构建的一种保护性的制度安排,是社会“安全阀”机制的组成部分。基督教社会中的慈善事业历史悠久,社会工作就源于社会慈善工作。作为一种正式的社会制度安排,社会工作萌芽于18世纪后期,发展于19世纪,成熟于20世纪初期。这段时间正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农村社会转向城市社会、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时期,在这一个多世纪中,社会工作适应社会变迁的需要,其工作内容从早期的以救济(Saving)为主,转变为以救济、解困(Helping)和发展(Developing)为其工作内容的庞大体系,并逐步完成了其制度化、组织化、专业化的建设。
同欧美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是现代化的后来者,对中国来说“现代化”不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而是在政府主导下的一个人为社会变迁过程。现代化的先行者们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完成的社会变迁,后来者必须在短时间就要完成。短时期内的社会剧烈变迁,会带来许多的社会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教学和研究,并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中国开始尝试着建构自己的社会工作制度。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不是、也不可能是复制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而是一个既有现代化的普世性,又有自己特殊性的一个过程,在尊重现代化普世性原则的同时,必须把这些原则与中国本土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中国的现代化才是可能的,对社会工作来说也是如此。发展于社会转型时期、成熟于社会转型完成时期的西方社会工作,因为其社会中已经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社区,其社会工作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引入西方社会工作比较早的中国港、台地区,因其社会形态也以城市为主,因此,这些地区比较好地解决了由东西方社会差异而带来的本土化问题。对中国大陆地区来说,问题要复杂的多,中国大陆既有高度现代化的地区,在这些地区我们甚至还可以看到某些“后现代”的现象,也有初步现代化的地区,还有几乎是完全被排斥在现代化进程之外的地区。在这种社会形态共时多元、远未完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社会中,我们的社会工作必定会与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在理论、方法、技术和组织上应该有自己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色,这也就是说,中国社会工作在发展过程中,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实现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的问题。
本土化的过程就是将源于国外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对引入中国社会需求的一个适应过程。引进外来的社会工作理论是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之一,要想真正彻底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就必须在引进外来社会工作理论的同时,发展出本土的自生理论。对于不同的国家来说,发展本土理论才是解决本国问题的根本所在。本土理论对于本国的社会有着天然的适应性,而且是深入社会问题核心的唯一途径。本土理论的来源应包括几个部分,一是历史文化传统,二是现实社会基础。一个国家现实社会的发展结果是其历史发展过程与横向的全球性社会发展交合的结果。同样的道理,其所面对的社会问题也是历史与现实的结果。所以,社会工作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调节机制,就必须在吸收外国先进理论的同时,发展属于本国的本土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方法。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