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研究唐国华南华工商学院金融系,广东广州公共品是人们生产、生活正常进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产品,保障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对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所涉及的农村公共品,是指在农村地域范畴内私人不愿提供的、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如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项目、农村教育和科研、农业生产信息和技术服务、农业生产的技能培训、农村公共秩序等等。农村公共品短缺,不仅是抑制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民素质改善的重要原因,而且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现状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状不仅表现为总量不足,而且表现为供给结构不合理。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总量不足据调查显示,目前,全国仅1/3的乡镇有供水站的村不通自来水,13%的村不通公路,53%的村不通电话,93%的村接收的电视信号相当微弱,全国尚有个县无公共图书馆,67.9%的乡镇没有文化站。此外,农村大部分人口未享受医疗保险,也没有社会保障。由村集体以私人形式供应的公共品,也因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近年乡镇企业效益低下、大部分农户收入较低等原因缺乏资金,供给极其有限,造成农村公共品供给普遍不足。
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结构不合理一方面,农民所需要的公共品供给不足。主要表现①农民急需的公共品供给严重不足。良好的大型水利灌溉设施、大型农用固定资产、良种的培育、便利的交通设施、畅通的市场供求信息等等,是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和价值顺利实现的保证,是农民所急需的公共品。就目前而言,在我国大部分农村,这些农民急需的公共品供给还是严重缺乏的。②涉及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品供给严重短缺。首先,农村的教育供给严重短缺。我国农民总体文化水平较低,初中及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比例占以上;其次,农村医疗保障普遍缺乏。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医疗费用却急剧上升,加之政府对农村卫生防疫投入不足以及现行的医疗卫生防疫能力的限制农民无钱看病、无钱吃药的现象比比皆是。再次,农村的生态环境恶化迅速。主要表现:土壤肥力减弱,水资源匮乏,旱涝灾害频繁,环境污染严重等。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对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些公共品供给的严重短缺,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而且直接威胁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农民生产、生活没有帮助的,农民不需要的公共品却被大量地生产出来。①农民较少需求的公共品供给过剩。一些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大力修建公共设施、楼堂馆所、农贸市场、歌舞剧院等“面子工程”,实质上这些公共设施的利用率极为低下,浪费了大量钱财。②政府机构本身作为公共品的一种,它的供给也应遵循效率原则。我国现在的地方政府机构却是机构臃肿,人员繁多,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公共经费,而且办事效率极差,对农民来说,这样的公共品供给显然过剩。③部分公共品的提供损害农民利益。例如,政府未开展周密的调查分析,草率决策,引导甚至强制农民转换产品品种,常常给农民带来严重的后果;部分政府部门为了本部门的利益,在向农民提供良种、化肥时,以次充好,损害农民利益等等。
目前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低下,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许多学者就“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结构、资金短缺、公共品的提供与享用往往存在着成本收益不对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低下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体制上,特别是不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因此对现行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已成为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关键所在。我国农村行政管理体制的制度变迁在传统中国的乡村社会,自隋炀帝起直到帝制终结一直都是“皇权不下县”,乡不设国家官员,县按乡安排一定的人员承担被委托的行政职责,协助县完成任务。自国民政府时期国家行政权力下沉到乡镇后,乡镇正式成为全国一级的政权单位,区基本上作为一级准行政层次,乡以下有保甲自治组织。从新中国成立到1958年,中央政府在总结了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经验之后,开始实行农村组织建设。全国县以下的基层政权为区、乡两级制有些地方的区不作为一级政权而作为县的派出机构,乡的规模较小,乡治也简单,这一时期,农村发展态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