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管理深入探析

时间:2020-12-24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毕业论文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任何1个企业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危机。危机是指危及企业形象和生存的突发性、灾难性事故与事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1种普遍现象。美国《危机管理》1书的作者菲特普曾对财富500强的高层人士进行了1次调查,高达80%的被访者认为,现代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危机。因此,危机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危机管理是我国企业不可忽视的课题论文网毕业论文

任何企业都隐含着爆发危机的可能性,企业永远无法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的产品、价格、人才、信息、财务、信誉等种种危机。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有45。2%的企业处于1般危机状态,40。4%的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但值得注意的是危机带给企业的并非都是负面影响。对于企业而言,“危机”意味着“危”和“机”两个意义,每1次危机既是危险又是机会,关键是看企业如何去应变与处理它。1旦发生危机,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企业蒙受不利影响或因而被淘汰;同样地,危机管理得宜也会为企业带来1个新的契机及转机,可以比在常态下更为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企业形象。1项最新的调查表明,中国企业危机管理能力薄弱,当危机出现时,几乎八成以上的企业家不知道该怎样正确应对。面对危机事件,如何预防危机、妥善处理危机、把握危机期间的媒介关系、进行积极的危机管理,使企业减少或避免危机造成的损失,已成为我国企业不可忽视的1个课题。

2、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

我国是由计划经济体制步入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使我国企业在面对危机事件时,大都习惯于“有困难找政府”,因此,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大多数企业对于危机管理还处于懵懂状态,企业危机管理情况堪忧。
(1)危机意识淡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论规模大小、性质为何,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各种危机发生的可能,企业必须具有危机意识。而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具有危机意识的企业不到40%,也就是说危机管理并没有引起我国企业的普遍重视,危机意识淡薄。
(2)危机预警机制不健全
危机管理关注的不仅是危机爆发后的各种危害,还包括爆发前的征兆。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可是,我国有些企业的危机预警机制不健全,甚至没有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具体表现为:1是对风险分析及风险评估认识不足,企业不能及时捕捉危机预警信号;2是企业对危机管理机构的设置重视不够,多数企业1般是在危机爆发后成立危机管理机构。
(3)处理危机事件的措施不及时
危机的突发性决定了当危机发生时,企业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危机的蔓延,把损失降到最低点或者化危机为商机。相对于国外企业对危机事件的快速、专业的应对能力来说,我国企业对危机事件的处理还不够及时。有资料显示,当出现危机事件时,企业认为问题出现是必然的,采取听之任之态度的占9。2%;企业采取观望态度,先不采取措施,视媒体和公众的反应再制定应对方案的占25。2%;企业按照内部现行的处理机制进行处理的39。3%;只有25。5%的企业会立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并采取行动。
(4)缺乏危机管理的应变策略
所谓“危机”都是无法预测的事件,但无法预测并不意味不能准备。国际上1些大公司在危机发生时往往能够应付自如,其关键之1是有应变策略,从而在危机发生时可以快速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全面而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我国多数企业在设立危机应变预案,对员工进行危机教育培训等方面重视不够,1旦发现自己陷入了危机,或者束手无策,长期保持沉默,或者本能地去找政府部门帮助化解,或者采取1种强硬对抗的态度。
(五)企业与媒体关系策略失调
在这个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任何事情都可能通过媒介迅速传播。企业发生突发事件后,在公众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传播中,媒体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某种程度上,企业的危机事件常常是由新闻媒体的报道引起的,企业应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面对危机企业不是采取相应的策略,而是采取消极被动或过激反应行为,均不利于企业与媒体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据有关调查发现,我国企业面对媒体的失真报道,采取听之任之的占11。5%;观望公众的反应再作反应的占36。3%;投诉媒体的占33。2%。

3、我国企业的危机管理之道

既然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1种普遍现象,企业就要正确认识和管理危机,通过管理把1些潜在的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必然发生的危机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1)强化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论文网毕业论文
中国有句古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企业更是如此。既然危机不可避免,企业就应时时绷紧危机这根弦。只有防范危机于未雨绸缪,才能扭转危机于旦夕之间。
1、强化危机管理的意识。企业危机重在防范,危机意识是企业危机防范中最坚固的防线。没有危机意识的企业,就没有竞争力。正因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才成就了今日的海尔;正因为“十八个月破产临期”的观念,才缔造了巨大的电子帝国。企业应在其企业文化中注入1定的危机感,使员工产生1种危机感与责任感,对危机提前有心理准备。这种心理准备可以通过系统化的培训、研讨会和危机处理演习等来逐步培养。
2、建立预警机制。要想在危机来临时做得不被动,光有危机意识是不够的,还要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最好的危机管理是对危机进行预警,避免危机的发生。1是要组建危机管理指挥机构;2是要进行风险分级、分层次管理;3是要不定期举行危机发生的模拟实战演练;4是要完善科学处理危机、提高危机预防的相关管理措施;五是要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与创新危机管理的科学办法,使危机预警机制管理工作更趋于现实性、具体性、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2)妥善处理危机,减少企业损失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危机既是风险又是机会。妥善处理危机事件,不仅能将企业所面临的危机化解,而且还能够通过危机处理过程中的种种措施增加外界对企业的了解,化危险为机遇。
1、控制危机蔓延。当危机发生后,企业应及时调查事件原因,弄清事实真相,尽快把真实的、完整的情况公布于众,各部门要保证信息的1致性,避免公众的无端猜疑,并最大限度地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在危机控制阶段速度是关键。
2、与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沟通是危机管理中最关键的两个字,与企业员工、媒体、相关企业组织、股东、消费者、产品销售商、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功课,企业必须树立“无所不及”的沟通意识。现在国外许多大公司都设首席风险官,专门处理企业危机。我国企业应该借鉴这1做法,设立专门的对外发言人,由他来对公司的内部情况进行通气和协调,与外界尤其是媒体、政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在沟通工作中,要掌握对外报道的主动权,以企业为第1消息发布源,使公众明白企业关心所发生的危机,并正采取行动来处理危机。
3、迅速拿出解决方案。企业应以公众利益至上的原则,责成危机处理小组尽早介入,快速启动危机处理计划。在危机处理小组全面介入时,最好邀请公证机构或权威人士辅助调查,以赢取公众的信任。事实证明,在很多情况下,权威的介入将对危机处理起决定性作用。

(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危机管理
通过危机处理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是整个危机管理的最后环节,也是重要环节。企业由此可以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客观评价、总结危机管理。企业要反思危机处理的整个过程,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对危机预警系统、危机应变计划、危机决策和处理等各方面的进行评价,要详尽地列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对问题进行整顿。企业要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发现企业管理中的不足,并提出改正措施,责成有关部门逐项落实,完善危机管理内容。
3、寻找商机。危机给企业制造了另外1种环境,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利用危机探索经营的新路子,进行重大改革。这样,危机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商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多种危机,残酷的现实告戒我们:危机管理应该成为企业的必修课。企业若能从平日积极训练员工的危机处理与应变能力,并主动管理各利益关系人与企业间的互动关系,即使危机来临,相信企业必然能够化险为夷。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