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类函授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关于文学评奖与新时期文学经典化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0-07-04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该文为当代文学类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文学评奖与新时期文学经典化相关函授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可作为世界文学史专业当代文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当代文学及文学创作及全国优秀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当代文学有没有经典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化、当代文学的经典化问题不时困扰着当代文学的整体性认知和总体性评价,成为制约当代文学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近几年来,围绕着新中国文学六十年和新时期文学三十年,当代文学界进行了一系列研讨.在2008年山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时期文学三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程光炜先生就提出了当代文学学科历史化问题,认为“始终没有将自身和研究对象‘历史化’,是困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① .事实上,当代文学作品的经典化,就是当代文学学科历史化实践的具体目标之一,也是承载历史化的文本接受及其终极指向所在.

但是,当代文学经典化却有着一些似是而非、暧昧含混的“无主名意识”:当代没有经典,当代文学不能经典化,当代批评没有距离等等.文学作品的经典化,自然是需要时间的淘洗,需要审美的距离,但这绝不意味着当代文学不能经典化、不能历史化.历史每时每刻都在书写,文学的经典化从作品诞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而且永不停止地进行着生命的洗礼与更新.

“任何文学现象、作家作品如果不通过报纸、杂志、学校等大众媒介的传播,以及这一过程中的过滤和筛选,是很难形成文学‘经典’的.”② 文学经典化是一个长久持续的问题,既有着复杂的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着文学作品内在因素的作用,既是后来人的事情,也有赖于同时代人的发现.“文学的经典文学的经典化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它需要当代人的积极参与和实践.”③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文从文学评奖这一个外部因素来分析和呈现,评奖与新时期文学经典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历史细节,以期推进新时期文学经典化和当代文学学科历史化研究.

文学评奖与新时期文学经典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当代文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评奖是新时期文学制度现代化

的标志、经典化的保障

从“十七年”文学到新时期文学,当代文学内部有一个明显而清晰的断裂.新时期文学的发展模式、生产机制和时代语境迥然不同于“十七年”文学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转变就是文化领导权的变化.“十七年”文学延续了延安文学的传统,党和政府直接干预文学的发展,参与对文学的评价,文学依然被束缚在政治意识形态的架构之上,因而无论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批评都显现着非文学的存在方式和形态.随着新时期到来,文学渐渐摆脱了政治意识形态的附庸地位,尤其是“双为”方针为文学回归审美属性的艺术本原提供了无比宽广的空间.随着韦勒克等英美新批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纯文学”、“文学性”、“向内转”成为新时期文学一个极为突出而重要的理论转向,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历史主义等文学新潮迭起.

与此同时,文学的外部生产机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往“十七年”文学生产的过程中的政治任务性写作、命题性写作已经悄然消解,文学评价日趋多元化,以往党和政府领导人直接干预文学评价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文学评价的尺度与准则在探讨中不断扩大.文学评价主体性力量从单一的作协、文联机制渐渐转向学院、民间和媒体等多元评价体系.这是不是意味着党和政府的力量退出文学场域,是不是文学与政治意识形态已经两不相干了呢显然不是.正如福柯、布迪厄等人对文化艺术场域的分析一样,当代政治意识形态以一种更加隐蔽、有效的方式参与文学艺术的生产、传播与接受,实现着文化领导权的潜在存在.就新时期中国文学场域而言,文学评奖就是一种在新的文化政治语境下实践文化领导权的积极有效形式,是党和政府通过作协等中介机构来引领文艺的、具有新质的政治实践,也是从单一粗暴干预文艺的专断式向专家式、科学性的现代性转型.显然,新时期文学评奖的尝试不仅是一种文学评价的暂时性安排,而且是一种具有新质的、通向科学性、现代性的文学制度建设.“1978年文学评奖制度的建立无疑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制度现代化探索的一个主要面向.”④ 其意义和价值不容低估.


怎么写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播放:26712次 评论:6186人

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每隔十年就是一个断裂.新时期文学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经历了一个非常纯粹的“文学梦”的时代.从普通大众到专家学者,从民间批评力量到文学评价体制内的官方力量,无不以一种纯粹的文学目光来审视、评价文学,文学评价得到了整个社会群体的参与和认同.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学评奖合力之下, 文学以一种积极有力的方式参与了现代化的过程.

在这样一个“文学梦”的时代,文学获得了超乎寻常的关注,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力量.这既为文学经典化提供了超乎宽松的外部创作、批评与接受环境,又对作家心态、审美思维的革新等文学创作内在环境产生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文学评奖这一现代性制度的建立,以一种肯定的、鼓励的积极性方式代替了以往的否定的、惩罚的消极方式,为中国当代文学经典的诞生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二、评奖是文学经典化最初的、

“权威的”工序

文学评奖作为一种软性的文化领导权实现方式,为新时期文学的正常、有序、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和最初的、“权威的”传播途径.新时期文学在较为彻底地从政治的附庸和奴役中走出来的同时,如何同社会大众发生审美关联成为一个新的问题.附庸于政治固然不好,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凭借这种政治的超能量可以一夜成名,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传播于天下.一旦囿于审美之域,文学何以于社会、时代、大众发生审美关联文学评奖有效解决了这一审美接受的困境.

从西方民主体制的国家来看,文学评奖恰是解决文学与大众审美接受关系的一个良好途径.诺贝尔文学奖、布克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等都有着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评奖历史,对于文学的经典化起到一个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篇论文地址:http://www.sxsky.net/wenxue/sjwxs/399929.html

从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评奖的历史来看,评奖是在文学渐渐从耀眼的“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政治意识形态战车退隐下来、回归自身的审美属性的时候,对文学的一道独特的关注目光.这种关注不仅来自隐性的政治意识形态的领导诉求,同时也是文学自身的审美属性的共鸣诉求和更为内在与长久的历史化、经典化诉求.文学只有不断地被历史化和经典化,才能够和社会、时代、大众发生审美的关联,才能够从死寂的“文本世界”中苏醒过来,焕发艺术的生机.

1978年开启的新时期文学评奖恰恰具有这样的审美接受功能和政治意识形态功能.1978年第10期《人民文学》发表了《一九七八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启事》,提出“提倡短篇小说,好处很多,它有利于及时反映工农兵群众抓纲治国、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火热斗争,它有利于促进文学创作题材、风格上的百花齐放,特别是它大有利于文学创作新生力量思想上、艺术上的锻炼和成长”⑤ .文学评奖启事提出了文学评奖的三个意义维度,其中两个就是关于文学自身的建设,这很典型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学外部生产机制的新变化,即为政治服务的色彩已经大大淡化,文学自身审美属性的提升已经成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一个中心任务.淡化意识形态色彩、强化文学自身审美属性,就从为文学创作主体的审美自由提供了以往“十七年”文学所没有的宽广空间,在促进文学创作水平提升的同时,也为文学经典化提供了更大的历史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1978年文学评奖采用了一种“群众推荐和专家评议相结合的方法”.《人民文学》在公布评奖启事的后边,都同时附有一个“全国优秀短篇小说推荐表”,来为喜爱文学的群众提供参与文学评奖、表达自己的文学趣味与喜好的机会.专家评议无疑为文学评奖和群众投票设置了一道意识形态的保险套,使之能够不逾越意识形态的藩篱.这种附有“推荐表”的选票做法极大地调动了爱好文学群众的积极性,据统计1978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活动中,共收到读者来信10751件,推荐表20838份,推荐优秀小说1285篇,在1979年,一百天内共收到“选票”257885份,比1978年增长12倍以上,在1980年的评奖活动中,共收到“选票”400353份,是1978年的20倍⑥ .显然,这种文学大众参与投票评选的文学评奖方式,大大促进了文学与社会、时代、民众的审美关联,在提升国内民众参与热情、作家创作激情,也成为最初的、迅捷的、宽阔的文学优秀作品的传播媒介.而且,由于有着广大民众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这种文学评奖就已经具有某种经典化的大众性与权威性.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群众与专家相结合原则的实施,并没有出现群众推荐与专家评议互不相容的矛盾”,而是“群众和专家有着十分和谐的、很高程度的一致性”⑦ .即使站在今天的审美视野来重新审视这些获奖作品,它们依然闪耀着文学的光辉.文学评奖推出的作品,不仅有着大众性、权威性,还在历史淘洗中经受住了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评奖是新时期文学经典化的最初的、“权威”的工序.毋庸置疑,评奖已经改变了文学作品的存在生态,获奖作品已经赢得了经典化淘洗过程中第一个回合胜利.

三、评奖审美机制的变迁对新时期

文学经典化的影响

1978年由人民文学杂志社组织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活动成为新时期中国文学各类评奖的先河.之后,各类文学体裁的全国性文学评奖相继出现了.1980年《文艺报》、《人民文学》和《诗刊》编辑部组织了全国优秀中篇小说、报告文学、新诗评奖活动,1981年受茅盾先生委托的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长篇小说评选的茅盾文学奖开始了.这些不同题材类型的全国性文学评奖活动,极大促进了文学各个门类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随着这些全国性的文学评奖活动的经常性开展,评奖渐渐发展为一种党领导文艺的常态性、科学性的制度性安排.

尽管,在80年代中后期许多全国性文学评奖中止了,但是文学评奖的制度已经确立起来.茅盾文学奖在这一短暂萧条期间是一枝独秀,依然盛开在新时期文坛上,延续着评奖这一文学生产管理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文学评奖又一次活跃起来,而且打破了原先的单一官方的文学评奖机制,出现了民间团体评奖和网络评奖等.与此同时,文学评奖机制内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新生代学院派批评家的崛起.这些新生代的学院派批评家与经历血与火考验的老一代批评家有着迥然差异的评判尺度、审美趣味和文学理念,具体体现为对文学性、纯文学和艺术形式探索的重视.这在贯穿新时期文学发展的茅盾文学奖那里有着较为清晰的演变轨迹.

从1981年到2008年,茅盾文学奖共评选了七届,共评选出31部获奖作品(不包括荣誉奖作品).这些获奖作品的不同艺术风格和习俗内容集中展现了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审美机制的内在变化.茅盾文学奖的一二三届作品大部分属于较为厚重的现实主义文学题材,人们的争议较少.这其中的获奖作品《平凡的世界》,具有很大的戏剧性.《平凡的世界》在第三届茅奖评选过程中,就遭遇了很多坎坷,不被一些专家所认可⑦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正是这样一部不被主流研究界看好的作品,却获得了极为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几乎在每次大型的优秀文学作品评选中都名列前茅,乃至是在不被作为备选作品的情况下,读者依旧把他从历史地表中托浮上来,尤其是在民间获得最大数量的读者和内心深处的精神认同.可以说,《平凡的世界》是七届茅奖作品中人气指数最高的、名副其实的经典.

从第四届茅奖开始,现实主义题材作品逐渐减少,随之增多的是对纯文学作品的重视.如第四届茅奖的评选,纯文学意味非常浓郁的《白鹿原》,获得了专家评委的认可,但是针对作品中的一些性描写,存在着异议.为了使这部优秀的作品能够进入茅奖的行列,评委们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即要求作者进行修改,以洁本的方式忝列其中.事实也证明《白鹿原》的获奖不仅没有损伤茅奖的声誉,反而提高了茅奖整个获奖作品的艺术水准.显然这是一种双赢的行为,从中也呈现了1990年代以来文学审美机制的复杂变化和对文学经典的认知嬗变.

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影响深入和文化消费主义的兴趣,文学审美机制和文学经典的认知评价准则又发生了新的变化.2008年的茅盾文学奖评选鲜明体现了这一点.麦家的《暗算》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让很多专业人士惊讶不已.中短篇小说的结构方式、浅显“通俗”的语言、缺少统一连贯与鲜明人物形象、思想性匮乏的作品获奖自然引来很多争议.《暗算》电视剧的高收视率和经济效益,无疑为其获奖提供了一块极高的垫脚石和评价注脚.显然,《暗算》的获奖不是基于文学性的艺术品质,而是呈现了新世纪以来的市场化、视觉化的审美取向和评价方式.这种文学评价机制与审美取向的市场化、视觉化在给文学带来新的审美元素、扩展了文学经典化维度的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损伤了文学独有的审美品质和文学经典化的深度.

在一定意义上而言,文学评奖是一柄双刃剑.评奖在建构文学经典的同时,也因为自身的评奖机制不完善、审美评价准则的歧义等不同原因而造成优秀的,乃至是“经典”作品的遗漏,如张炜的《古船》、余华《活着》、莫言的《檀香刑》等.同时,一些不具备评奖水准的庸俗之作却因为其他原因而又可能鱼目混珠,获得与之不相称的荣誉.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历史还有着自己的逻辑.正如当代文学的历史化,成为获奖作品自然是好的事情,穿越了“历史化”、“经典化”的一道门槛,但是不具备这一资质的作品,却也因此而被研究者、读者看穿,贻笑大方.而那些还没有获奖,但又具有获奖的资质和经典品格的作品,却也因为没有获奖而同样引人注目,人们大声地为其抗议、鸣不平.这也就在另一种意义上获得了反方向的肯定和更ߒ

1 2

当代文学类函授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关于文学评奖与新时期文学经典化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经典文学论文
在故事里,他的叙述穿梭于过去与现在,自。经典文学论文教师贯》一等奖邢斌黄州区一中课件《文言文断句》一等奖邓冬元黄州区一中论文《唐宋诗词经典名言中的哲理》一等奖李晓苇黄州区一中教。

文学与人生论文
洛这样一个叙述者,让他以回忆者的身份出现在故事里,他的叙述穿梭于过去与现在,自。西方文学经典与人文思维课程名称:西方文学经典与人文思。

数学与文学论文
文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台湾文学,文学院edepartment98academicyearspringcourseproposal,课程名称,titleofcourse文学研究方。

文学与艺术论文
文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台湾文学,文学院edepartment98academicyearspringcourseproposal,课程名称,titleofcourse文学研究方。

文学与生活论文
论文标题与生活链接,语言文学论文题目链接络上发表,鼓励以"广西语言文学与文化"为研究对象的论题.,2.来稿请用中文写作,字数以10000字为限.来稿行文格式要求如下:语言类论文参。

文学 议论文
中学生议论文经典论据东莞.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感想类还可边读边感,如文学评论.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基本写法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这种写法由"引""证""联""结"四步构。

文学的议论文
中学生议论文经典论据东莞.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感想类还可边读边感,如文学评论.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基本写法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这种写法由"引""证""联""结"四步构。

文学批评 论文
文》(重点),识记:"文以气为主"说.,曹丕。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论文索引化和律化方向发展.,四,小说,小说开始发展,有志怪,志人两类.,五,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意识的自学和文学创。

文学批评论文
文》(重点),识记:"文以气为主"说.,曹丕。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论文索引化和律化方向发展.,四,小说,小说开始发展,有志怪,志人两类.,五,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意识的自学和文学创。

文学论文
经典文学论文阅读说的评论文章"一章,旨在指导中国学生写小论文和毕业论文,讲述了如何选题,做笔记,列提纲,起草论文,用引语,做注释,写书目等,有助于学生写出优秀的,规范的学术论文。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