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人才流动政策的调整

时间:2021-06-09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论文关键词]人才流动制度全方位自由[论文摘要]人才单向流动不利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规范和引导政府、用人单位、中介组织和人才的行为,建立互相衔接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制度,打破身份界限,改革住房制度,建立统一的人才市场,完善人才中介服务等,确保人才“全方位自由流动”,实现人才与组织及其工作岗位的合理配置,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人才流动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它是指人才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单位之间、不同职位之间的变动。为了保证经济社会的有序、持续发展,人才流动需要一定的政策条件作为保障。良好政策条件的创造,既有可能是政府面对人才流动现实被动作为的结果,也有可能是政府为了引导人才的合理流动主动作为的结果。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竞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城市化发展的现实,国家应根据现实条件,调整引导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

一、“全方位自由流动”是当前人才流动政策调整的定位

创造人才流动条件,确保人才资源能够合理有序地自由流动,实现人才与组织及其工作岗位的合理配置,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人才资源通过人才市场从某一个组织流动到另一个组织,这对某一个组织来说是“人才资源流失”,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就是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短期看可能会对一个组织造成一定的影响,乃至一定的损失,但长期看是有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曾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人才资源流动。第一次是改革开放之初,一批富有企业家才华的农民、基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等人才资源流动起来,以创办了大量的乡镇企业为标志;第二次是上世纪90年代之初,一大批知识分子、企事业、机关工作人员等人才资源流动起来,创办了大量的民营企业,以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为标志。这两次人才资源的流动,都是以政策放开为前提的,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条件。
这两次人才资源的流动在某种意义上带有一种示范效应,让所有的人看到了人才流动的价值。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现象:人才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西部流向东部,从贫穷落后的地区流向欠发达的地区,从发达的地区流向十分发达的地区。这种与中国的地理走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度一致的人才单向流动,只会使发达的地区更发达,贫穷的地区更贫穷,难以消除贫富差距、地区差距,也就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根据党中央的科学发展观,并就目前改革开放政策的成熟度及全国各城市,特别是发达城市的基础设施的承受能力来看,不允许,也再难以通过某些政策的放开,只让某一部分人才资源单向流动起来,仅仅创造某些地区、某些城市的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在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法治的环境条件下,更不可能采用强制、行政命令的办法,将人才流动方向逆转。如今可行的,也是更需要的是采用经济的、市场的、法律的等手段,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有效的政策激励措施,引导所有的人才资源“全方位自由”流动起来,将人才配置到经济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地区、岗位上去,真正实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人事相宜”,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