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温州宏观人才环境的评价
(1)整体评价一般
在所有9个宏观评价问题中,有2个因素得分超过了5分,占22%;而管理问卷中只有1个超过5分;人才问卷中有2个因素得分介于4-5分之间,也占了22%,其他的5个因素得分低于4分,占了56%。对于人才问卷全部33个因素中,超过5分成为吸引来温州的2个因素均属宏观方面。管理问卷与人才问卷的结果对比如下图。
因此,对于温州整体宏观环境正面的评价是吸引人才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比较多的评价指标企业管理人员和人才给予了比较正面的评价。
(2)自然环境评价和人文环境评价良好
两份问卷对温州自然环境的评价还是比较好的。
对于正面影响因素中,温州人和温州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活力成为全部因素中得分最高的因素人才和管理者问卷分别给予了5.45分和5.35分(以后将使用同样的位置,前面的分数为人才评分,后面的为管理人员评分),也就意味着人才在温州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知道、相信、喜欢温州和温州人所具有的这种活力。显然,温州活力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一种可以起到推广、宣传、传播温州的作用,许多外地的人才就是冲着温州活力而到温州的。如果说温州活力还仅仅是一种名义或者精神上的代表,那么温州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吸引人才的因素,得分分别为5.02和4.94分。由于温州的气候条件比较好,冬天不冷,夏天不会太热;雨量充沛而且山清水秀,自然风光好。因此温州从气候、地理上看,确实比较适合人类居住。所以就成为仅有的得分超过或接近5分的两个因素之一。因此,从总体的客观环境看,温州有活力,而且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不错,是温州所具有的外在的精神方面和本身固有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已经被人才们所普遍接受和认可。
但是,仅有名气上或者有好的气候条件还是不够的,一个城市要吸引人才还有有其他的一些条件。另外正面评价两个因素,分别是温州的交通运输条件和温州重视商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得分分别为4.45、4.50和4.19、4.18分。温州的交通条件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原来的海运和公路之外,开始有了铁路、航空和高速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开通,不但大大缩短温州与其他城市的交通距离,更重要但是极大地缩短了温州与其他城市的心理距离,人才对于温州的距离更短了。同上述两个超过5分的表述一样,温州重视商业和历史氛围也成为温州的对外的一个特性,人才和管理人员对于这两个因素的评价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人才的评分比管理人员的评分更高一些。也就是对于来温州工作而言,人才认为这两个因素的重要性,比管理人员认为的重要性更强一些。
(3)对文教设施、政府服务评价较差,对人才工作总体不满意
人才对于温州的科教文化基础和政府服务、高房价等高生活成本因素还是不满意的,因为这些因素的得分均低于4分,应该都是被认为是吸引人才的负面影响。而管理人员在这些方面的评价也不高,所有的相关变量得分也低于4分,也即管理人员也认为这些因素阻碍了人才来温州企业工作的积极性。甚至对于企业而言,高企的房价成为最能阻挡人才来温州的因素。
通过被调查人才进入温州的整个过程,人才和管理层对市政府人才工作的满意程度都仅为3.8分。说明人才们和管理人员对于整个过程还是有存在非议的。也就是在这些被调查人才和管理人员中,他们的大部分人对于他们本身引进的过程是不满意的。他们在从外地进入温州的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和落实。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文件不少,事实上实施后的效果如何,至少从引进人才的角度来观察,还是有存在问题的。另外,两份问卷对于温州政府的廉政、勤政和效率等方面的评价几乎一致,得分均为3.66分。说明无论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是人才们对于政府的工作还有一定的意见和看法,也许这些就是政府倡导的效能革命要解决的问题。
温州的大学少、研究机构数量少,没有办法获得学术上或研究上的支持等因素,也是被认为是一个对吸引人才利空的因素,只有3.53分和3.51分。说明温州的高等教育相当落后,研究机构严重偏少,人才来温州很多情况下还是希望能够充电,而不是一直在放电。其实如果没有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就不可能一直保证人才能给企业作持续的贡献。人才与一般体力工人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需要一个环境不断地提高自己。能够找到一个可以与个人同步成长的企业是很多人才最朴素的一个想法,而这个条件并不可能仅有所在企业提供,而是需要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特别是教育和科技的环境。同时企业管理层也认为缺乏整体的科教文化的基础设施,不仅造成了员工培训的困难,而且对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新工艺的推广以及新技术的实施等也会造成相当大的障碍。
因此,如果企业对于所在城市的文化教育等评价如果是负面的话,那么他们将来就会可能选择改变现有的环境,如转移企业地点等。从温州现在的企业来看,许多企业迁往外地,如上海或长三角地区,除了温州的土地稀缺等要素价格比较昂贵之外,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温州本地人才供应的缺乏,企业没有办法在本地招聘到足够数量和质量的人才。当然,企业也可以选择招聘外地人才,但是比较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许多外地人才并不认可温州的工作环境。我们在企业调研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人才也愿意到这个企业来工作,但是他们觉得自己在温州会逐渐失去自己的价值,他们需要进一步的培训,需要随时的充电,需要自己的团队,需要有公共的图书馆、先进的实验室等等,而这些问题企业本身并不能完全解决。所以很多的人才会对企业主讲,这个企业如果能在上海,那么哪怕工资比温州少40%他们也都愿意。事实上处于这样的原因,在上海设立企业的研发中心成为许多企业无奈的选择。但是,对温州广大中小企业而言,事实是不可能要求大家都能这样做。中小企业并没有这样的实力去设立这样的机构,运营成本会很高。而且,还会带来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时在操作上,在与本地的技术人员和市场的接轨上,开发的周期和成本等方面均会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节。
更为令人震惊的是,在一些企业外地研发中心的招聘过程中,竟然有在外地的温州籍的大学毕业生报名。也就是说他们是温州人,但离开温州到外地读书以后,便选择了留在外地工作了,而得知温州企业外迁到他们所在城市,他们又愿意到这些企业工作。据调查(高亚,2001),离开温州工作的占了在外读大学或者其他更高学位的温州人相当的比例。就是说每年我们要想办法吸引外地的人才来温州工作,但是每年却有很多的温州人读完书后,就留在了外地。对温州各种环境最了解的应该是本地的温州人,他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对温州人才环境的评价也许就可见一斑。
(4)对温州人讲温州话的温州人现象评价差
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人才特别是外来人才对于工作生活中讲温州话的评价是负面的,得分仅为3.36分。我们可以通过交叉分析如果全部是外来人才对于这个的评价更低,只有3.17分。事实上这个问题反映了温州的社会网络问题。温州人很能抱团,可以在很多国内或者国外的地方形成众多的温州街,温州市场。其中很容易的一个沟通工具就是温州话,由于温州话其所具有的独特方言习惯,很多外地来温州工作的人很难学会讲温州话,结果就没有办法融入温州人这个圈子内部。
更深层次可以考虑到温州人的社会网络问题。在温州做事情靠关系是很典型的,几乎任何一个事情,大家均要通过熟人来办,才会觉得能够办妥,或者可以使办理速度加快,或者可以使费用减少,或者可以获得更好的一个结果,如享受更优惠的税务和工商方面负担等等不一而足。而托熟人办理的代价或者成本就是将来熟人再拖你办事。自己或者朋友、亲戚、同学、邻居,或者朋友的朋友便构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巨大而无形的社会网络,每个人是其中的一个节点。节点便可以通过网络关系,寻找到有用的资源。如果你不是温州人,或者说你不会讲温州话,也许你就很难成为这个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更不用说成为一个具有很多关联边的重要节点。
企业管理层对于温州人讲温州话的评价也只有3.35分,几乎与人才的评价一致。也说明温州不仅是个人办事困难,而且企业在办理有关手续时也会碰到很多问题,需要找一些关系,因此这种潜在的成本相对较高。
语言只是一个表现而已。事实上温州办事很多方面对于是否温州人有很多的不同。特别是对于企业,像营销、财务、原材料等关键部门的负责人会处于温州本地人的控制之中。另外,在工资待遇、保险等方面,许多企业也有不同程度的区别对待,如一段时间出租车司机的押金温州本地的驾驶员并不需要,外地的驾驶员则就一定要交,而且中介费更被索要的更多。
(5)生活成本评价差
温州房价昂贵等高生活成本,成为影响人才在温州工作最为负面的宏观因素,得分仅为3.2、2.93分,分别位居人才问卷和管理者问卷全部因素中排名倒数第二、第一,基本上就是认为有点差的感觉。温州的生活成本直逼上海和杭州等大城市,尤其是房价更是居高不下,市区的中心区的房价已经突破每平米1万,好的地段甚至更要超过2万元。安家乐业的传统观念与高企的房价构成了一个痛苦的对比,使得许多外来人才要想在温州拥有一个家成为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整个社会的高生活成本,也使得企业很难单单通过企业的补贴来弥补。加上温州的水费、电费均属于较高水平,因此在温州的生活成本就不但成为许多人才担心的一个问题,也成为企业管理层担忧的一个问题;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生活问题,而且影响企业的整个成本,成为限制人才到温州来的一个负面因素。
(6)宏观环境的因子分析
人才问卷因子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人才对于宏观环境的评价,我们将应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所谓的因子分析是将多个实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线性综合指标往往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但它更能反映事务的本质。特别是我们在进行人才环境分析时用到许多的评价指标,但其中一些评价各变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需要用较少的综合指标存在于各变量中的各类信息,而综合指标之间彼此不相关,即各指标代表的信息不重叠。这样就可以对综合指标根据专业知识所反映的独特含义给予命名,从而抽选出最为重要的几个因子,便于明确工作的关键。
首先我们对9个关于宏观环境的评价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我们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述的宏观环境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如下,根据上述人才问卷和管理者问卷对于工作之外的其他问题的看法,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两者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是相似的。他们对于这些现有的条件也是不满意的,这些问题看起来像是企业内部解决的个人问题,实际上却是需要整个社会解决的对各个人才普遍的一个问题。如子女的教育和住房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子女的教育问题。许多人才在来温州之前,在其生活的地区也都有比较好的地位,由于他们自己接受的教育较多,所以他们就特别注重子女的教育。因此,如果从从前的当地的重点学校变成到了温州以后的民工学校,或者是稍微好一点的学校,他们确实接受不了。即使他们自己可能会接受,但家人却肯定反对。所以,很多的企业来了一些优秀的工程师,但是却不能将工程师家庭迁移到温州。他们的太太或者父母会变成在原居住地留守了,主要要负责小孩在当地的学校上学。而且工程师们要经常在温州和原来的地方来回,不但增加的他们的负担,而且会降低他们在温州工作的效率,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