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深圳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现状与形势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二十五年来,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深圳市委市政府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突现的资源环境方面“四个难以为继”难题。目前,深圳生产总值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的现象相当严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一些市区建设贪大求洋,汽车消费追求豪华型、大排量,住房消费追求大面积、高标准,有的产品过分包装,一些活动讲究排场、大吃大喝。这样,不仅造成资源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煤电油运紧张,环境污染加重,导致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而且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深圳资源支撑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已经难以承受。在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实现新的突破、新的发展,真正发挥特区的“实验田”作用,实现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的目标。
二、目前深圳建设节约型社会存在的问题分析
深圳市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虽然进行了一些尝试,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其主要表现为:
(一)循环经济发展缺乏法律法规保障
虽然深圳市最近颁布了《深圳市循环经济促进条例》,该条例更多地体现在鼓励和倡导方面,而不是强制方面,还需要在法律法规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完善循环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总体上看还没有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框架。已有相关立法质量有待提高。相关法律之间存在着不够协调、有关的配套措施不到位等问题,缺乏必要的强制性标准等技术法规。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缺乏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机制,往往过多照顾部门的意见而没有采纳人民群众和专家的合理建议,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实施的后效评估机制。现行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中的一些制度,其着力点是末端治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污染防治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二)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不高,能耗、水耗有待进一步降低
深圳通过改革开放和开拓创新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深圳速度”,但经济的高速增长一直延续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低利用的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致使资源、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2005年,深圳万元GDP能耗0.59吨标准煤,用能效率为全国的2.06倍,但仅为日本的20%、德国的30%、世界平均水平的55%;2005年,万元GDP水耗33.8立方米,用水效率为全国的12倍,但仅为日本的30%。深圳万元GDP能耗和水耗逐年下降,在全国居领先水平,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相比仍偏高。
(三)人口增长迅猛,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深圳的人口不仅规模扩张快,大幅度突破预期发展目标,而且暂住人口远远大于户籍人口。2005年底,常住人口827.75万人(实际城市管理人口已达112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81.93万人,仅占常住人口22.0%。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显著下降,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含量明显上升,阴霾天数有所增多,2005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二级标准的天数虽比上年增加,但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依然严重,全市160多条河流中72%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5大河流水质均劣于V类标准,流经市区的河段普遍发黑发臭。水土流失面积从2000年至2004年逐年扩大,2005年加大治理力度后,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减少达78.06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2.2平方公里,生态恢复的任务仍相当艰巨。
(四)空间狭小,能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严重匮乏
深圳地域狭小,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2004年待开发用地仅为216.75平方公里,按照传统开发模式,不到十年深圳将无土地供应。深圳的一次性能源全部依赖外引和进口,尽管发电能力逐年提高,但电力供应仍很紧张,2005年,最高电力负荷达747万千瓦。深圳还是全国七大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全省的1/6、世界的1/22,本地水资源利用率和供水调蓄能力低,75.5%依靠境外引水,而境外东江水资源于2010年将达到开发极限,远期再从东江扩大取水规模已不可能。
(五)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程度低
总体上讲,全市垃圾处理还停留在无害化处置阶段,资源化和减量化程度低。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300万吨左右,已实施分类收集,污染治理开始从末端向全面控制转变,但由于回收、加工处理的技术落后,对废弃物综合加工、再利用的能力较低,尤其是电子废弃物处理方面,除电子线路板有专业化、有资质的企业回收处理外,其他电子废弃物的专业化回收处理仍是空白,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尚未健全。
(六)外向型经济受到绿色壁垒的严峻挑战
加入WTO后,在60多个国家针对我国产品反倾销案件中,大多涉及深圳的出口产品,仅2004年的“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案件中,涉及深圳的100多家企业、10多个产品。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产品的影响越来越大,欧盟已于2005年8月13日开始实施《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将于2006年7月1日开始实施《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两指令的实施,将给深圳家电企业带来10%-15%的成本压力。深圳出口的产品中70%以上是电子电器产品,而欧盟一直是深圳家电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两个指令的影响不言而喻。
(七)节约意识不强,浪费现象较严重
深圳资源匮乏,但企业和市民节约资源的意识不强,节约制度与措施尚不完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加大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土地的集约利用、有效利用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人均生活用水量较大;单位和企业用水跑、冒、滴、漏与缺乏循环用水等节水措施造成的节水潜力在14%左右。污水回用、中水利用、海水利用设施建设滞后。盐田一家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大量的污水,但是处理后的污水只是少量用于绿化灌溉,绝大部分污水被排入海里。市民和企业对节能和节能产品认知不足,节能市场尚未发育,节能奖惩机制、节能服务体系和节能技术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能源利用效率低,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据调查,目前深圳工商企业至少有20%的节能潜力可挖,每年仅节电潜力就在40亿千瓦时以上。
三、深圳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面对深圳的人口、土地、资源、环境出现的窘迫状况,继续沿用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方式以期再创腾飞的奇迹已不现实。为了从根本上实现紧约束条件下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变革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兴工业化道路。
(二)解决资源短缺与经济高速增长矛盾的重要手段
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活动的物质代谢水平,使生产活动的单位产值能耗、物耗和水耗尽量控制在最低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活动的生态效率和经济效率。基于这一原理,深圳可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缓解自然资源(能源、水资源和土地)不足给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带来的压力,化解资源紧张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
深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愈来愈大的压力,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发展循环经济可将深圳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废弃物产生量和排放量以及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遏止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障城市的生态安全。
(四)提高国际竞争力,确保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世贸组织的宗旨之一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最优运用世界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加入世贸组织既为深圳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深圳调整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企业积极开发环境友好技术和产品,顺应绿色贸易需求,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也可为企业建立和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创造条件。
(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通过产业生态化改造的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通过完善生态产业链或组建生态工业园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加强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和废旧物资分类回收利用系统和污水处理回用系统,培育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型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深圳建设节约型社会存在的有利条件
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深圳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一)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公共财政实力较强。
(二)是较好的技术条件。在新能源、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创新能力。
(三)是多年来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城市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方面初见成效。
(四)是初步形成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较好法制环境和较强社会公众意识。
五、深圳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路与对策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发展模式,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求实发展创新为动力,科学规划、系统推进,实事求是的发展模式,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得以稳步推进。
无论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是深圳在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深圳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才能破解“四个难以为继”的难题。为此,可借鉴国外发达城市的经验和结合深圳实际,提出如下可行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