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摘要】本文以汶川地震中的救灾款物管理为基础,全面分析了救灾款物在筹集、分配、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管理程序不到位、手续不完善、分配不合理、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应急状态下的资金物资管理制度、定向捐赠款物管理使用层级反馈制度和捐赠款物使用结果反馈制度、捐赠物资价值和品质鉴定制度等制度,建议补办物资收发手续,建立和完善备灾救灾体系,进一步完善捐赠款物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制度,并规范救灾款物账册登记和实物管理工作。同时,还要统筹规划灾后重建资金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救灾;款物;管理;对策
四川汶川“5·12”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十分踊跃,为夺取抗震救灾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在面对这些大量的抗震救灾款物时,有关部门也暴露出在应急状态下款物管理经验明显不足、制度缺乏、手续简单、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同时,还有一个如何合理安排使用救灾资金进行灾后重建的问题。本文拟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一、救灾款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况紧急下物资管理程序不到位
“5·12”地震震级高,历史罕见,人员伤亡严重,财产损失巨大。在赈灾工作的前期,大量工作由志愿者参与,重中之重主要是把灾区急需的款物送到灾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部分捐赠物资,接受时未能严格进行清点,有的数量不详,有的品名不清,有的价值不明,有的捐赠人含糊;物资调运时,有的手续不健全,也未及时补办手续;部分物资接受清单未能返回物资发放点,致使部分物资的来龙去脉不够清楚。
(二)部分物资接收手续不完善
经查阅物资单据,发现部分物资接收无捐赠函或捐赠清单,无入库验收清单,未取得捐赠单位提供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和质量检验合格证,部分捐赠物资价值的确定缺乏依据。此外,部分运送物资的志愿者未能留下其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
(三)部分物资分配程序不符合规定
在抗震救灾的前期,由于急需把物资送到灾区,部分物资分配由物资接收点直接审批或个人审批,未经集体研究决定。有的物资分配还存在已发货但无审批签字的情况。
(四)部分物资送到灾区后未取得“货物出库审批单送货回执”
物资接收点发到各灾区的物资,部分未能收回“货物出库审批单送货回执”。1.灾区接收物资的机构较多,事后不能查明具体接收单位。2.有的志愿者未将送货回执交回,又无法与其联系3.有的物资可能直接送往村镇,未通过当地对口物资接收单位。此外,也有少数回执单遗失等情况发生。
(五)物资收发情况未按规定进行账册登记
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未及时登记物资账册。本次地震后灾区接收的物资数量巨大,有关部门来不及对物资的收发存情况进行逐一登记,致使物资信息公布滞后。2.物资收发品名和数量未能一一对应。由于短时间内物资收发数量巨大且滚动收发,未能对应每批物资的收发品名和数量,致使物资账簿无法对应登记,也无法弄清每批次物资的来龙去脉。3.物资的实物管理较为粗放。由于物资收发数量大、情况紧急、志愿者等非专业人员参与等原因,实物管理较为粗放,未能规范管理,内部控制也未能有效实施。
(六)救灾物资发放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据了解,雅安地区部分物资出现过剩的情况,甚至有些物资的堆放也成为难题。而有的灾区却又极其缺乏相关物质。对于旧衣物、矿泉水、方便面,帐篷等物资的发放,也存在品种搭配不合理的问题。
(七)救灾捐赠款物管理使用信息披露不规范
主要表现为:1.未及时公布捐赠物资的来源、数额,分配去向、用途、数额等信息。2.未及时公布捐赠资金的使用结果。3.只按日公布捐赠明细清单,不方便群众按捐赠人或捐赠金额进行查询。4.未公布在捐赠资金中提取使用管理费用的情况。上述情况不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管理使用的通知》(国办发[2008]39号,2008年5月31日发布实施)第三条和《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办法》(2008年6月1日发布实施)第七条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规定。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