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延伸了人类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结构模式,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为人类带来了方便快捷。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情感危机、道德失范、人性异化等社会问题。艳照门事件引发对网络社会道德构建的思考。设想从法律层面和技术层面对网络社会道德失范源头进行监控,从网络社群自我治理人手来重构网络社会道德。
关键词:艳照门网络社会网络社会道德
刚刚进人鼠年大门的香港演艺圈明星们,因为某些明星的道德失范与隐私泄密而一片哗然。本次事件的曝光牵扯演艺圈明星之多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且案件仍在审理中,香港警方透露可能会牵扯到更多的明星。事件中网络媒体的大肆报道与炒作,使得网络社会道德问题再次引起激烈争论,笔者就此提出几点有关网络社会道德构建的设想,期待商榷。
1网络社会概念及其特征
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的主要标志,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推动了计算机网络世界出现,颠覆了传统社会结构形态,世界被编织成一个“网络社会”。1984年,美国科幻作家吉布森发表了赛博朋克小说《神经流浪者》)(Neuromacer),文中指出:“网络空间是成千上万接人网络的人产生的交感幻像……这些幻像是来自每个计算机数据库的数据在人体中再现的结果。这里,吉布森从科幻的视角第一次使用了“网络”这个名词。网络社会是指社会化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与现实社会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人的第二生存空间,即所谓的“虚拟社会”。“人们在这个社会中所面对的世界不是一个由原子所构成的物理世界,而是没有颜色、重量、长度的比特(bit信息最小单位)所组成的世界。现时代的人既生存在一个现实的社会中,同样不可避免地也要生存于网络社会之中。这两种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网络社会作为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与以往传统社会有明显的区别。首先,网络社会以高精尖端技术作为建立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作为载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传统社会中的权威在网络社会中被阻隔,网络社会成为一个没有中心的社会。其次,网络社会是一个自由、开放、没有疆界的空间。网民间松散的联系与流动性,决定了现实社会的种种束缚制约在此被搁置。再次,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世界,网民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社会身份被打破重组,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虚拟名称,为网络社会道德构建设置了障碍。
2网络社会道德失范与困境
艳照门事件发生后,各种媒体纷纷予以大篇幅报道、转载。作为信息传递最为迅速的网络媒体自不甘落后在各自网页醒目位置刊登出相关报道及所谓“证据照片”,一时间各大网站的浏览量、点击率迅速攀升。该事件也成为香港演艺界有史以来最受关注的事件。对该事件,我们是否该冷静思考呢?仅仅是责备照片中公众人物的道德失范吗?是不是也应该思考网络中行为主体的道德失范行为呢?
2.1网络信息提供者与浏览者的道德失范
在该事件中有两类网民群体值得关注,一是艳照门事件中的主角们没有对自己的隐私很好的保护,才使得艳照流传出来,成为此次道德失范事件的导火索;另一群体就是艳照门事件的助推者—广大普通网民。在网络社会中,网络行为主体广大网民存在着一方面希望通过网络信息共享的特点了解与分享心目中偶像、精英们的隐私,另一方面却又极力主张保护个人隐私的矛盾心理。从道德伦理角度来说,要考虑个人隐私权保护的网络道德基础。在现今的网络世界中,各种免费、简单、便于操作的偷窥软件横行网上,网民可以运用这些软件偷窥别人电脑中的信息。艳照门事件出来后,网民们争先恐后地通过各种搜索引擎,下载、欣赏这些照片,甚至与自己的朋友一起分享明星的隐私,这给艳照门的主角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首先,由于网络是个虚拟世界,存在无政府主义、监管不力等问题,因而上网者敢于自我降低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要求,在网上做出与现实社会道德相悖的行为。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自己的隐私权极为珍惜,不希望自己变成一个透明人呈现在世人面前。但在网络中由于虚拟身份的掩饰,专门以揭露他人私生活为乐趣的帖子在各种论坛中屡见不鲜。而这些信息的源头传播者往往是网络世界中的高手,他们对道德规范的漠视导致网民集体道德沉沦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