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目前为止,全国较为知名的财经类高等院校基本都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其中绝大部分拥有行政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点以及以行政学为学科基础的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总的来看,虽然各财经类院校开设的行政管理专业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专业建设、教学特色、教学方法等方面还远远落后于著名的综合性院校,还没有形成适合于财经类院校的专业发展模式。这不仅不利于财经类院校各学科专业间的均衡发展、制约了财经类院校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且将严重影响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生产的制度化水平以及在专业归属、理论框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为此,本文将结合财经类院校的自身特点来探讨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目标、模式、路径等,以期推动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跨越式、创新性发展,同时也为财经类院校非财经类专业的建设积累经验。
一、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
相较于金融,商业和管理专业,金融和经济学高校管理创造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属于“落后”的专业。首先,从各专业的国内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恢复发展情况直到1987年,至今只有短短的发展20年期间,没有与其他学科坚实的基础和实力。知识生产的制度化程度较低,在专业的家居,发展方向和方法框架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其次,从金融学院和经济学专业的发展,许多高校管理到前后扩招高校建立后,二十世纪在90年代末,开发时间短,远从财政,金融,会计,商业及其他严格的纪律专业学位和学术基础,学术影响较小,实力较弱的学科。
1、专业建设滞后于社会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已经发生了供求关系和路径的重大变化。在过去,政治学和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大多从事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政府机关。随着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深刻,特别是政府机构改革和公务员制度的改革,我们的党政机关人才的选拔和招聘更多的员工少,对人才素质要求的范围要求较高,对增加当前行政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与此同时,变化在许多大学,包括金融和经济学的大学,但人才需求往往缺乏敏感性,坚持行政主体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传统的观念是不相等的,忽视公共事务管理的参与和行政服务性质。这样一来,它将影响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符合,更不利于行政管理专业的社会认同。
2、专业的学科基础不明确。
据历史记载,管理的科学性是现代社会科学知识生产体系的必然结果。“体制工艺纪律的一个基本方面是,每一个主题把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异被定义,尤其是为了说明什么是在类似主题的社会现实中,它和那些之间的区别。”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国家和政府的比较分析威尔逊和古德诺,国家职能和政府,研究的方法,管理的科学性,职能,实现政府与政治的分离。与此同时,泰勒,法约尔等主张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促进政府管理和科学管理,提倡官僚主义和行政效率为重点,研究的管理将是经济和效率作为首要目标管理,而“科学”视为实现政府目标的基本手段。因此,从发展对政治学和管理学两个研究传统,即,政治学,管理学的形成为基础的学科管理初期的管理。显然,有现实的我国行政纪律归属和理论传统之间的高度一致性,即政府最初是政治学的分支,分级管理纪律。由于路径依赖,许多金融机构在建立行政专业人士往往没有认真考虑管理问题,如何结合发展我们学校的优势,但一些综合性大学的拷贝构造模式管理专业,在模糊学科基本管理管理专业,甚至更多的混乱。
3、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学科基础界定不清,必然会导致课程设置、师资构成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各院校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许多学院和财政大学经济学主要是复制的综合院校的教育模式。因此,不同的,虽然他们有不同的资源条件,但其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相同的,而且一旦设置,更新很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比例,课程往往被教师和课程,随机性和波动等。这显然不利于发挥每个学校资源,也难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2)师资水平相对较弱。由于行政管理的金融和经济学专业的大学教学人员大多来自经济或金融专业,所以有很多的缺点在管理过程和核心学科发展的把握,在同一时间,从引进一些综合性的大学的政治学,行政管理学教师也很难根据财经院校的固有特性和大学开展教学研究。结果,财政行政管理专业院校和教师的整体水平的经济很难得到体现。
二、结束语
总之,有在金融和经济学院的专业建设行政管理的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有利于促进管理在我国的全面进步,也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这就要求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法律制度下的人员管理,促进行政管理的跨越,创新发展,以及非专业建设在财政大学和经济积累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