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关系与政府形象塑造
政府公共关系与塑造政府形象徐波政府公共关系是国家好政机关通过与社会公众联系交往、沟通交流而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实现政府工作目标的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将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引入我国各级政府的管理行为中,已成为当务之急。
摘要:面对不断发生的公共危机,政府必须具有透明、责任和高效的形象。但由于现阶段我国政府公关理念缺失、形象意识不足、与媒体沟通不畅等原因,严重制约着政府形象的建构,所以要使公共危机治理更加顺利,必须通过设立专门的政府公关机构来处理公共危机,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双向对等的沟通模式,注重公务员的德性建设,提高公务员素质,培育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危机治理理念等来提升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化解危机的能力。
关键词:公共危机;政府形象;危机管理;管理机制
一、政府公共关系是塑造政府形象的重要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确立形象意识,构筑形象基础的前提.由于政府所处的特殊地位,它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公众注目的焦点.公众正是通过政府的各种活动、政策及政府公务人员在公众场合的表现来认识和评价政府的.所以,强化形象意识是提高政府形象的重要条件,它要求政府部门及公务人员、尤其是高级领导人必须有正确而强烈的形象意识,注意给公众留下良好形象,以维护政府形象.
(二)、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形象传播,优化形象显示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形象必须经过公众的认可才能实现.这是一个从客观到主观、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反映过程。公众自身的复杂性又为这一过程增加了难度,这就需要通过政府公共关系的双向传播手段优化政府的形象传达。
(三)、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寻找形象差距,调整形象目标的手段。找出“形象差距,就是找出政府实现的自我期望形象与公众认可的实际形象之间的差距,造成“形象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目标不合适,有的是传幡途径和方式选择不当,还有的则可能来自客观环境的干扰和公众自身的素质差异,这些显然都会给政府形象的塑造带来不利影响,因而需要加以调整.政府与公众间的“形象差距”用一般方法很难检测,但如果运用政府公共关系中的组织形象评估方法及民意测验、新闻调查等方法,这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四)、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克服形象失真,不断完善形象的有效保证.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有时难免出现形象失真的状况.比如“***”事件,由于西方一些媒体对事件做出了歪曲事实的报道,令一部分西方公众对中国政府的看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出现了形象失真的现象,则需要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借助于政府公共关系手段加以消除。例如:采用矫正型模式,通过对公众的反馈调查。找出失真原因并切实加以改进,使政府形象更趋完善。可见,良好的政府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政府公共关系这一手段的保证.在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当今世界,争取民众的支持以及国内国外公众的理解和赞赏,这对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运用政府公共关系手段来宣传自己、扩大影响、协调关系是必须的。
二、目前政府形象塑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部门对传媒、公众缺乏透明度,不能及时、主动地进行重要新闻发布,没有对大众传媒提供积极性的资料、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做出解释和宣传。当前,政府形象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行为与政府理念的普遍严重背离,这对政府形象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政府形象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真实而大量的资料表明,政府理念所描述的许多文明的行政行为正在被政府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所践踏。例如,政府大力宣扬提高行政效率、保证行政公平、发展公益事业、保护生态环境,但事实上,严重的官僚主义、巧立名目滥用权力、无度挥霍公款、严重污染环境却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政府行为和政府理念的不一致严重破坏了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公众忧虑不安,觉得政府言行不一,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大大降低,对政府作为感到不满,对政府政策采取不合作、甚至抵制反对的态度。公众对政府的期望与政府的实际表现之间的巨大反差伤害了民众对政府的感情,这影响到公众对政府的看法。
(二)、政府形象问题
1、缺乏对社会公众的了解,对社会公众关注的问题往往缺乏有说服力的沟通,满足于造声势,摆花架子,公众并不买胀。处于转型期的公众与政府的摩擦和对立情绪有呈上升的势头。
2、公众对政府致力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和法人犯罪惩治不力,表现出一种失望和无奈。政府行为以谋求公众利益为目标,这是公众所企盼的:那种以政府合法名义为政府机关自身谋求利益的政府营利行为加剧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
3、政府取代市场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地方保护主义、宗法势力泛滥,市场分割现象严重。在市场经济关系更多依靠政府来“推动”、来构建时,以行政手段来搞市场经济是不可避免的,必然会使市场经济扭曲变形,全社会也将为此付出高昂的改革成本。政府的良苦用心,社会公众并不买账,也无法理解。
4、政府机构工作飘浮,不扎实,不深入,报喜不报扰。虚假现象已成为社会问题。社会公众心知肚明,对政府的信任产生动摇。
(三)、政府理念应当更新。政府理念系统主要包括政府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发展定位、管理哲学、法律意识、道德观念、文化认同、审美观念等等。这是政府形象的灵魂。它不仅决定着政府组织区别其他类型组织的特征,也决定着该地方政府区别于其他地方政府的形象风格和个性。这个问题似乎抽象,但却很重要,它决定着政府形象的层次和风格。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政府角色定位更应当转换。现实中的政府行为还带有计划经济的明显痕迹,整个经济活动,多是以政府为中心展开,随意干预企业的现象随处可见。政府职能出现了“越位”、“错位”、“缺位”的三位现象。因此,政府应当及时转变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角色,切实担负起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政企不分、直接干预的“越位”要“退位”;职能交叉、机构重叠的“错位”要“正位”;公共服务、公共物品的“缺位”要“补位”,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全能政府要向有限政府转变。政府运作方式应当改革。政府运作方式是政府形象的具体体现。WTO规定的非歧视、市场开放、公平竞争、透明等基本原则是现代政府行为的基本规范。而目前政府对经济社会的管理方式落后,政府的实际运作情况难以适应WTO的要求。公务员的素质亟待提高。政府形象的核心内容是公务员的整体形象。从现实状况看,尚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思想观念陈旧,习惯于用传统思维、传统手段对待变化了的新形势,缺乏创新精神。
三、政府形象塑造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