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必须经过两个阶段,即前期的基础理论学习和后期的临床实践教学(主要是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为克服基础与临床脱节的现象,必须加强毕业实习管理。通过加强对医学生的实习管理,来提高医学生的实习质量,才能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医学人才。
1强化毕业实习岗前培训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缺乏对医院的功能、流程及管理的了解,临诊思维、应对、动手操作、适应临床环境的能力差,进入新的角色迟缓。为了能让学生尽快适应临床环境,必须认真做好实习前各项准备工作。课程结束后,安排一周的临床基本操作训练和临诊技巧训练,强化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在学生奔赴医院实习前,召开实习动员大会,认真组织大家学习实习医生规范,加强学生医德医风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教育。进入医院的第一天由医院组织召开实习生会议,结合以往毕业实习管理中出现的典型事例,进行医德医风和实习生规范教育,让学生熟悉各科室的设置及诊疗范围、常见临床检查项目,使学生在正式实习前,对临床工作能有大概印象和充分的心理准备。对学生进行病历书写的培训,专题讲解病历书写的格式与内容、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方法、结合医院等级不同对病案质量的要求等,强调有关注意事项,通过培训提高学生对病历书写与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培训结束后要求学生书写一份完整的住院大病历,纳入实习考核。学生进入临床科室后,由科室主任召开实习小组会议,具体介绍科室整体情况,提出相关实习要求和考核要求,使学生明确实习任务和职责。
2加强毕业实习管理为了提高后期临床教学质量,实行院、系合一的临床教学管理体制。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均应建立医院、科教科(医教科)、临床科室三级管理网络,具体负责临床教学的实施。制定相应的后期临床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的组织领导、教师职责、教学工作、学生实习行为等有章可循,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制定教学查房制度,每周1次,由科室选择临床经验丰富和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医师作为教学查房带教老师,选择典型病种作为教学查房病例,查房前老师应认真备课,学生必须复习相关的基本知识。带教老师讲解要有的放矢,既要阐明本学科特色,又要讲述本学科的发展现状,使学生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扩大知识面,从而对某一具体病种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飞跃。
3实行出科考试制度临床科室实行出科考试制度,即在某科室实习结束前对学生进行出科考试,主要考核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病例书写以及疾病的简单处理等内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其他科室实习,不合格者须在实习结束后进行补实习,补足该科室实习时间。通过出科考核,能够提高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毕业实习质量。
多年来,儿科学教研室本着强基础、重实践、严管理的教学宗旨,对进入儿科实习的学生进行了岗前考核和出科考核,考核内容以实习阶段必须掌握的临床基本知识为主,考核合格者准予上岗,不合格者进行补考,从而调动了实习生学习临床基本知识的积极性。儿科实习生进入科室后要求每位学生认真记录查房时病人情况、下医嘱及改医嘱情况、下临床诊断、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情况、参加教学查房的内容及体会,最后将其作为出科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儿科学教研室为了转变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良思想和高分低能被动模仿状态,将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在儿科实习结束的最后l天,给每位实习生各安排1名住院病人,限定15min时间问病史、查体、进行体格检查,要求监考老师按照评分要求打分;查体结束后在45min内书写一份大病历、下医嘱、作出临床诊断及制定治疗原则,同时利用lh的时间进行儿科理论考试,统一判卷,考试结束后进行总结。这些措施使学生实习质量大大提高。
4调整毕业时间安排原先的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年,与大学生就业高峰时间及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间相冲突,大部分学生为了就业或考研,松懈了毕业实习,有的甚至放弃了毕业实习,干扰了正常的临床教学秩序,影响了实习质量。为使学生早接触临床、多接触临床、反复接触临床,避开大学生就业高峰和考研时间,建议对医类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由原来的第9、10学期调整为第8、9学期,第10学期安排毕业论文写作、毕业考试及部分课程,并制订了相应的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