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马克思农村生态思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时间:2020-11-19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马克思从生态问题的社会制度基础着手分析,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了生态问题的恶化,并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问题,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为生态良好的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发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优势,努力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至生态文明建设中做出更多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社会主义制度;生态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具体标准,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提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并把新农村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起来,提出了保护自然环境,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党的十七大又将生态文明这一崭新亮点写入党的报告中。于是人们开始思考如何用生态文明的理论来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马克思很早就开始关注农业生态问题,对此马克思有很多重要的论述,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乃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从生态问题的社会制度基础来探究生态问题背后隐藏的根本原因,深化对生态文明观念认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一、马克思对农村生态问题的分析
1.马克思重视农村生态问题
马克思一直都非常关心农村生态问题,努力地寻找解决农村生态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人口与生态平衡的问题上,在如何保持土地的持续利用等问题,马克思都有过深入的研究和阐释。《资本论》中,马克思就曾经记述过这样的问题:在英国农村,土地的进一步种植需要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化学肥料,而另一方面,伦敦城中每天要花费大量金钱来处理人们排泄的粪便。面对土地肥力的不断流失,为什么人类排泄物这种天然肥料没有返还给土地?通过大量研究,马克思分析了社会制度基础对生态问题的根本性影响,并意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导致了这种不可持续的现象。
2.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
为解释这一生态问题,马克思将新陈代谢的概念引入到对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物质交换的分析。
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社会人口极端分化为特征的阶级社会,其根源就是人口对土地的极端分离。资本不断追逐利润的生产使更多人口汇集在城市中,同时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使人通过衣食住行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够返还给土地(留在城市中成为环境破坏的毒瘤,最终还会波及到农村),这才是破坏了土地持久肥力的根本原因。人类本来应该是将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经过合理的加工,再以循环的方式返还给土地,使新陈代谢的产物补充土地流失掉的肥力,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循环方式。但是,资本主义制度使这种良性的新陈代谢链条发生断裂。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主义逻辑使它无法给生态以合理,持久的保护。
3.马克思对农村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探究
人类想要使土地得到长久的利用,就需要寻找可持续开发土地资源的办法,使土地永葆所需要的肥力。在这种条件下,人类在任何时代都不应该成为土地的私有者,而仅仅应该成为它的利用者,并且人们必须照顾好改良好土地,再将它们传给子孙后代。以人类食物和纤维从土壤中移走的养料应该返还于土壤,否则其对应物就是城市的污染和现代排污系统的不合理。人的自然的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排泄物,以及工业生产和消费的废弃物,作为完整的新陈代谢循环的一部分,需要返还于土地。这样一种良性的循环模式,使那些城市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对于生态环境破坏极大的废物得到了最合适的利用,同时也就减少了其向自然无序的排放,减轻大自然的环境压力。那么,从城市到农村,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才能进入一个完美和谐的状态。
二、社会主义制度是解决农村生态问题的社会制度基础
现代世界的生态问题比马克思所在的时代严重的多,也复杂得多。农村生态建设涉及土地持久利用等诸多难题,我们也面临着技术落后、资金少、污染源增多增重等难关。但是马克思关于生态问题的探索精髓给当代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重要的思路。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