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还存在不少不规范的现象,损害了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因此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呼声越来越高。文章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证券市场
会计信息尤其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本身,甚至于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不真实,一直是我国会计领域的顽症,已经对国家经济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
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特点及国内研究现状
1.1会计信息的特征
第一、会计信息是客观的。它来自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客观经济业务的反映和表现。它不是依赖于人们的主观意志而存在的,但也不能离开企业经济业务这个主体。会计人员取得会计信息,要尊重客观事实,遵守各种财会制度和纪律,不能凭直观想象任意编造信息。
第二、会计信息是可识别的。由于客观经济业务是可以认识的,因此反映客观经济业务的信息也可以识别。不同的会计信息有不同的识别方法,如财务信息和成本信息的识别方法就不同。
第三、会计信息是可传递的。传递会计信息的工具叫“载体”,会计信息“载体”很多,有语言文字,数字等,会计报表是最普遍的会计信息“载体”。
第四、会计信息是有时效的。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信息是经常发生变化的。经济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发出会计信息,人们在这个阶段看到的会计信息是有效的,过时的信息即是无效的。
第五、会计信息具有内部性。会计信息主要发生在企业内部,虽然有的信息涉及到外部,但其主体仍是上市公司内部。本企业财务信息,除按法律规定必须公开外,一般都要求保密。
第六、会计信息具有敏感性。会计信息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要有所作为,或者管理上有漏洞,不论活动的漏洞尺度是多少,会计信息上都会显示出来。
1.2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就是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如何规范会计信息质量,取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因为会计信息帮助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使用者真实、准确地了解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经营者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为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也为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者确定其权益能否得到补偿,是否继续向企业投资提供了依据;还为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和宏观调控部门据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监督和获得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和法规提供了必要的资料。
2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问题
2.1会计准则制度不完善
我国会计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达到完善和成熟。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会计的交易事项是十分复杂、变化多端的,有些会计制度的规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得不相适应。因此,对于新出现的某些交易事项实务,可能无法适应相关的会计制度。在信息披露条件下,会计准则存在以下几点缺陷:一、确定货币计价原则的缺陷,二、遵循历史成本原则的缺陷,三、现行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缺陷,四、规定定期报表制度的缺陷,五、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可选性导致会计信息只有相对的真实性的缺陷。
2.2上市公司操作不规范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质量达不到要求,这与上市公司内部管理者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直接关系。有的公司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经营状况不佳,公司管理人员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利益,置投资者利益于不顾,而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报表形成过程中采用不正当的方法,有意粉饰财务会计报表,而在现有会计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只是受聘于公司管理人员,一般都要服从上级管理人员的意志。因此,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会计人员只是会计信息披露的执行人,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这样就会使会计信息在披露过程中失真,甚至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2.3行业监管不完善
总的来说,这些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监管的机构如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对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力度是不够的。有的上市公司在蒙受巨额亏损时并不是及时地对外披露,而是违背有关证券市场规定隐瞒信息,但证监会有时也不能及时做出反映并进行处理。执法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监管机构在追查力度上追查案件没有日常化,而是视市场情形时松时紧,追查案件不够及时,有不少案件是经群众举报或在新闻媒体披露后才开始调查的。虽然群众举报与舆论监督也是发现不实线索的重要途径,但市场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和证监会拉网式的主动稽查发现不实线索才是查处案件的根本手段,否则,难以保证查处工作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2.4会计相关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新的会计准则每年不断推出和修改,加之会计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普遍较低,会计人员对新准则的吸纳、掌握、运用水平差异很大,不平衡。同时,作为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的重要平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形式,其培训内容、对象和形式缺乏针对性、适应性和灵活性,不符合知识更新的要求,故此继续教育流于形式,不见成效。会计人员知识的缺陷,必然导致财务管理力不从心,在实际操作中,对会计的核算原则、方法把握不准,理解不透,从而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
3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
3.1建立健全内部的监督机制
一方面要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过程实行会计监督,严格把关,对不合法、不合规的业务事项,财会人员要敢于抵制,对不规范的会计行为要及时建议并加予纠正,对有疑问的经济活动要提出质疑,以保证单位会计核算从进程到结果都能真实、完整、合法、有效;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的建设,包括内部牵制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审批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必要的惩戒、警示,不断提高相关人员遵法、守法的法制观念意识。与此同时,还要接受和主动配合社会、政府对单位进行的会计监督。只有会计监督体系真正发挥作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才有可靠保证。
3.2不断强化外部监督力度
外部监督包括政府、财政、税收、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以及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监督。第一要加强政府干预,防止虚假会计信息。政府干预的作用很重要,但目前政府部门的监督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各个政府部门权利重叠,管理上交叉,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的结果。第二要发挥财政、税收、金融部门的作用,防止舞弊现象发生。最后还要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整顿。注册会计师是维护秩序、维护财务报告客观公正的经济警察,理应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最重要的力量,但是在真正的审计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注册会计师往往不能切实履行其监督职能,不能独立地发表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
3.3健全法制严格执法
首先,要健全会计法规。为了提高会计信息拨露的质量,我国有关部门制定了大量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例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些法规和制度还存在着观念落后、内容空洞缺陷,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对于这些规章制度,应在原来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的需要进行改进,重新修订,与国际惯例接轨,使之更加完善。其次,我国执法力度太弱,即使会计人员的造假行为被发现,其所受到的惩罚也是微不足道的。执法机关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对各种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当事人必须严加惩办,使会计造假者一旦造假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对于那些不遵守行业准则的企业以及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个人,要对其进行曝光并严加惩办,对于屡教不改者要将其驱逐出相关行业。
4结论
综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较为简短的结论:
1、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治理,千头万绪。归结起来无非两端,做实基础与下定决心。正如对所有的社会丑恶现象一样,要根除它,不是一朝一夕或一蹴而就的,要有系统的研究,系统的基础准备。
2、当前我国一些上市公司会计秩序混乱,造假舞弊、贪污、盗窃、挪用公款等问题日益严重,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许多上市公司至今未建立内控制度或内控制度存在缺陷。内控制度是保证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的一条有效措施,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3、所以,改善当前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不仅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观念,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更要通过不断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等,逐渐使及时、真实、充分的会计信息披露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成为全社会的一项义务。
参考文献
[1]陈淑芳.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杜兴强.公司治理演进与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博弈分析与历史证据[J]财经研究,2004,(09).
[3]李华.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04).
[4]王咏梅.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