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飞速增长,我国已跃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的国际化必然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本文以“十二五初期”作为人民币国际化时间矢点,综合考量当前国内外经济背景,分析促使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因,同时关注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引起哪些副作用,最后,在未来可能出现不利的情况下,我国是否能够通过哪些政策工具,控制化解人民币国际化之后所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国际收支
2012年9月,央行发布《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规划强调,将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更加突出价格稳定目标;同时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这预示着人民币国际化实质性的发展。根据发改委的“十二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上海将成为全球人民币产品中心,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是这个时代的客观需求,正如伦敦有英镑,纽约有美元,人民币作为主权货币,也将是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
一、当前经济背景
今年两会,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二五经济增长目标为年均7%。当前经济工作重点是转型、调结构、促和谐。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应该说全球经济仍然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当前经济背景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欧美尚未走出次债危机的阴霾,复苏的步伐缓慢。一方面,欧美需求的疲软,削弱了我国出口;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二)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转型,传统产业面临升级换代,未来这几年将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依靠科技创新来增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三)谨防通货膨胀的再次爆发。在前一轮汇改中,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大量国际热钱涌入,在一轮投机风潮过后,泡沫破碎,给国内投资者带来极大的伤害。当前,人民币仍处于升值预期中,必须警惕热钱,严防资产价格过快上涨。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概述
所谓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市场所接受的支付、结算乃至储备的货币的长期性货币政策。其含义主要包括:一,人民币现金在境外的流通度;二,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主要的投资工具;三,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
人民币的国际化势必对汇率、利率进一步开放,当按照央行的货币政策有理有节的逐步放开这些关键元素的市场化。当前人民币的汇率、利率定价机制遵循以下三大基础:首先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其次,是注重经常项目的收支平衡,最后,是以一篮子货币为参考的定价机制。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因
人民币国际化的外在动因是中美贸易的长期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长期采用以美元为锚的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这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稳定汇率的作用。而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使有效汇率低于实际汇率,西方经济学家开始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才能消减贸易盈余。
客观地说,中美国际收支失衡并不能简单归咎于人民币汇率问题。从两国国情来看,中国人勤俭重储蓄,消费投资较少,多出的产能必须依靠出口来消化;而美国人则消费超前,美国政府也不断通过发行货币来支持国民的信贷消费。美国政府通过发行货币,不但赚取了铸币税,还大量购进国外廉价的商品,提高本国福利水平。正是美国的“高消费”,导致了世界经济的失衡,而美元在全球的流动性泛滥,还通过出售美国国债来抵消,明明是美元绑架了全球经济,却因为“中国制造”的崛起,让人民币成了它的替罪羔羊。
在此模式下,任何国家对拥有主权货币的国家都会处于被动的地位。只有增强国力,使人民币逐步实现国际化,才能增强本国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摆脱这种受支配的地位。
从国际贸易角度来说,若人民币替代美元结算,我国出口商而言可降低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次债危机后美经济复苏乏力,美元欧元均表现疲弱,相比之下,人民币相对稳定且升值预期较强,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将是进口商不错的选择。随着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比重的增加,将使我国国际收支盈余水平下降,在理想情况下,若人民币完全替代美元,我国的贸易收支呈现逆差。国外持有人民币越多,贸易收支的逆差也将越大。这样一定程度上将消减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和升值压力,同时也有助于减少贸易摩擦。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国内企业走出去,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从事跨国投资、生产和销售。跨国投资的增加,资本项目也会出现逆差。
对国内而言,国际收支长期顺差,在积累大量外汇储备的同时,外汇占款亦与日俱增,人民币货币供应量也随之增长,这对控制国内通货膨胀带来不小的压力。当然,央行可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和发行央票进行冲销,然而,此举一方面会使货币政策干预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人民币走出去后,我国外汇占款下降,国内货币供应总量对通胀压力将有所释放。最后,作为货币发行国,我国还将享有一定的铸币税收入。
最后,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利于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边境贸易和旅游等实体经济发生的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推动和扩大了双边经贸往来,能有效加快边境少数民族、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人民币国际化进行所带来的问题
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将衍生出许多问题,有必要简要分析一下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出可能的应对。
(一)货币政策工具失效:
作为基础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化很可能对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产生消极影响。当前宏观调控的工具主要有:存款准备金率、存贷利率、公开市场操作、汇率弹性等。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从而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当央行执行紧缩政策来对抗通胀时,将提高利率来吸收流动性,而此时国外人民币必然向高利率区域流动,流入国内,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实际汇率的扭曲:
在2011年金融资本项目的顺差盈余已连续第二年超过经常项目,成为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来源。按此趋势,如果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其将远大于贸易项目对人民币的需求,结构上的偏差将导致人民币汇率脱离购买力平价规则,造成汇率上的扭曲。而这种扭曲在市场预期的影响下在即期、远期进一步放大,造成套汇和套利的机会。若没有良好的监管控制,极有可能再次爆发类似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
(三)我国可能的应对
人民币国际化后,对货币的总量,利率,汇率的调控都将是一系列课题。处理不当,会对我国的金融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
2009年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区域对人民币的需求量增长迅猛,更多的货币以现金的形式通过边境贸易和旅游流向海外。同时,边境的走私,毒品交易,以及赌博也暗流涌动,地下假币、洗钱市场应运而生。这些问题加大了央行对人民币总量的统计难度,必须在边境贸易和交易中加强监管,同时加强与邻国银行的反洗钱合作。
在汇率和利率市场化的问题上,还应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节奏地进行渐进式的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开放规模应考虑经常账户顺逆差的盈余,防止两头失衡。今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表示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分三个阶段:1-3年内是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资管制,也就是鼓励企业走出去;3-5年内放松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信贷管制,支持我国的贸易发展;5-10年内,建议在房地产、股票、债券等领域进行一次审慎的开放。人民币资本账户渐进式的时间框架体现了政府较为审慎的态度,除此之外,各资本投资领域需设立一定得防火墙,防止风险传导。而更多的政策工具恐怕还要到实践中进行总结与摸索。
五、小结
当前是一个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的机遇期,有效推进我们的主权货币走向国际市场是利大于弊的。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绝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本文简要的概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发展渊源及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当然,水平有限,考虑问题可能片面,望能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专家学者来专注人民币国际化这个问题,提升大众对我国货币的认识和了解,最后衷心希望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能够走向成功,进一步升华改革开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