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技术社会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时间:2020-12-09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新技术社会学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美,它有丰富的学术渊源:马克思主义技术社会观的汲取、科学史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影响、对技术决定论的批判、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实践等。


关键词:新技术社会学;理论背景


在人类历史上,技术的产生较科学要更为悠久,对社会的作用也更为直接和深刻。但就社会学而言,对技术的研究却始终没有很好地发展,直至上世纪80年代才在批判传统技术社会观(传统技术社会观比较重视技术对社会的作用,未能充分地认识到社会对技术的作用,因而传统技术社会观又被称为“技术决定论”),的基础上,产生了“技术的社会形成(建构)”理论及系列经验研究成果。为了与新科学知识社会学相呼应,也为了区别于传统的技术社会学研究,以“技术的社会建构(形成)”为标志的技术社会学被称之为新技术社会学,其核心主张是“技术的社会形成”(socialshapingoftechnology,简称SST)或“技术的社会建构”(socialconstructionoftechnoloyg,简称SCOT)。新技术社会学的产生,主要是汲取了马克思主义技术社会观的营养,深受科学史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影响,批判了技术决定论以及移植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结果。
1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社会观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雷蒙·阿隆曾经讲过:“马克思并不像科斯塔·阿克塞洛斯所说的那样是一位技术哲学家,也不是其他人所认为的主张异化的哲学家。他首先是一位社会学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学家”(雷蒙·阿隆,2000:91)。正是在这种前提下,马克思把对技术的研究引入其理论分析的视域之中,力图解释技术进步与经济结构、阶级斗争、社会变迁之间的作用与关系,所以对于他而言,“技术不仅构成了技术专家们感兴趣的主题,而且也构成了社会以及社会病态研究者们感兴趣的主题”(Rosenberg,1982:34)。
新技术社会学的许多观点在马克思那里就曾有过深刻的见解或预言。马克思运用辩证分析方法,不是把技术当作经济与社会的外生变量,而是强调了技术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之问的互动机制。一方面,他承认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中的一种革命性的力量,明确提出技术是生产力。“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机器67)。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他还认为,“机械发明引起生产方式上的改变,并且由此引起生产关系上的改变,因而引起社会关系上的改变,并且归根到底引起工人的生活方式上的改变”(《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139)。此外,现代技术还促使社会分工和社会流动的变革。“现代工业从来不把某一生产过程的现存方式看成和当作最后的形式。因此,现代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而所有以往的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本质上是保守的。现代工业通过机器、化学过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不断地随着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革。这样,它也同样不断地使社会内部的分工发生革命,不断地把大量资本和大批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交换、职能的变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资本论》第1卷:533—534)。在马克思看来,“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步的”(《马恩全集》第23卷,664)。他还认为是技术改变了落后的社会状况,“不列颠的蒸气和不列颠的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把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彻底摧毁了”;“蒸气、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马恩选集》第2卷,65,78);“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生产关系”(《马恩选集》第1卷,108)。因此,“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气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同上)。所有这些都表明包括技术在内的生产力对社会历史发展所具有的决定性影响。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