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物流管理类物流管理论文结论,关于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相关问题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物流管理及物流及专业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物流管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文章针对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师资力量不足、教材缺乏、教学与实践结合不足、实验设备利用率不高、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与措施.指出应通过物流相关学科整合、改善物流实验设备维护与保养、加强校企合作等方法提高我国物流专业教育的水平.从而适应十二五期间我国对物流中高级人才需求的变化和要求.
关 键 词 :物流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ma
物流管理类论文范文集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物流管理的文章 | 大学生适用: | 高校大学论文、函授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5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Key words: logistics; subject building; talents cultivation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发展结构将进行深入调整,而兼具生产与生活属性的现代物流服务业也势必迎来相应的深刻变化.物流产业随着“十二五”规划产业结构调整也将会从目前的粗放型向技术型和管理型转变.对于物流从业的人员的能力尤其是具有相当物流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中高级人才会产生新的要求.而高校物流相关专业担负着为物流产业的发展输送人才和新鲜血液的作用,物流专业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对于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目前物流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物流专业师资薄弱,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高校物流专业教师普遍缺乏.虽然一些高校开设了物流类的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但物流专业具有交叉学科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经济管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应该具有机械、电子、工程等相关知识储备.教学过程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较高.同时物流专业师资结构也不尽合理:一是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存在高级职称较少,讲师职称偏多的现状;二是学历结构不合理,存在博士学历较少,硕士学历较多的现象.因此,加强高等院校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1.2 精品物流教材少,教材内容重复性与差异性并存情况严重
在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中,有的物流教材是传统物流的产物,虽然近年编辑出版了大量物流专业教材,但是很多教材专业定位和层次定位不够清楚,适用高等院校物流教育的教材并不多见.有的虽然注明是为普通高校编辑的物流专业教材但大部分重理论轻实践,再加之编著者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存在差异,因此在相关教材的使用过程中会发现同一门课程所涉及的教材内容却千差万别,涉及到各种不同的相关专业和技术.同时不同课程教材在内容上交叉重复,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例如:供应链相关概念和理论在《物流学》、《物流工程学》、《物流设施规划》等相关课程中都会出现.教师授课受到很大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感觉到倦怠.引进、翻译教材多,自主研发、与我国实践紧密结合的教材却较少.物流教材缺乏技能性、实用性和创新经验,难以满足高校教学的要求.
1.3 物流教学与物流实践结合不紧密
重视实践是物流专业培养的主要特点,物流类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现代物流专业素养,更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对物流专业高年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普遍认为学校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本科50%,高职高专46%);其中本科毕业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最主要的是加强专业实习(85%),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最主要的是加强专业技能相关实训(69%).对于已毕业三年的2007届大学毕业生来说,认为母校专业教学中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的比例更高(本科72%,高职69%),由此可见从业经验对物流工作的重要性.然而有的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由于匆忙上马,实验设施、实践条件等都不具备,许多学校的物流实验室建设滞后,缺少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条件差,缺乏相应的实习基地,物流专业学生在学校内得不到应有的实验训练,在校外也很难得到企业实践训练的机会,学生的专业能力素养与物流企业的要求和期望产生较大差距.导致各高校目前的物流专业毕业生还只能称为“准人才”,不能成为真正的“物流人才”[1].因此,物流专业就业就出现“人才荒”与“就业难”并存的现象.
1.4 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缺乏层次性与社会需求脱节 物流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培养高质量的物流管理人才、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关键和基础.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却比较少,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统计,截止2011年全国共有414所高校,500多所高职高专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是仅有少数学校提出了明确的物流人才培养方案,而大多数学校物流人才培养还处在摸索阶段.同时,高校对于物流专业学生的培养往往缺乏前瞻性,只有当社会向学校提出人才要求时,学校才会针对社会的需求对人才培养进行相应修改,并且高校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一种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惰性思想,这就进一步造成了物流类专业学生培养的严重滞后性.
该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jingji/jjs/394498.html
物流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具有前瞻性,却并不意味着培养方案的仓促出台.高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完成,同时做好充分严谨细致的专业论证.但是许多高校在制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候,市场调研不充分,甚至根本没有进行市场调研,许多数据的收集分析不全面,人才目标导向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科学.同时部分学校师资能力有限,而专业却匆匆上马,这就造成我们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监督和有效指导,按照这样的培养方案培养出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根本无法适应现代物流行业发展要求.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物流专业人才的梯度教育.中专层次培养“技能型”人才,高职层次主要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本科教育以培养“工程和管理型”人才为主,研究生层次培养“研究性和规划性”人才.然而在物流专业学生培养的高职和本科教育层次中,存在相互重叠的部分,导致物流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无法因材施教;而且教学内容层次不明,没有形成明显的层次跨度,无法形成各自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往往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企的要求,更不用谈具有创新性的人才.然而这两个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恰恰是我国物流产业未来所急需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
2.改进高校物流专业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2.1 加强物流专业师资力量建设,鼓励在职教师与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相互交流学习
针对物流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综合性与交叉性强的特点,可以采用交叉教学的模式聘请其他相关专业教师进行综合性教学活动,应用“N+1”教学模式使不同学科相关专业的教师与物流课程主讲教师集体进行某些课程的开发和讲授.
例如在《物流工程学》、《物流技术与设备》等课程的教学与实验活动中可以聘请机械、电子、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教师从与物流专业相关的角度出发共同讲授该课程的不同章节,从而提高物流专业学生在课程中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等相关课程中可以直接聘请物流企业相关管理人员与高校教师结合的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同时穿插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更加深入.
2.2 加强物流案例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流管理相关案例教学过程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对企业物流部门或物流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与企业物流部门、物流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座谈等方式了解企业的运营流程和相关问题,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物流情景或事件,并对其出现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形成案例所需信息,并运用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理论提出案例拟解决的问题,使物流教学案例来源于真正的物流企业,所涉及的问题具有真实性,代表性和可讨论性,让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从具体的个案中推导出一般原理,并从中得出有用的结论,逐渐学会如何处理众多疑难问题,获得相关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能力和技巧,增强面对困难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物流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加强物流教学实验设施的管理和投入,提高物流实验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
物流实验室与实训室是进行物流科研和物流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各级物流人才和物流教学研究人才的基础条件,实验室能够模拟和演示物流活动的完整过程.然而,物流实验设备和实训设备成套性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套完整的物流实训设备需要投入上百万元.而且物流设备主要以机械、电子、计算机和相关软件组成,复杂程度高,因此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同时在设备使用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设备损耗和老化等问题,也需要专门企业和公司进行升级换代,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在日常使用和维护保养过程中应聘请专人负责,同时保持与设备供应商联系,参与设备更新换代与维护保养的培训.实验设备管理人员要及时向设备供应商反映并解决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措施,提高物流实验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从而保证物流实验教学过程完整、有序进行.
2.4 加强与物流企业合作,建立长效稳定的物流专业实训基地
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可以借鉴德国的“二元制”教学模式,依托当地政府政策,通过与相关物流企业合作办学或联合培养等模式.使学生能够深入物流企业的相关操作和管理岗位学习.了解和熟悉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和物流企业运作流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物流企业相关岗位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在学生实习和工作过程中发现适合本企业的潜在员工.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增加物流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物流企业缺乏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物流专业建设和物流专业培养要建立的是一个长效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因此,在专业建设和培养过程中不能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站在专业与产业结合的角度思考和解决物流专业相关人才培养的问题.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将来能为社会所用,同时也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级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 谢如鹤,刘广海,王满四,等. 基于创业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152-155.
[2] 唐立新.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教学模式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9):163-165.
大学物流管理论文怎么写
播放:27078次 评论:4939人
[3] 任颖洁. 校企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以物流专业为例[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9):74-75.
[4] 余绍军,吴向东,刘灵犀. 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0):119-121.
[5] 吾金奇. 基于就业导向的地方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物流专业为例[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6):152-154.
[6] 吕玉兰.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 物流科技,2011(1):143-144.
物流管理类论文范文集,与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相关问题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
构的影响,15,我国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问题与对策 。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论文题目财经财经分院2007级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安排意见,毕业论文是完成培养目。
物流相关论文
…………………蔡佳(41),"双校园"模式下毕业生就业问题及相关思考,——以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为例………………。物流论文摘要武汉表的电子表可在研究生处主页的"研究生培养"栏。
电子商务物流问题
中报告国电子商务存在的不足?128二,企业之间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133三,电子商务面临物流和售后服务制约?135四,中国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要障碍与对策?136五,我。
专业硕士培养
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研究方向,1.金融调控与金融监管,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3.资本市场与投资管理,4.金融工程,5.国际金。
高校计算机专业
与软件学院学习,后。计算机专业本科课程浙江 序号论文名称第一作者发表期刊发表时间备注1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柴功昊才智2016.62浅议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柴。
计算机专业高校
与软件学院学习,后。计算机专业本科课程浙江 序号论文名称第一作者发表期刊发表时间备注1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柴功昊才智2016.62浅议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柴。
高校体育专业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分)《湖北民族。上海市本科高校专业国际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109,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建设需要,坚持四。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
大,行业的人才缺口相当惊人,预计我国在未。电子商务专业调研报告,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案调研报告下几方面展开:1)通过网上信息搜索,了解国内部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方案,对比我系和国内高。
机械专业高校
议期间,在国际工程教育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余寿。上海市本科高校专业国际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109,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建设需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品。
体育专业高校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分)《湖北民族。上海市本科高校专业国际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109,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建设需要,坚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