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高职教育类课程结业论文,关于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课程改革策略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高职教育及课程及高等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高职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指出“封闭开发”是我国目前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认为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走向科学的必由路径,并从师资队伍、教学组织、课程评价三个方面论述了校企合作理念下高职课程建设的改革策略.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对于高职教育来说,课程建设的水平和模式关系着能否有效地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合格的知识型发展型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要求决定着高职教育课程必须具有职业性、专业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如何有效建立区别于传统学科体系的具有工作体系特征的课程模式,是摆在高职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面前的重要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是彰显职业教育本质、体现高职教育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
一、封闭开发:课程建设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课程体系包括课程方案、教学组织和课程评价三个部分.分析发现,课程开发主体单一、教学组织学科本位和课程评价企业缺位是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导致了课程建设呈现出鲜明的封闭开发特征.
(一)课程方案学校主导,“双师”团队结构欠优
课程方案在本论文中被视为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与过程的整体规定,是学校全面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目前高职教育中课程方案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在课程方案开发方面,目前主要是由学校教师和课程理论工作者来承担.受开发人员特定角色的限制,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其传统学科课程思想和已有的知识体系却难以在短时期内转换为实际工作的思想体系,致使课程开发的最终结果还是沿袭着传统的学科课程特色.
怎么写高职教育本科论文
播放:34803次 评论:6085人
在课程实施主体方面,传统教师队伍存在双师素质教师不足和双师制团队不完善两个主要不足.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绝大多数来源于从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从“校门”到“校门”的应届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不具备项目课程教学能力.教学团队来源的封闭性不利于知识的传授,培养出的学生必然在实际操作技能上存在欠缺,不符合企业用人的标准和要求.
(二)教学组织学科本位,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教学组织即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标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标准和教学方式的确定等.目前高职教育在教学组织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方式上理论教学主导;与企业合作处于初级形态,形式相对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中,理论教学占据主要部分,而实践技能教学比重普遍不足.高职教育习惯采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思想,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方式是目前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而实际上作为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知识体系并不适合高职教育.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实践技能和操作技巧方面的知识却往往把握不足,因而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传统教学组织方式中还存在校企合作形式单一的问题.高职院校将企业的资源引入学校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但仍限于浅层次的合作,并未切实发挥企业的角色作用,合作中形式甚于实质.
(三)评价企业缺位,改革缺乏有效反馈
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涉及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和评价过程三个方面.目前高职教育的课程评价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企业参与评价不足,学校仍主导课程的评价,同时,课程改革也缺乏有效的反馈.
目前高职教育的课程评价环节中,学校是评价的主要方,企业基本上未参与到课程评价中来.学校教师实施的课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即使有心考察,由于其固有的学科体系本位的特点,也会失于重点和滞后性.学校和企业的不同评价标准,导致学校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既不利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是目前校企合作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要不足.
二、校企合作:课程改革走向科学的必由路径
(一)有利于形成工作体系的课程方案
工作体系的课程方案强调打破原有的学科系统化范式的课程开发和静态的知识传授,把职业性和实用性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这种发展趋势给传统的高职课程建设模式带来了挑战,然而应对这一挑战单凭学校的力量无法完成,必然需要企业的加入.课程开发工作如果单交由学校教师和课程编制专家来完成,由于开发人员所具的特定知识结构的限制,课程开发的最终结果还是明显沿袭着传统的学科课程特色,因此强调企业的参与才是解决学校单方实施课程开发带来的静态知识传授问题的有效路径.高职教育的本质在于职业性,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建设必然要求实践课程在全部课程中占有较大比重以此保证高职教育课程的实施效果.强调企业参与,才能真正建立起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工作体系的课程方案.
(二)有利于对接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
合作的前提必然要以共同的利益为基础,有了利益结合点才能搭建长久的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教育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知识型发展型高技能人才,企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技能人员来推动,这样校企双方一方需要输送高技能人才,一方需要引进高技能人才,所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就是校企合作的利益结合点.而人才培养需要依托于课程,因此也可以说,共同进行课程建设是校企合作最重要的利益载体.高职教育是以实践操作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要积极主动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各种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课程建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