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与必然选择。媒介作为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在当前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创新发展模式,助力国家信息化进程,应是其重要使命。
一、媒介融合与社会信息化
1、信息化是当前国家低碳革命的选择,媒介融合其实也是一种低碳转型。信息技术是当代最先进、最活跃的生产力,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化的推进,人类业已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信息化一方面正改变着人们几千年来形成的信息传递方式、人际沟通方式、社会管理方式和政府运作方式,另一方面对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降低社会性资源消耗和交往成本、摩擦成本、生产成本社会,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低能耗和低污染其实就是低碳的重要内涵。“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媒介融合,又称媒体融合,简单地说,就是基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形态所呈现出的一种全新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副院长莱恩·布鲁克斯教授在2006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学术讲座中解释说,“媒介融合”是一个新闻学上的假设,其核心思想就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藩篱的打破,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闻媒体将融合在一起。有学者提出,这种融合包括:媒介技术融合、媒介所有权合并、媒介战术性联合、媒体组织结构性融合、新闻采访技能融合和新闻叙事形式融合。还有学者提出,媒介融合包括了至少五个层面:技术融合、经济融合、社会或机构融合、文化融合和全球融合。不能看出这种融合一方面是对媒介资源的整合,使媒介消耗更低、利用更大、效应更高,同时这种以数字媒介为主要载体的融合,不仅减少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更快捷方便地服务了人们生活。长期以来,我国传媒业存在着不适合低碳要求的高浪费、高碳基和高排放现象,如节目粗制滥造、媒体重复建设,趋利而盲目跟风,产品单一,手段简单,数字化力度不大,技术研发不够等等。甚至中央一些媒体的收视率、点击率非常低。所以推进媒介融合,对于有效地减少浪费、提升传播力和推进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新老媒体间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合作、融合,建立起适合时代要求的新的经营模式,以更好地满足收众需求,推进国家信息化进程,同时赢得竞争力和发展力。
2、媒介融合为推进信息化提供了新手段和新空间。2000年,美国媒介综合集团投资4000万美元在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建造了一座传媒大厦,将属下的《坦帕论坛报》、网站TampaBayOnline、电视台WFLA-TV集中起来运行,成立“坦帕新闻中心(Tampa’sNewsCenter)”,实行资源共享。它是美国新闻界公认的进行媒介融合试验比较成功的典范。2009年5月25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广电和电信行业的双向进入”“推进三网融合”。2009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媒体峰会达成共识,传统纸媒应对新兴媒体挑战的最佳路径是走媒体融合之路社会,不仅可转危为机,甚至如虎添翼。2009年7月20日,我国著名传媒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教授作客“宣亚大讲堂”发表名为《媒介融合时代的媒介发展与整合》的主题演讲时指出,我国媒介融合时代已经到来。2009年8月28日,由中国传媒思想库史坦国际STANCHINA主办的2009中国传媒投资年会在京举行,国家出版新闻总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立先生指出,媒体大融合时代即将来临。“融媒体”时代即通过媒介融合整合社会信息的时代。“媒介融合”是国际传媒大整合之下的新作业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传播平台传播给受众。这种新型的作业模式催生的“融合信息”已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推进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以信息海量、双向互动性、共享性、全时性等优势独树一帜的数字传播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综合表现方式。可以说,信息化要求不仅要求媒介融合,而且助推了融合进程。
二、加快媒介融合,不断推进国家信息化进程
1、切实做好融合规划是前提。去年5月中办、国办发布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国向信息社会迈进的宏伟目标,并明确了未来15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充分体现了国家全面贯彻落实信息化战略的意志和决心。当前我国信息业面临着一个难得的转折机遇,作为信息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传媒业,只有首先认清产业整体发展趋势,抓住转型的历史机遇,才能实现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在推进信息化和建设信息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面临当前信息化发展中难得的转折机遇,传媒业明确融合主旋律、做好融合规划是有效推进信息化进程的大前提。要按照以人为本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统一的原则,研究制定媒融发展总体战略和专项计划,将推进媒融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要求紧密结合,统筹考虑,分布实施,长远规划。要在国家总体统一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融合技术在信息领域的作用。要做好媒融应用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等配套建设的规划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安排和协调,避免重复建设、条块分割、自成体系。要充分考虑各区域特点和传媒行业与其他行业间发展的联系,做好媒体内部发展规划,使之与自身发展相协调,与信息化进程相协调。
2、推进融合媒介内部建设是关键。面临当前信息化发展中难得的转型机遇,传媒业要放弃固有的经营模式,实现从单纯的运营商到彼此融合的供应商的转变。面向融合是有效开展信息化大市场的前提。融合已成为传媒业发展的主旋律。要坚持应用主导,以应用助推传媒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全社会传媒技术应用水平和互联网普及应用程度。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的融合业务与产品。要加速媒融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媒融服务业和相关行业建设。要推进技术创新,广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以应用促发展,实现从形式融合到内涵融合的转变。要加强配套建设,强化支撑,大力加强基础性工作,建立和完善服务支撑体系,努力为媒介融合提供全方位的网络、产品、技术和服务支撑,以及人才储备、政策环境和法律法规保障,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要案一要推进信息化法规体系建设,加快信息化立法进程。积极研究制定网络、软件、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规;研究制定我区《信息化考核指标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指标统计、考核等实施办法。要加强技术标准、产品认证和质量监督等工作,着力抓好电子认证、信用体系、支付手段等关键环节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在规范市场、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尽快制定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等方面的规范,保证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二要切实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全面铺开,各方面对基础网的需求日益增大,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现。要从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环境出发,将信息化安全与社会稳定紧密结合起来,将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结合起来,从规划、布局、建设、管理等方面周密部署,积极防范,综合利用一切技术手段确保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3、加强媒融人才培养是保证。
(二)要不断增强全民信息化意识,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三要大力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充分调动和利用区内外各种人力资源,建立西藏企业信息化专家咨询机构社会,为西藏信息化提供咨询服务。实施“长驻式”、“候鸟式”等形式有机融合的“柔性”人才策略。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各种途径,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开发一批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建立全区信息化人才数据库。进一步创造条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营造有利于信息化人才创业的环境,吸引区内外、海内外高素质的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来我区创业。要加强信息化重要作用、意义的宣传,使全社会充分意识到江总书记“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指示的深远意义。认识到信息化是带动工业化,缩小与发达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手段。加快对信息化应用经验、成果总结推广;建立市信息技术培训基地,大力普及信息化应用知识;制定信息技术和信息技能教育计划,提高全民信息化素质和技能,加速培养各种信息化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建立激励机制,为全社会共同参与我市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加强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
1、加快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急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各级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和提供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积极引进信息化专业人才。同时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重点,列入所有教育领域中,建立多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机制,培养出一批精通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大力抓好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关心信息化人才、鼓励和支持信息化专业人才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3、建立面向多层次需求的培训体系。以实用、有特色为宗旨,鼓励和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建立适应多种需求层次的职业培训机构,以培养大量企业急需的信息化实用性人才。要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市民、农民的信息化普及教育,制定基层培训计划,引进多种培训形式,逐年扩大培训面,提高全民信息化水平。
4、加快融合基础建设是支撑。要坚持推进信息化建设与保障信息安全并重,打造优质可靠、覆盖广泛、安全稳定的信息化基础网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推进“三网合一”进程,要着重抓好管道和线路建设、网间互联互通、宽带接入等关键问题。在管道建设方面,要按照统筹规划、集约化建设的原则,形成覆盖全区各地市、县、乡的共享型通信主干传输管道网络,供电信、电视、计算机网络的光缆或电缆共同使用社会,既可降低成本,又可避免城市道路的多次开挖。在线路建设方面,要统一布设通信线路,使之形成电信、电视、计算机网络的共享资源,分别租用,从而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在网间互联互通方面,要加快宽带交互中心的建设,实现各大网络间高速互联互通。在接入方面,要切实解决好“最后100米”问题,发展多种方式的宽带接入网,如计算机的局域网接入、电话网的宽带接入、有线电视网的双向接入、光纤接入等等,尽快实现宽带到户,以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特别是新建的楼宇、开发区、居民区等,都应达到宽带到户的要求。
(三)加大对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扶持和引导力度
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的一系列信息化方针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订相关政策措施。政府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的制定、信息安全的保障、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完善、促进市场机制的形成、城市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试点等重点工程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要逐步提高信息化应用的政府投入比例,金融部门要优先支持信息化应用项目的贷款,保障我市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推进信息化应用要坚持的几项原则
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根本指导思想,并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立足市情,讲求实效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不盲目仿效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坚持从我市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积极推进。力争在一些应用领域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带动我市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在信息化应用中,应当优先采用国内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引进、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产品和管理经验,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制定我市信息化应用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社会,对全市信息化进行必要指导和协调,避免重复建设、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充分考虑各区域和行业发展的不平衡和各自特点,分类指导、有效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信息化应用要与本区域和行业的自身发展相协调,互为促进,并与我市信息化进程相协调。
(三)抓应用、促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主战场,通过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社会全面进步。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推进信息化,
三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信息是资源,信息要共享,信息技术要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要以推广应用为重点,着力提高信息化普及程度和效率,按照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将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步推进。政府信息化是关键,企业信息化是重中之重,社区信息化和农牧区信息化是基础。通过信息化建设,大力提升西藏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经济协作、丰富群众生活、改善生活质量、转变政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