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在当前中国行政改革中的适用

时间:2020-12-27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诸国的声势浩大的政府管理与改革运动,文章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的介绍和当前我国公共行政现状的分析,以期在借鉴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充分利用新公共管理中体现的新理念来加速和完善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并认为新公共管理指明了当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于西方各国的声势浩大且旷日持久的政府管理与改革运动。它以公共选择理论、私营部门管理和管理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运用市场手段和企业管理技术和方法“再造”、“重塑”政府。受其影响,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浪潮和理论研究热潮。可以说在行政发展史上还从来没有哪次改革像这场改革那样深刻、持久和影响深远。一时,新公共管理成为令人瞩目的显学,“政府再造”、“企业家政府”也成为最流行的话语。新公共管理运动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各国的公共行政实践和理论,就当前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而言,它无疑也为其提供了一种重要而有益的改革思路和路径选择。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一)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弊端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1854年发表的诺斯科特-特里维廉报告建议进行政府人事改革,此后,英美两国又先后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成为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肇始。这种模式以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官僚制和伍德·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为理论基础,其核心目标是效率,它由一系列基本的原则和信条构成,如理性高效的科层制;严密的规章制度;中立、价值无涉的文官体制;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权责统一;公务员终身受雇和政府组织的稳定等。”这种效率至上的官僚行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建立之初的'政党分肥制'造成的政府内部腐败无能、低效和政局不稳,适应了工业化社会大生产的要求。”二战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在稳定社会秩序、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益、发展社会福利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由于政府权力过分集中、机构臃肿、职权不清、官僚作风盛行,再加上财政负担日重和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使政府陷入重重危机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同市场失灵一样,政府也会失灵,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了。其主要弊端表现为第一,政治与行政绝对二分,认为行政仅仅是执行政策的工具,这与事实不符。第二,过分推崇理性,导致对人性的忽视。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中的行政人员是非人格化的,即价值无涉的,从而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按“经济人”的假设,行政人员不仅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也追求私人利益的最大化,并且对后者的欲求往往强于前者。第三,僵化、保守、封闭的官僚制,不仅毫无生机与活力,而且官僚作风盛行,也使其失去效率,并不可避免地与民主制发生冲突。第四,忽视了对公共管理现象和过程的分析、研究,只是将其简单化为几条原理、原则,与现实丰富的行政管理活动不吻合。第五,效率至上,忽视了管理过程中的民主、公平、公正等价值目标。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处于时代的风口浪尖,迫切需要注入新的血液,革故鼎新。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