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_会计审计论文

时间:2021-06-21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

关键词:

行政单位内部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依法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以及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一种行为。
一、对行政单位内部审计的认识
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的一种类型,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起管理层的关注,各单位都有相应的制度措施,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也不例外。李金华审计长也曾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将内部审计定位为“管理+效益”。从目前的审计实践来看,内部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内部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时进行自我约束、规范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加大自我约束力度,杜绝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而隐藏的“小金库”、“账外账”等违法现象,及时发掘深层舞弊行为,规范内部财务管理,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合法。
其次,内部审计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保证。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可以保证运作过程中对组织资产状况有客观真实的了解,摸清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规模、来源渠道和投资方向,合理配置国有资产,防止不规范的利用国有资产出租、投资赚取个人私利等违法现象的发生,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事业单位经营目标。
第三,内部审计能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能够激励员工高效管理资产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财政资金的支持力量,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通过内部审计的监督,制定定期检查和抽查制度,落实经济责任审计,有效监督领导的经济行为,还有助于遏制腐败,促进机关廉政建设,建设高素质领导队伍,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态势。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仍应遵循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具体包括:独立性、客观性、专业熟练性和职业审慎性原则。只有坚持了以上基本原则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总体来说我国大多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部门和单位都能做到遵守基本原则,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问题仍然存在:
1、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审计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认为本单位的发展有国家财政的强力后盾,且财政部门也实施了预算外资金和罚没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也编制了部门预算,其发展前景如何并不具有直接的厉害关系,认为开展内部审计意义不大,甚至没必要,敷衍了事地组织审计工作也只是应付国家的制度规定。这种领导层的错误认识严重阻碍了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不仅在机构设置上不健全、缺少制度建设,而且所配备的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也远达不到审计工作的要求,审计人员也不愿意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内部审计的监督完全流于形式,发挥不了作用。
2、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机构缺乏独立性。不少行政事业单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是基于法律规定或行政命令。而非出于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因而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内部审计或走过场或应付了事。内部审计法规制度不健全。没有将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审计范围、审计职能、审计机构等方面系统化、完善化、规范化。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不明确,有些单位审计工作没有重点,脱离实际,例行公事。内部审计范围过于局限。有的单位把内部审计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查看一下财务收支.而未发挥内审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的作用。制度建设的落后和不完善,直接导致审计人员执行审计时无章可循,随意性强,职责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难度大。未给予审计工作高度的重视,机构设置上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将其归属于财务部门甚至不设岗位,直接由财务人员代劳。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使得内审工作就很难开展;审计部门不独立,使得审计工作带有较强的“人治”因素,领导层根据个人需要随意指挥内审工作,使内部审计工作陷入无序状态之中,也无形中隐藏了较大的审计风险,对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3、内部审计目标不明确,审计范围有限、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因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开展工作时目标定位不合理,不能围绕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中心,在服务于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也有的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没有重点,只是例行公事,为了应付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重点审查其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随时检查即时编造工作记录、只求蒙混过关。而能够适当开展审计工作的部门也是内部审计范围极其有限,审计内容不能根据经营规模和业务扩展而及时更新,在会计准则以及有关的国家财务规定发生变化时,不能变更账务流程及处理方案,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审计工作人员对国家大政方针也缺乏深入解读的能力,对经济事物洞察力迟钝,毫无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言,影响了审计目标的实现,致使内审工作效果不理想。
三、加强行政单位内部审计的对策
1、行政事业单位高层领导将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到战略管理层面。内部审计相当于单位自己检查自己,及时诊治发现的问题。由于机构设置的附属性和人员编制的特殊性,内部审计往往能更方便的发现单位内部存在的隐藏问题,这比其他任何检查监督工作都更有效。管理层应该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将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提高到战略管理层面,承认内审的地位,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给予强有力的权力和物质设备支持,强化内部审计管理水平。
2、坚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充实审计力量。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搞好内部审计的基本保证。在机构设置上应抛开任何人为阻碍因素,坚持内审部门与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绝不能有行政隶属关系。而且内审负责人直接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坚决反对任何部门领导对其工作以干涉。当前内审工作人员水平良莠不齐.人员配备很不合理。内审机构由于起步较晚,工作范围相对狭小,人员结构比较单一,大多由财务部门转行到审计部门,不能达到国际内审所提出的会计、经济、工程、统计、法律等方面素质的要求。因此要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制定培养方案,根据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选拔责任感和事业心较强的人员,对其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以适应新形势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更高要求。目前较为流行的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英文缩写CIA)资格考试越来越被广大内部审计人员所重视,这是内部审计领域的专业资格,也是内部审计职业国际范围的唯一认证,逐年递增的参考人数也说明了企业和个人对内审工作能力的重视。此外在个别业务执行中,可聘请专家对某领域的审计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充实审计人员力量,以避免由于业务知识的缺乏而影响审计结论。同时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内审工作中推广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通过办公自动化,使每个内审人员自觉学习、运用计算机,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3、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不断拓宽内审工作领域。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制度建设必须围绕本单位总的工作路线和发展思路,服从于整体战略目标。以此为目标导向,将“查错防弊”的狭隘定位转变为以效益审计为中心服务于经营管理,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流程,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跟踪审计,拓宽审计工作的领域,合理运用审计资源,将内部审计贯穿到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坚持主次分明、重点关注业务难点和重点,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能。
4、政府职能机构引导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性必然要求政府予以特殊的政策扶持,包括软硬件建设等各方面。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抓紧制定专门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降低其开展工作的难度。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建设应密切关注审计工作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以适应实践需要。还应通过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引导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自律管理,正确对待内部审计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自身免疫力。此外,相关联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应该互相扶助,慷慨地给予协助,如内审教育咨询部门加大社会培训工程的建设力度,严格内审资格考试,协助单位内审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推动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为财政部三大工程之一的内部控制的落实贡献力量。
5、加强监督,维护法规制度的权威。监督检查不到位,再好的法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因此,要开展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坚持对部门现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把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在审计报告中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进行了重点体现,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要开展对财务收支行为的监督。主要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维护预算执行和资金专款专用的严肃性。同时开展对经济责任的监督。要求涉财领导干部岗位交流时必需进行离任审计,对任职期间经济责任予以明确,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失误和偏差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