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的作用

时间:2020-12-29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提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政府对各种社会事务的管理呈现出领域不断拓展、力度不断加强的趋势,这种趋势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控制,另一方面也利于“行政国”?豍的形成。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决定着公民在行政管理中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实现程度。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的支撑作用、差异化特征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如何发挥信息技术适当作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透明化行政管理

一、引言

(一)行政管理?竖透明化概述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等各个方面。信息技术逐渐被行政管理者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领域。建立现代民主政府,必然要求行政管理主体提高行政管理透明度,扩大公众参与,即逐步推进行政管理透明化。

(二)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是管理和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计算机、通信领域用以实现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的信息系统及软件。信息技术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动态性、共享性。从信息处理的过程来看,信息技术主要分为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三)信息技术作用于行政管理

政府对社会事务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如:(1)过度的政府主导损害公民参与权;(2)轻率的暗箱决策损害公民知情权;(3)欠缺的制度保障损害公民表达权;(4)堵塞的反馈渠道损害公民监督权等。

“电子政务”、“阳光政府”、“数字政府”等一些列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理念不断深入政府管理各个领域,透明度逐渐成为普遍接受的价值尺度,信息系统的构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行政管理方式变革的必然选择。行政管理主体“要培育以‘公民本位’为核心的行政文化,实现先进服务文化与先进变革技术的无缝隙链接,实现行政管理的透明化。

二、信息技术对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的作用

“电灯是最好的警察”?丰。现代民主发展趋势要求行政管理部门引入信息技术以不断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权利。

(一)行政管理透明化的实现方法

“行政管理者,是公民信心和希望的实现者”?豑。由于行政管理活动是一个包含计划、决策、执行、评估、监控等活动的动态循环系统,结合其生命周期的特点,可以归纳出行政管理透明化的实现方法至少包括:

第一,公告。公告提供了民主必需的公共知识,例如日程安排,如果公众对行政管理活动的时间、地点没有足够的了解,可能降低行政管理活动的公众参与程度。公告内容,除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的事项外均应主动公开或依申请公开。

第二,参与。公共参与,可以取得公民对政府的信任,使他们更容易接受起初不能理解的政策决定。举办听证会,使政府官员与公众面对面交流,决策与执行更会贴近现实;公民代表通过市民论坛可以纠正偏离事实的计划错误,提供预决策信息。

第三,约束。以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等手段规范行政管理活动是防止行政管理暗箱操作、公共资源的滥用的有效办法,如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美国1996年颁布《克林杰—科恩法案》(注:目的是增强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角色)。

第四,奖惩。配套的奖惩措施包括财政资助、罚款、行政制裁等。对公民参与行政管理活动的财政支持可以鼓励公民参与,对违反规则的当事方的金钱处罚、行政制裁可以规范行政管理活动有秩序的开展。

第五,记录。好的档案记录作为长期保存的材料,无形中敦促不称职的行政管理机构和官员对自身的行为长期负责。精准的会议记录、多媒体资料能够提升行政管理活动的透明度。

第六,监督。分为党的监督、内部监督、专门监督和外部监督等。特别是舆论监督对于实现行政管理透明化具有显着作用:要求行政管理机构和官员直接回应公众诉求、问题和意见。

(二)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的支撑

1.总体支撑架构

在行政管理不断循环的生命周期中,环境因素、政府管理目标等产生计划信息,计划与规划信息产生决策信息,决策执行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产生再决策信息或者直接终结。评估与监控实时进行,且评估信息反馈给监控以实时监督和控制行政管理的全过程。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的支撑作用是以促进信息流动为基础、通过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来实现的。各种层级的具体信息系统无非是架构起行政管理部门和公众的不同联系通道,这种通道比传统方式较大程度排除了人为干扰,更具客观性、实时性、直接性。

2.支撑的差异性

笔者发现,信息技术在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促进行政管理信息要素循环流动中呈现出一些具体特点:不同的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对信息技术的需求类型和程度显着不同,即不同类型信息技术(硬件设备、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不同的行政管理透明化的实现方法展现了不同的支撑性。

表一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对不同类型信息技术的需求度

(说明:2极度需求,1一般需求,0无需求)

首先,不同类型信息技术对不同的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的支持性有显着差异。公告、记录、监督等方法对信息处理技术没有要求;参与对传输技术的极度要求,主要由于公民在参加行政管理活动中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传输技术保障参与的有效性;参与、奖惩、记录、监督对采集技术的高度需求,主要由于原始信息的来源问题;记录的存储必须得到保证,主要由于记录需要长期保存;公告和监督对存储技术没有需求,主要由于公告、监督本身的实时性;其余方法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一般。

其次,信息应用技术对所有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均有较高支持度。不同的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对信息应用技术的需求呈现高度一致性,表明信息应用技术对于行政管理透明化的实现方法具有独特的支撑性。

可见,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对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具有的可用性显着差异化;信息的检索、分析和利用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具有高度的可用性。

3.信息技术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的现实意义

首先,结构重塑。在新型行政管理格局中,纸与笔,这种传统信息处理工具逐步被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甚至一体机代替;信函、电报等传统通信模式逐步被互联网、软件工具所取代。现代行政管理组织,将是全面建构在信息技术之上结构扁平化、网络化的“信息化组织”。

其次,流程再造。信息技术直接改造行政管理过程。围绕着组织目标、工作流程构建信息交换模型,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组织的工作模式,甚至变革行政管理组织成员和领导者的理念、思维方式。信息技术打破传统了政府管理方式,其工作机制、方式、思路都是巨大创新。

三、信息技术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所有的模式和风格,都有其优点和缺陷”豒。在看到信息技术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的正面作用的同时,必须注意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可能阻碍发展中国家建立现代民主政体

必须明确信息技术在政府(行政)管理中的介入范围、强度和方式。“网络发展有强化官僚统治的趋势”?豓,信息技术全面介入行政管理可能使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变得容易,进而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更深入、更广泛地干预公民的正常生活,以至破坏个人隐私和自由。信息技术从正面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信息技术由“多数人统治”的政府来实施。

(二)方式选择失当可能损害政府威信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天然的客观性,不经理性思考,很容易认为所有的行政管理活动都最好以信息技术来支撑。实际上,效率虽然重要,但公平、正义有时更为重要,因为“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艳!不能保证实质公平与正义的具体信息技术的付诸实施,可能严重伤害的政府威信,因此具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有计划地稳妥实施,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充分论证。不成熟、不合法、不适当、不安全的信息技术应当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

(三)信息技术的普遍推行可能导致民主的泛滥

信息技术天然的开放式架构潜在地鼓动古希腊式的直接民主,可能形成“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假民主现象,严重偏离民主的真正价值。真正的民主应当是“尊重多数”与“保护少数”的统一。

(四)可能造成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

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的支撑性越好,则行政管理主体、公民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就越强。如何摆脱行政管理活动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是一个需要研究的严肃课题。

(五)“生产率悖论”的声音

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obertSolow发布了一个着名论断:“我们到处看到一个计算机时代,除了在生产率统计方面”。随后,人们把对IT投资的实际和期望收益不一致的现象称为“生产率悖论”。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政府绩效究竟起到多大的作用,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数据支持。

四、结语

“行政管理的艺术,是建立秩序的艺术”?豖。信息技术对于行政管理透明化的正面作用非常显着,但由信息技术造成的快速的、广泛的变革也带来了行政管理上的困境,通过详细分析这一作用过程,或许将有助于我们寻找到一条不偏不颇的适当道路,最终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使行政管理组织更好地反映公众诉求、提供公共服务,最终促进行政管理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

注释:

[美]瓦尔多着.行政国∶美国行政学的政治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

本文所称“行政管理”指狭义行政,即国家行政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乔宇,陶建平.西方后新公共管理改革界说及其借鉴.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SuzanneJ.Piotrowski,ErinBorry.AnAnalyticFrameworkforOpenMeetingsandTransparency.PublicAdministrationandManagementVolume15.Number1.

MaryEllenGuy.CivicNutrition,CitizenEmpowerment,andCivilCommunities.PublicAdministrationManagement:AnInteractiveJournal,4.2.1999.

参考文献:

[1]徐敏宁.从博弈论视角探析公共政策执行失灵及规制.党政干部学刊.2008(1).

陈郭华.西方正义概念的历史演变.社会观察.2003(1).

张扣林.论党内和谐视角下的“保护少数”原则.理论探讨.2009(5).

赵志坚.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分析.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着.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知的未来.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

马传兵.关于信息神话与信息悖论的辩证思考.前沿.2002(12).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