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债券融资是企业直接融资的一种重要融资方式,由于其具有发行额度大、成本低、资金来源稳定、期限长、有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等优势,已成为企业进行长期债券融资的最佳方式。但是,受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企业债券销售面临诸多风险,如不加以防范,势必影响企业债券融资的预期目标实现。基于此现状,本文通过对企业债券融资的优势进行分析,进而对企业债券销售风险与防范措施进行浅谈。
关键词:债券销售;债券融资;防范措施
一、企业债券融资的优势
企业进行外部融资的方式的主要分为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其中债务融资又分为企业债券融资和银行贷款两种方式。企业债券融资与其他主要融资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与股权融资相比
企业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相比,其具有的优势表现为:其一,融资成本低。由于股票投资比企业债券投资承担更大的风险,所以股票投资者对收益率的要求会比企业债券债权人的要求高,加之企业债券可以在所得税前支付,具有节税作用,且债券发行成本远远低于股票发行成本,因此,企业债券的融资成本低于股权融资成本;其二,保持原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股权融资有可能削弱或稀释原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而企业债券融资只是对企业债权人所持有的债券进行按期换本付息,债权人不享有经营决策权和管理权,所以企业在能够按时偿债的前提下,不会影响企业原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其三,企业债券融资方式具有财务杠杆作用,会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额外收益。
(二)与银行贷款相比
相比较银行贷款融资方式而言,企业债券融资具有融资期限长、融资规模大的特点,其具有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其一,自主性大。由于银行贷款对企业所贷资金的使用用途有着极为严格的限定,且银根松紧和银行约束对企业能否融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致使企业银行贷款难以发挥企业自主性。而企业债券融资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企业信用状况和经营管理状况,其自主性较大;其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企业债券融资的债券利率与银行贷款利率相比更加市场化。一般情况下,企业经营状况越好、信用越高的企业,其债券融资成本越低,同时企业债券融资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二、企业债券销售面临的风险分析
(一)发行风险
企业债券筹资在销售债券阶段,会面临由于发行单位信用、债券发行时机、发行总量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债券发行失败的风险。在企业债券发行时,受经济条件、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公众购买偏好和购买力、企业债券的可转让性、企业形象等因素的制约,可能会致使企业增加融资费用的风险。
(二)企业经营管理风险
经营管理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债券在存续期内,由于发行人日常经营管理不善而导致不能换本付息的风险。一般情况下,债券发行人的经营状况会受到企业内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发行人的财务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投资风险控制能力和决策水平等。一旦债券发行人出现决策失误,或企业财务管理出现混乱,必将对债券企业的盈利水平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影响企业债券销售还本付息的能力。
(三)债券市场风险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形成较早,但是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我国企业债券发行的制度存在缺陷,债券发行规模受到限制等。企业债券发行受国家政策、关联行业发展态势、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这都为企业债券销售增加了风险。
(四)债券兑付风险
目前,我国企业债券评级采取自愿的原则,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导致企业债券销售的监管力度不足。部分企业不参与资信评级,企业资信状况缺乏透明度,使得债券投资者无从了解企业债券的资信情况。此外,部分评估机构对发债企业的资信等级评估未做到公开、公正、严格,致使加大了企业债券兑付风险程度。
三、企业债券销售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企业债券销售审批制度
当前,我国的企业债券发行基本上采取的都是额度管理的办法,而债券发行的主体也必须经过审批之后方可发行。就额度规模而言,需结合我国总体的投资规模对其进行从严从紧地掌握。若债券发行的规模较大,而监管手段不到位的话,主管部门在发债主体的选择上就很可能会放松标准;当企业债券的规模扩大后,而经济环境却没有根本改变时,则有可能使兑付风险增大。所以,对于发债额度规模必须适度从紧,这样有利于将有限的额度分配给各方面条件最佳的发债企业。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债券出现较为严重兑付风险的年份,基本都是债券发行规模较大的年份,基于此点原因,适度从紧的发债规模可以说是控制企业债券风险较为可行的办法。在发债项目的审批上,主管部门应尽量选择符合国家政策、经济效益高、经营管理好以及在还本付息上有保证的企业和项目。对于经济效益差、经营管理不佳、存在投资缺口的企业和项目,必须严格把关、坚决不批。此外,还应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以及《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对企业债券的发行进行严格审批。
(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防范企业债券销售风险的有效措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起:首先,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合理安排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比例,认真分析自身融资需求,提高债券融资决策的科学性,使企业治理结构合理化;其次,重视企业信誉。企业应积极参加信誉等级评估,不断提高企业信誉等级,增强企业竞争力,为企业成功开拓资金市场筹集债券创造良好条件,有效地降低筹资成本;再次,提高企业的理财能力,确保良好的财务状况。企业应该按照自身的经营及资产状况来制定合理的融资计划,这样不但能够使制定出来的融资计划可行性较高,同时还可以确保企业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对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而言,应以控制好企业的财务风险为首要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确保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以及偿债比率等较为重要的指标均能够保持在一个安全、合理的水平上。
完善我国企业债券市场
(三)完善企业债券市场
其一,完善证券市场的各种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并健全与企业债券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其二,完善企业债券发行机制,并放宽企业债券资金的使用限制以及市场准入限制,取消多头监管,实行严格统一的政府监管。由于目前的审批体制过于陈旧,致使其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要求,所以,必须逐步推进企业债券发行核准制;其三,建立统一的评级市场,借此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应致力于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客观、独立、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并引入一些国际上知名度较高的评级机构,以此来提高国内的评级质量,同时,还应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评级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如强制性评级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完善的债券信用评级制度能够实现自动的风险控制机制;其四,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应实施具有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并不断完善披露的标准、内容、频率、程序以及违规处罚措施等,强化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具体法律责任,从而有效地提高市场透明度;其五,完善企业债券担保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进而保证企业债券的本息能够按时兑付,降低兑付风险;其六,完善企业债券的二级市场,以此来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
(四)加强对企业债券的监控
从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不难看出,导致兑付风险增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发债缺乏行之有效地监管,所以,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企业债券运作监控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企业债券的日常监控管理,一方面可以由债券发行的主管部门进行,并及时发现、督促处理债券发行后实际运作中出现的资金使用以及还本付息等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由信用评估机构来完成对发债企业的定期评估及公布,并对企业的信用状况实施动态监控,一旦发现问题,便可要求企业进行及时处理。
结论:
总而言之,企业债券销售面临诸多风险,需要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同时,企业也应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控制债券销售风险。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所以,企业应合理选用债券融资,不仅可以缓解资金短缺,还可以起到优化融资结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侯乃聪.张燃.企业债券风险估值与简化式方法[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1).
[2]金秀.马隽.曲淑燕.基于企业债券风险因素分析的持续期计算方法[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金韬.商业银行企业债券主承销风险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
[4]谭地军.田益祥.黄文光.中国企业债券特征与风险补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2).
[5]赵小群.论企业债券筹资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商贸工业.2008(6).
[6]李红.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与风险控制[J].管理学家.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