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是普通语言专业当代文学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当代文学类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当代中国文学中的非文学化倾向相关论文范本,适合当代文学及文化及文学批评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当代文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主持人:杨扬(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
参与者:罗云锋、赵思运、周星华、吴世勇(以上均为华东师大中文系博士生)
主持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方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虽然在90年代已经没有了80年代中期那种自觉的“方法论”问题的讨论,但90年代的当代中国文学研究在方法论上还是有不少自己的特点.我想提出的是,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文学研究中较为突出的现象是,一些文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显然已经超出了原有的文学研究的范围,表现出非文学化的倾向.对这些现象你们怎么看
罗云锋:我以为首先得看你对文学这一概念是怎么定位的,也就是从什么范围来界定文学.如“文学是人学”这样的命题,是将文学放在人学的范围来看待.这当然不错.而有人认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把文学理解为一种语言艺术,自然也没错.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和界定的范围有差异.文学自身的范围就是非常丰富的,文学的题材和内容可以包罗万象,文学研究的范围相应地不必局限于一隅.
赵思运:90年代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非文学化倾向中,较为突出地表现在文学研究中运用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和方法来研究文学问题.譬如90年代初的“人文精神”讨论,对“现代性”的讨论,以及当代文学研究中有关大众传媒、性别、种族、个人身份、生态等话题,多多少少都与文化研究有关联.这些话题介入当代文学研究,一方面与西方文学理论的译介有关,从后殖民理论到新历史主义,我们看到不少国内的译介文章都偏重于这方面内容的介绍.另一方面,也与进入90年代之后,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自我角色期待有关.89年之后,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在言说的焦虑中沉默了一段时间,但根深蒂固的“广场意识”使得他们不甘心于这样的边缘化生活,他们要面向当言.而此时当代文学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占据的位置已不像80年代中国文学的位置那么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人文知识分子的眼光开始跃过原有的文学天空,转向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像《文化研究》丛刊刊登的一些译介文章和研究文章,如《历史叙事及其建构中的秩序――以我国传媒报道香港回归为例》(见《文化研究》第一辑,作者潘中党)、《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一个文化事件的分析》(见《文化研究》第二辑,作者熊浩)、《市场、文化、权力:中国第二次“文化革命”的形成》(见《文化研究》第三辑,作者阿里夫德里克,翻译李怀亮),这些研究的选题都是当下的文化事件.另外,即便是一些历史问题的研究,也挟带着当代人的体温.如《天朝沙场:清故宫和北京的政治空间构成纲要》(见《文化研究》第一辑,作者朱剑飞),其选题具有某种历史象征.从上述角度来理解90年代以来的文化研究,我以为的确体现着非文学的内容,或者说,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文化研究有着自己的意识形态规定性.
周星华:近两年曾有机会到北京参加文学理论学科建设方面的高级研讨班,不少国内有影响的文学理论专家就自己最关心的研究问题,在这个班上与全国高校的文学理论教师作了交流.与他们的交流活动中,我有一个困惑,不少学者所谈的研究话题,似乎与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没有什么关系.有的谈哲学问题,有的谈文化问题,也有的谈中国当代政治问题,还有的则谈历史问题.这些话题当然非常丰富,我也能够接受,但我同时又在想,搞文学的人不再关心文学,而是热衷于别的学科的问题,这大概可以算是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非文学化的一种表现吧.对研究学问的人来说,视野和知识积累当然应该宽一些为好,但说到底,文学研究终究还是应该有自己的学科界限.现在界限内的东西消失了,或者说,对不少人失去了研究的吸引,大家转而研究文学之外的知识,这样的研究到底有没有价值,我感到怀疑.毕竟一个人的知识积累是有限度的,不是说你什么都能谈,什么都能研究.搞文学研究的人,自己的优势恐怕还是在文学领域,而不是什么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研究.
吴世勇:90年代以来,最能代表当代中国文学研究中非文学化倾向的,大概要数文化研究了.文学研究领域的文化研究者在谈文化研究时谈得最多的,恐怕是跨学科研究的问题.他们认为文化研究作为跨学科研究的一种尝试,扩大了文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但我对所谓的跨学科的提法常常感到疑惑.跨学科到底是指文学学科内部各分枝学科之间的联系,还是文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至少,目前国内讲跨学科研究的人在这些问题上是众说纷纭的.至
当代文学类论文范本
主持人:听了你们刚才各自的表述,我觉得很有意思.尽管四人的观点有差异,但并不反对开放文学研究的边界,也就是说,你们都是有限度的非文学化研究的支持者,认为当今的文学研究的确应该有所变化,但怎么变的问题上,各自的意见是很不一样的.
罗云锋:的确,文学研究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言的,谁敢肯定说我的研究就是纯正的文学研究呢今天大家所认定的文学研究也仅仅是一种历史认同而已.一方面是为了分析、交流的便利,学者之间可以有一种共有的资源、话语形式来交流.否则,人言言殊,拿什么来学术交流呢另一方面,现行的文学研究模式也有一个历史形成过程,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所谓的文学研究模式和范式.中国传统的文学研究方式,从思维形态上考虑,我认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感悟式的研究,另一种是道统式的,研究中处处体现“宗经”、““原道”、“征圣”.近现代以来,文学研究的方式多起来了,有注重道德伦理的研究方式,有社会历史的研究方式,有语言学的研究方式,还有心理分析的研究方式等等.这些研究总的一个特点是突破了传统研究的封闭局面,接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可以说,没有一种文学研究的新方法不受到外来思潮的影响.而这种接受、演变的过程谈不上可以用预先确定的范式和程序来规定,的确,在近代以来的文学研究方式的演变过程中,没有哪个人可以先知先觉地说这是文学研究的方式,那不是.翻阅一下《胡适文存》或是《王国维遗书》中的一些文章,在当时人们认为是与文学有关的研究,今天看来有些就不一定与文学研究关系那么密切,很可能划归国学或是哲学和历史研究领域了.当代中国文学研究方式,也有一个变化过程.1949年后,社会历史的研究一度成为中国文学研究中唯一被认可的研究方式.这样的研究在当时是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的.新时期以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方法论”问题的讨论深入,西方学术思潮的大量涌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开始呈现出多元的文化格局.凡是论及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研究的文章,几乎都会说,这一时期是新观点、新方法层出不穷.那么,什么叫新观点、新方法呢我想就是以往研究方式中很少见的,或者干脆就没有过的东西,那才叫新.而且,这些新的研究方法对原有的文学研究而言,很可能就不属于文学研究的范畴,但经过文学研究者的努力,慢慢被吸纳到文学研究中来了.譬如,精神分析方法、神话原型方法,结构主义方法等,原来分属于心理学、神话研究和语言学,但现在在文学研究中都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立的研究方式.所以,文学研究与非文学研究有一个适应和转化的过程.
周星华:文学研究尽管可以不断扩大自己的研究范围,但总体上讲,基本点还是围绕审美文化展开.可以这么说吧,审美范围有多广,文学研究就有多广,只有当研究脱离了审美现象而随意地扩大研究范围时,才可能出现非文学研究的现象.否则,为什么还要区分各种研究之间的界线呢这些年文学研究的非文学化倾向与文化研究有很大程度的关系.我注意到国内一些积极倡导文化研究的批评家,原本基本上都是从事文学理论研究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现在他们将自己的研究从文学领域伸展到社会文化领域,这是一种学术延伸.从文学研究来说,是文学研究的扩展,而从文化研究方面来考虑,这样一批人来从事文化研究,其专业资质是否会被认同,这是有待时间来证明的.不是说你自己认为自己在从事文化研究,便真的进入了文化研究的门径,很有可能,专业人士根本就不承认你的研究是文化研究,文学批评家与文学理论研究者所讲的文化研究与专业的文化研究不是一回事.文学研究者希望进入文化研究领域与实际能够进入不是一回事.90年代以来,一些文学研究者希望在文化研究方面有所作为,与当时特殊的文化语境有关,也就是说,当时的一些知识精英不满足于自己仅仅是一名专家、学者,他们在思想文化上还有一些远大的抱负和设想,所以,他们不能满足单纯的文学研究,而是希望借助文化研究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当下中国社会文化的历史处境有所关切.文化研究在他们看来仅仅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介入社会现实的方式而已.这是一种超越文学研究的现实情怀.
吴世勇:真正从事文学研究的人,谁会没有文化情怀呢文化情怀是一回事,文学研究又是一回事,不能以姿态和立场来取代真正的学术研究.而是要靠扎实的学术研究来证明你确实对某种文化有挥之不去的牢固情怀.从目前国内一些文学中的文化研究尝试看,浅尝辄止的多.不少批评家将文化研究的矛头针对文学研究,认为中国大学的文学研究学科体制是一种权力的产物,应该予以解构.还有人认为文化研究应对当代文学的所谓“纯文学”解构.我觉得中国的大学文学研究体制尽管有很强的意识形态痕迹,但并不能因此说一些学者的文学研究也全都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否则,为什么我们要将学者与政客作分离呢这说明学者还是凭他研究的客观性成果得到学术界同行的认可.大学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是知识和价值的创造最集中最强大的地方.如果学术研究这种最可宝贵的东西都要被视作意识形态而被解构掉,我以为是解构错了,就像一些人把“纯文学”作为解构对象一样,我觉得中国当代文学不是被“纯文学”所阻碍,而是很多作家缺乏对文学的执着热情,被各种文学之外的因素干扰、诱惑太多,结果,出现了一批有文学之名而没有文学之实的假文学和伪文学,也就是很不纯的文学.真正的“纯文学”还是受到大家尊敬的.
赵思运:广义的文化研究我是赞同的.广义的文化研究应该是表示社会实践的意义,表示经验的生成和再现的意义,表示人类主体构成的价值所在.而文学是对人类社会实践和经验的诗化的映现,或是对人类社会实践和经验的诗意的企盼.它以人性的完整性、丰富性和充盈性为根基.研究文学离不开对人性的诗意展现.文化所指向的人的意义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人性的完整性、丰富性和充盈性.文学和文化的旨归是同一的.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在揭示人性方面,也应该有相通的地方.如果文化研究是针对文学研究而来,甚至是以扼杀现有的文学研究成果为前提,那么,这样的文化研究是与文化没有什么关系的.真正的文学研究是欢迎文化研究的,因为文化研究无疑会拓展文学研究的广阔天空,在新世纪确立起新的文学的审美意义和社会意义.
主持人:有关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文学研究中的非文学化倾向问题,慢慢地大家都集中到对文化研究上来了,可能是一种现实感受吧.这些年文学研究中强调文化研究的呼声的确很高.但我在想,听其言,还得观其行.也就是说,这些年在国内文化研究方面理论讲得多,具体的研究不知道有没有做得比较成功的
周星华:我看是没有什么.
罗云锋:我觉得要有一个具体的分析.一是看文化研究影响下的文学研究是不是有了改变,二是在文化研究影响下的文学研究注重哪些问题研究,第三是研究的结果如何.从第一个问题来看,文化研究对当下的文学研究应该说是形成了一定的影响的,国内从事文学研究的翻译、介绍和关注文化研究的人,可以说越来越多.有些大学中文系尝试开设文化研究的本科课程,香港一些大学还有这方面的研究生课程.可以预见,最近几年文化研究还将是国内文学研究领域一个较受人关注的问题.第二
当代文学类论文范本,与当代中国文学中的非文学化倾向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
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文经典□中国文学名着□影视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评。
现当代文学论文选题
琳人文学院7908001869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选读钱亚玲人文学院80。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生姓名:班别,阅读时间:记录时间,读物名称:字数,作者:读物出处,读物类别,□文言文经典□。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文经典□中国文学名着□影视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评。
当代文学论文题目
古经中的人文智慧;,3,易学文。中国现当代文学要点精编中国现当代文学要点精编,第一节第一个十年(1917-1927),一,文学革命与20年代文学概况,(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
当代文学论文
现当代文学开题报告学校史,现当代文学开题报告浙江p;cross-culturalmunication)4022导师组唐建清课程论文余斌(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学比较研究)?唐建。
当代文学 论文
现当代文学开题报告学校史,现当代文学开题报告浙江p;cross-culturalmunication)4022导师组唐建清课程论文余斌(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学比较研究)?唐建。
现当代文学论文
现当代文学开题报告学校史,现当代文学开题报告浙江p;cross-culturalmunication)4022导师组唐建清课程论文余斌(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学比较研究)?唐建。
当代文学硕士论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山东大学6)050100中国语言文学,01文艺学,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3汉语言文字学,04中国古典文献学,05中国古代文学,06中国现当代文学,07比。中。
现当代文学硕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招生,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目录础理论④811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学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_01词汇学与词典学,_02句法,语义研究,_03社会语言学,。
有关当代文学的论文
合设立外语科研项目.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学科获立项资助的统一纳入省社科基金资。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郑春教授,详细资料,研究方向及学术专长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及其作家作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