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提要:《管子》是我国上法家的一部重要著作,记载了非常丰富的管理思想,尤其是朴素的辨证法思想在管理中的运用使其更具价值。本文从管理的角度,在历史的中,从《管子》的人性观出发,对《管子》的辨证管理思想做了一个清理和概括,并从现代管理的视角对此作了一定的与评价。相信对《管子》辨证管理思想的挖掘能为当代管理哲学的发展和我们今天的组织管理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管子》,法家,辨证管理观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起源于管子,经商鞅、申不害等,由韩非集其大成。《管子》是法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成书于战国时期,主要记载了法家、特别是管子的许多治国思想,其中不少思想具有明显的辨证性质。《史记》中《管晏列传第二》对管子的执政有这样的评价:“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的确,《管子》的辨证管理思想不但可以挖掘其中以往未予注意但对当代管理哲学的发展具有启迪作用的内容,而且可以为现实的组织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管子》的人性观
人性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情感与理性。其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对管而言,人性假设是最基础的原理,也是个很难解决的,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的先秦思想家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说就是关于这个问题最初的理论表述,并且在以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管子》成书以前,已经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人性观,主要包括孔子的“性可塑说”、孟子的“性善说”、告子的“性无善无恶说”以及墨子的一些关于人的思想。孔子重视人的作用,但他的思想中有浓重的天命的成分,人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墨子不讲天命,也重视人的作用,认为“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发以为刑政,观其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非命》),但他对天、鬼却又极为推崇,人还是附庸。孟子有很浓的天命论思想,认为有意志的天是世界的主宰。同时他又认为人皆有“四心”,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也引出了他在管理上的“仁政”思想。而告子则认为人性无善无不善,如同水流无分东西。我们知道一个管理者对人性的观点决定了他基本的管理观。那么,《管子》对人性的看法又是什麽样的呢?
1、人,水也。《管子·水地》篇提出:“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这个观点阐述了相对的人的生成程序,撕去了一直罩在人身上的神秘外衣,肯定了人是而然形成的,是物质世界不断进化的结果。《管子·内业》还说:“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认为气是第一性的,精神现象是第二性的。这些思想从人的本源上提出了有朴素唯物主义因素的观点,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进步。
2、人性本恶,但可引导。我们知道,人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的自然属性,二是人的属性,三是人的精神属性。《管子》在人的自然属性方面应该说还是认为人性本恶。《管子·版法》中有这样的概括:“凡人者莫不欲利而恶害。”认为在人的自然属性上、或者说人的质朴的原始素材上人都是追求利益、趋利避害的。同时,在同一篇中还写到:“凡民者,莫不恶罚而畏罪。凡人主莫不欲其民之用也”,进一步论证了这一观点。我们不难看到这很象是亚当?斯密的“人”假设。这一思想也就导出了《管子》的法治思想。
3、人是有需要的。《管子·牧民》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提出了人不仅有自然需要,而且有社会需要。同时,《管子·侈靡》中还写到:“衣食之于人也,不可以一日违也,亲戚可以时大也。”这就进一步指出了人的自然需要较之社会需要是更基本的东西。《管子·禁藏》中还进一步阐述了两者的关系,“凡人之情,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此贵贱之所同有也。近之不能勿欲,远之不能勿忘”,一方面指出人的情感是以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为转移的;另一方面,情感反过来也会决定需求的强度。而且,人的需要能否满足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也会到政治统治的成败。所以,《管子·牧民》篇中明确提出:“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