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马克思一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最伟大贡献,就在于他揭示并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此前,社会主义作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一直处在空想社会主义阶段。19世纪30—40年代,由于机器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在欧洲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历史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在继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证明了社会主义不是什么幻想家的主观臆造,而是资本主义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于1859年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他指出: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1]“两个决不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纠正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1848—1849年欧洲革命时提出的一些不正确想法,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和艰巨的历史过程,从而为“两个必然”奠定了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对“两个必然”的揭示是多层面、多视角的
纵观马克思的全部社会主义思想,他对“两个必然”的揭示,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展开:
(一)从唯物史观角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了一切社会形态无不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和暂时性,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任何一种生产关系,都有它产生的充分依据,同时又都不可避免地要被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所取代,因而一切生产关系都必然要经历历史的变更。引起这种变更的根本动因不是什么永恒理性和绝对观念,而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进而形成什么样的社会。同时,生产力又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有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下它的时候,生产关系就一定会发生变革。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注定要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
(二)从阶级斗争角度。运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学说,考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史,得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
马克思指出,迄今一切有文字记载的社会,都是建立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对抗基础上的社会,因而这类社会制度的更迭必然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社会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与以往阶级社会的明显区别在于,它简化了阶级矛盾: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摧毁了封建生产关系,创造了比以往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生产力。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变得越来越狭窄,资产阶级由生产力的解放者变成了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者。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了它自己。不仅如此,资产阶级还造就了运用这个武器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是创造资本主义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的主要承担者。可是,资产阶级支配下的大工业的发展,却使无产阶级变得一无所有。“他们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他们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2-1]他们要想获得解放,就必须摧毁资产阶级保护私有财产的一切,否则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无产阶级的这种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决定了它要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