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尽管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障碍性问题。本文从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这一巨大工程的实施主体是农民,而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新农村文化的建设是一个过程,须经宣传奠基、健康发展和巩固提高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并开始进入第二阶段,且初见成效。但是,同时其还存在着一些障碍性问题,比如农村干群认识不到位、投入依然不足、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明显、现代意识淡薄、不科学和不健康现象的根治任务依然艰巨、农村辍学现象有抬头之势、农村题材作品不够丰富等等。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1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1.1增加基层文化建设工作考评分值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首先是要解决好县、乡(镇)、村基层干部,特别是党政正职的认识问题。认识到位,且有高度,文化工作才会有位置,才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从而解决好遇到的问题。因此,评价和选拔任用干部之际,组织部门应增加基层干部文化建设工作的考评分值,把重视和关心、完善投入机制、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和队伍建设、拓宽农村文化投入渠道和投入力度、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等纳入干部考核指标,从而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1.2发挥乡镇文化站基层文化堡垒作用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公益性十分鲜明,因此,文化站作为第一线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在乡镇配套改革中不能改变。对文化站作用的发挥,关键是要创新机制,调整职能,明确责任。
2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2.1设立县乡文化副职为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我国成型了选派科技副职的制度,但对富裕之后农民精神生活的提高却缺乏完善的领导机制。不可否认,按照分工,各级政府都有负责文化建设的领导,但由于其分工不仅于此,限制了精力的投入。随着农村富裕程度的提高,农民作为文化消费的主体,必须给予更多的重视。因此,可借鉴科技副职的选派制度,从高等院校或者省级文化、宣传和文联等有关部门选派熟悉文化建设的同志兼任县文.化副县长、副乡(镇)长。一方面,文化副职由于特殊的身份可以起到较好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另一方面,文化副职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发出新的文化资源,从而出现一批农民所怀念的赵树理、柳青,创作出类似《创业史》、《三里湾》、《艳阳天》、《王贵与香香》那样贴近百姓生活,符合现代农民普遍希望和追求的生活状态的作品。
2.2培训“村官”农村文化师资格农村文化是在长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并为广大农民恪守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是农民现代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体现。农村基层对农艺师等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较为重视。实际上,农村文化师是富裕后农村最需要的人才,肩负着农村文化管理活动并承担农村价值理念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工作的重任。但是,我国对农村文化师的人才培养力度相对滞后,比如全国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大省河南,目前全省正式通过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文化师仅有30多人,而且全部是企业文化师,这与农村文化人才需求产生强烈反差。因此,必须从3个方面努力解决好这一问题。第一,采取中短期培训的形式,分批对现有的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培养。第二,也是最切实可行的,就是在高等院校选拔立志“村官”事业的学生进行农村文化师素质的教育。第三,组织部门在选拔“村官”之时严把人口,把农村文化师的资格作为一项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