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管理论文要怎么写呢?下面随小编一起看看创新创业管理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其实我想溜冰作文【1】
摘要:当前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地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以对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社会最热点的话题之一,同时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也对进一步深造当前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正是由于这些大学生创新创业对于社会的优点,那么就要求现在的以及高校更好地开展有关创新创业教育,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并且在当前,项目管理也是一种高效的教学与管理方法,只有将最有效的方法运用于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那么才可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所以本文就是简单地探讨一下,“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模式探究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建设新型国家的需要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及军事实力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并且综合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对于我国的某一些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了,这些进步与我国对其他一些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知识的吸收与学习是不可分的。对于那些发达国家,如果我们想要超过他们,那么就不能一味地学习与吸收,而是需要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自己进行自主的创新创业活动。所以提出了建设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并且把它作为我国国策的基本内容之一,同时建设新型的国家、创设新型的城市,这都离不开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所以国家的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地开展有关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优惠政策,以此来调动大学生积极地开展有关创新创业活动,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国家进步的根本举措。
2.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
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在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个原因,在大学的教学过程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理念,从而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教育理念的转变转变教育观念需要贯穿在大学的教育全过程,并且也需要深化当前的教育改革,培养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应该是先进的培养人才的模式,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当前的大学的教育模式主要是以知识的教育为主,也就是说当前的大学教育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就普遍造成了学生考试分数较高,但是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低的情况。在当前中国创新创业过程中,中国的平均水平都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同时在高校毕业生进行创新创业的人数远远不及发达国家的百分之十,从这一些现象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应该尽快地完善相应的教学理念,同时也需要转变一些传统的教育模式。简单来说,也就是需要将相应的就业教育转为创新创业教育。扩大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就是提高当前的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也是进行创业活动的新观念。
(2)对传统教育的补充传统教育重知识教育的片面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了国家的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且已经认识到了这种错误,所以应该倡导现在教育改革中,学生个人能力与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还缺乏相应的系统性,虽然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有关的教育部门想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创业的意识,但是学校却没有开设相应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所以这种做法是没有深化当前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一般来说,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要想在工作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果,那么就需要重视个人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这样才可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潮流,这样才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的质量。
二、如何落实创新创业教育
想要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落实创新创业教育,那么就需要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创新思维能力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一般来说,培养学生非逻辑思维能力,关键就在于让学生没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就得出结论的习惯性思维,简单说就是指培养学生的想象性思维。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这样才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面对一些困难的时候可以积极地面对,同时使用自己学过的有关知识,积极地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保证了整个创新创业过程具有完整性与可靠性。
三、结语
总之,大学生想要在工作岗位中取得一定的成果,那么就还需要学会做一个成功的人。总的来说,也就是正确地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一些个人与外界之间的关系。只有学生正确地处理好这些事物的内在联系,那么才可以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从而保持一颗健康的工作心态,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创业是开拓新的事业,也是创新能力在实践中的体现,所以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创业精神对于公司的发展,以及创业项目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创业活动并不是简简单单新企业的创立,它还包括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等。所以将项目管理的有关知识融入到创新创意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提高艺术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静松.“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艺术教育,2017,(Z4):281-282.
[2]张丹霞.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
[3]董晓红.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质量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
其实我想溜冰作文【2】
摘要:当前,虽然高校在不同的阶段对创新创业教育做了很多的调整与改进,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学校有关部门积极地进行探索,以此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提高学校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开展力度。所以本文对传媒艺术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媒艺术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教育安排;问题;实际
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是构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科学的系统的实践课程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举措。只有优化实践课程教育安排,那么才可以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提高整个传媒艺术类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安排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过程中,很多学校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对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向目标不明确,同时学校也不考虑自身条件,总是模仿其他学校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安排,同时也没有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与需求,从而也就不能体现自己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的特色,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开设的效果并不明显。
(二)课程设计不切合实际
在当前很多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安排没有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同时,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安排的内容比较陈旧,也缺乏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训安排的基础设施,导致了学生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而不能切身实际地体会到这些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具体途径,这也就导致了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设计得不切合实际的现状。
(三)缺乏相应的师资队伍
当前的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知识比较单一、方法也比较陈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很难适应当前新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去建立一批具有创业经验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从而积极地开展一些具有意义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
(四)缺乏相应的课程评价机制
对于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来说,教学评价与学生总结等制度不健全,并且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评价就是采取分数评估,从而限制了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积极性,这些都不利于调动学生以及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设计的对策
系统地构建当前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安排,这样是具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高等院校的学生,同时这样的改革已经成为了当前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安排的必要过程。
(一)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在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安排中,应该融入一些创业指导、创业实践等知识,以此来突出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特点,并且需要促进创新创业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形成了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具有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知识,同时在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中也具有相关的专业课程的知识,使得各方面课程具有一定的联系。
(二)重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在当前的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安排内容十分丰富,同时构建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应当遵循知识、素质、能力三维一体的原则,并且也需要保证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安排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实践性,以此来突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三)大众化普及创新创业知识
在当前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安排中应该有意识地对创业者进行大众化的普及教育,同时对于有创业激情和创业计划的学生进行重点的扶持,积极地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理论指导与技术的培训,而且在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安排过程中应该符合不同专业的学生,充分地调动各个专业学生参与到课程安排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通过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与相关的创业技能,再通过有关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安排,让学生积极地融入到创新创业的环境中,以此来提高有关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
(四)开展具有自身特点的创新
创业实践课程在当前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安排过程中,学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具有独特性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学校可以通过公共知识、选修课、专业课、网络课等多种载体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普及教育中来。同时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校课程的融合这个问题,所以总的来说,当前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安排具有很多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学校本身的社会环境、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以及不同时期对创新创业时间安排以及认识的不同等等。这就需要学校积极地开展具有自身特点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这样才可以保证学校在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安排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结语
总之,在传媒艺术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安排过程中,学校积极地采取有关的措施,可以提高当前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实践安排的进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传媒艺术类学生的创新创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永坤,周红海.传媒艺术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16,(20):13-14.
[2]胡剑锋,江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04):107-109.
[3]周伟,黄祥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6):92-93.
其实我想溜冰作文【3】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高校不断地扩大招生,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社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却是在逐年地减少,这就导致了如今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随着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以及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这条道路,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开始做自主创业的准备。那么什么样的大学生适合自己进行自主创业呢?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随着高校不断地扩招人数,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地增大,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社会上最热点的话题之一,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才是解放思想、实现梦想的旅程,但是其中也有一部分大学生是冲动的、盲目的、随潮流的。经过有关部门的调查,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大军中大约有70%的学生都是盲目的、冲动的,也就是说想要真正进行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仅仅只占30%,所以由此看来想要真正地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并不是很多。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急于求成
大学生能否成功创业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学生是否急于求成,大学生创业急于求成很大原因是由于大学生缺乏市场意识,以及缺乏相应的企业管理经验,导致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过多的生产或者是过多的少生产,最终导致大学生创业的失败。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课本上的一些创业知识,但是由于本身缺乏一定的市场经验,以及经营管理经验,从而在面对一些市场危机的时候,很难做出一些正确的判断,同时,由于大学生对于市场一些营销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就算大学生创业成功也很难胜任一些领导者的角色。
(二)高校大学生的市场意识单薄
在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的学生都向投资商谈自己的创业是多么的独特与先进,但是没有提出,也没有说明自己的创业具有多大的市场效益,以及在市场上具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在大学生创业中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市场的重要性,只有市场需求了,大学生的创业计划才会成功。大学生对于市场的定位以及营销手段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真正的投资者并不是在意大学生创业中创业项目的独特先进,而是关心这个项目是否被整个市场所需求。简单的来说只有这个产品有人来买,那么才会可以更好地卖出去,同时,好卖的产品应该怎样扩大它的销售路线,应该怎样向市场与居民推销,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所以大学生在进行自主创业的时候应该具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这样才可以使得整个创业项目具有可行性的发展前景。
三、地方高校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锻炼自身能力
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者需要全方位的考虑一些问题,这样也就培养了创业者的合作精神以及其他的一些综合能力。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过程,并不是放弃学习的机会,大学生即将进入社会,所以在创业的时候可以学习到在大学课堂上教师教不到的一些东西,大学生大部分的创业知识都是在社会生活中不断积累而得到的。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挑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风险意识,同时也需要大学生培养自己不怕失败的良好精神。这是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大学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学习到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培养教师培养不了的能力与习惯。加强大学生市场意识,帮助大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市场的运行过程以及一些相关的操作,提高大学生们的市场风险意识。
(二)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眼界
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方向应该是将高科技技术与现代的企业生产模式相结合。所以,大学生创业可以自己组建一批高素质的团队,从而促进市场技术竞争的良性发展,从而可以很好地带动一些企业进行技术改革,为整个市场形成一种良好的高科技生产模式打下基础。由于当前的大学生都比较年轻,本身具有一定的热情,所以,这些青春的大学生可以为中国市场的一些技术发展带来一场革命,让原本一些技术产业进行充分的改革与创新,从而保证新时代新市场的新需求。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历史感、责任感,当代大学生有头脑、有知识、有能力,可以开创自己的创业之路,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结语
总之,地方高校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应该是重视创业过程,而不是创业的结果。一般来说,大学生都经过高等教育的熏陶,所以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能够发现市场上的商机,并且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同时又由于大学生都比较年轻,敢于拼搏。所以,在进行自主创业的时候比一般人更具有优势,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创业,由于有的大学生没有一定的理财观念、心理素质也并不强、社会经验还需要积累等,他们并不适合进行自主创业,虽然当前70%左右的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都会选择创业,但是创业成功的人数依旧很少,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不断地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方面的培训,同时也需要国家的有关部门完善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
参考文献:
[1]康莉,付世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29):163.
[2]黄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11):151-152.
其实我想溜冰作文【4】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为响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落实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新型管理模式,深化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现代化高校人才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校学生管理;改革研究
21世纪是现代化教学发展的新时期,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化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实现人才教育机制与教育思想的改革与创新,在原有教育管理的基础上形成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传统人才培养管理到现代化人才培养管理的转变,为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1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的发展现状
随着高校教学机制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在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科技部门的全方位帮助下,我国多所高校已实现教学改革与创新,逐步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将单一的知识性人才转化为多元化的技术性人才,深化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构建聚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一系列激励制度,落实相关教育扶持政策,为广大高校的学生创业、就业工作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全面落实大学生入校创业活动,建立高校学生实践学习基地,形成双向人才培养管理模式,不断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与管理质量。从目前我国高校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的改革情况来看,已经获得初步的改革成果。通过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创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不断提高高校人才管理工作的发展力与竞争力,将有实力的高校作为资源建设基础,实现知识人才、技术人才的统一培养。
2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下的高校学生管理问题
尽管我国高效学生管理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引导下已取得一定的突破,但仍有很多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2.1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的不足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是现代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内容,从宏观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情况来看,多数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因教学环境建设工作相对落后,多数高校教师与学生缺乏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导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被分割开来,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制约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从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来看,传统教学理念忽视了对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导致高校及教师缺乏对创业教育的正确认识,导致现代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创业之风有待较强;从学生个人发展角度分析,高校现有的教育管理工作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创业教育课程过于单一、零碎,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对传统,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相矛盾。
2.2政府与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权利支持,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为政府与企业。其一,部分政府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过度干预,导致高校对地方政府过度依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缺乏主观性与发展性,严重丧失学校“育人”之本,严重制约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另外,部分地方政府没有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制度,对大学生主观创业意识的关注度不够;运行程序过于混乱,创业程序缺乏透明性、公开性;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服务意识不强,创业扶持力度有待加强。其二,企业缺乏长远眼光,对选入人才缺乏统一、专业、系统的岗位培训,导致企业出现人才流失现象。
3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对策
为加快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需要从政府、高校、企业、学生四方面着手。
3.1政府改革对策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有利的优惠政策。资金问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其导致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为此,政府需要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设立专业扶持资金,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学生的投资风险。其次,政府应当注重中小型技术企业的推广与进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需要将学生的创新性思想转变成社会生产力,实现知识成果的产业化。最后,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地方政府在高校管理改革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应该充分尊重与认可高校办学工作,避免行政职权对高校管理改革工作的干预,增加高校自主权,落实各项创新创业法律制度,为创新创业工作提供发展基础。
3.2高校改革对策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下,通过构建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增强学生自主能动性。首先,高校应该推进产学研究合作教育工作,注重与企业的联合办学,使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接轨。其次,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最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新创业理念,使现代化发展思想深入每一个高校学生心中。
3.3企业改革对策
企业是高校人才创新能力发展的主体,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从大学生创业角度分析,需要提高创业者的创新意识与发展意识,构建并完善企业自主性创新管理体系,落实企业发展的创新工作;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企业管理者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学生思想认识入手,落实岗位培训、员工指导等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人才的需求。
3.4学生自身发展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仅依靠政府、学校、企业单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高校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与发展性,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创新创业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在实践中完善知识体系,提高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与理解能力,不断开拓创业,追求个性与发展。
4结语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工作充分发挥各所高校资源优势,注重政府与高校、企业与高校、社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逐步构建人才培养机构。同时,打造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应对社会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有效推动各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科技建设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怀德.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高职物联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15):88-90.
[2]…罗嘉文,苏一凡.基于“前孵化器”建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讨[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15(05):74-78+92.
[3]…闵倩.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5.
[4]…陈颖,李永能,葛长荣,杜彬,刘鸿高,李杰庆,袁远,胡先奇,李树坚.地方农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05):72-76.
其实我想溜冰作文【5】
摘要:本文力图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展开释义,对建设思路进行构划,通过联系实际和筹划方向这两个角度,结构化的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改革背景下的思考与探索,对高校创业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字: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
2016年12月,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和核心要务,把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育人全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主动性要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建设是在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实现高校战略发展和人才多元培养提供助推力的背景下提出的,也是国家新综合国力提升和人才战略工作的发展趋势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新视角,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技创新与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开展主体为高校,其受益对象为社会就业群体中最具学习潜力、创新潜力和创业潜力的大学生群体。不断改进和优化高校创业教育管理的方法,挖掘和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成为实现自我价值、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高校群体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创业教育内涵释义
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建设的要点在于“育”的实践,包括两个层面:育学生和育环境。一个是育学生,学校高校群体是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影响着创业教育成效的高低水平;高校群体培养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素养和品格具有非凡意义。二是育环境。学校通过政策引导、观念疏导、创新指导、创业训导,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同时也充分发挥各种宣传阵地的作用,用鲜活事迹感召青年学子,培养创业意识和精神。
二、创业教育建设思路
“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建设”以“有意义,有成效,有创新,有影响”为导向,把能力的阶段性提升作为内涵建设思路,贯穿与学校思政育人工作之中,把双创意识渗透进教学之中,把双创志向融合进典型引领中,将双创激情融化在优良氛围之中,将能力培养涵括进模拟实训中,着力开展培养意识、增强意志、提升技能、完善素质的四步走战略。
1.宏观角度
第一,建立分阶段的创业教育目标体系。以创业意识教育为核心,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中心;以建立多角度、多方位的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为中心轴,围绕增强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实践的对比交流两方面,不断提升创业教育水平和实效。第二,建立分类别的创业教育实施体系。以创新创业学院为核心,向其他学院辐射;开通“创业类通识课”;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创业教育服务系统;可以采用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立学生创业网,提供项目启动资助等方式;可以举办各类创业模拟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PRP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中来,培养创新理念和创业的相关知识。第三,建立分层次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学校层面:首先,各高校重视,形成制度保障体系;其次,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强化组织保障;其三,增加经费投入,提供资金保障;最后,加大场地建设,完善物质配套保障。政府层面:第一是构建大学生创业平台;第二是建立和加大宣传优惠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第三是为项目提供资金基金的帮助。目标体系是方向,实施体系是基础,保障体系是支撑,这三方面相辅相成,构造出创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宏观实施情况,从微观方面总结归纳了对于当下各高校开展的具体创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探索路径。
2.微观角度
第一,健全高校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可建议聘请相关行业创业者,开展创业导师的案例教学、实践实习,为大学生进行指导。第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课程的规划设置要与不同学科领域相结合;搭建校内外创业实习、孵化基地,形成校内外众创空间圈层,不断增加创业实操和交流学习的机会。第三,革新双创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创业类课程模拟实践应渗透或依托各类科教产业园开展,建立综合的协同培养模式,为大学生初创创业项目提供风险预测、咨询、孵化等全真实体的指导服务。第四,发挥双创大赛活动载体功能。高校应将创新创业类竞赛涵括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并与相关学分换算,分阶段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摒除双创大赛仅作为实践能力锻炼的狭窄通道,拓宽活动载体赋予的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功能。第五,运用创业教育基地实践平台。高校在校内外建立对应的教育基地,为创业教育提供尝试和练习机会,在实践基于专业的创业教育方面提供支持平台。第六,重视校园内涵氛围营造。可通过制度内涵、物质内涵和精神内涵三个方面的培育,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推广创新意识和精神,打造创业内涵的生态土壤和环境。
三、创业教育筹划与方向
高校的创业教育内涵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息息相关,开展专业而科学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式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总结归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开放观念
高校群体借助比邻科教园区域优势,利用各类资源联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创业教育敢于突破校园内部,以一种开放、合作、包容的心态来实施高校创业教育指导与服务。
2.秉承新常态需求
以群体为中心开展创业教育更应着眼于教育对象的需求,从90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创造性的开展活动。摆脱传统的建设思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挥青年学生思想活跃的优势,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意识。
3.恪守育人宗旨
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育人宗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坚韧、探索和向上精神,实现感染人、教育人、引导人的目的。学校要准确把脉校园内涵发展方向,发挥校园内涵对大学生的引领作用,不断把优良传统内涵引向深入,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强化创新创业意识,体现内涵建设实用性。一是强化养成教育。高校利用专项工作,开展“八大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悟创新创业。二是实施渗透教育。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学习生活引导相结合,使学校创新创业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强。三是注重典型教育。组织开展精品讲座,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精英的典型事迹,激励在校生。
总言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无固定模式,发挥高校群体的正向引导作用,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注重加强与改进:一是注重增加创业教育内容“营养化”。通过问卷调查、集体座谈等形式,汇总分析大学生创业培训需求,采取人文化的个性培养的方式,推行必修与自主选学创业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二是注重提高创业教育形式“典型化”。选聘知名专家学者到校内举办创业专题讲座,打造精品讲座,让学生感知创业文化。三是注重实践创业教育方式“多元化”。选拔具有强烈创业意愿和创业潜质的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拓宽创业思路,增强创业成功的信心。
参考文献:
[2]高文兵.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存在的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
[3]郑强.大学生创业的精神核心要素[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
[4]余春生.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0,4.
[5]李家华.胡欧.青年创新人才培养的定位、障碍和路径[J].青年探索.2011.1
[6]高文兵.探索创业教育模式,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3
其实我想溜冰作文【6】
摘要:大学生创业教育专业集合了教育学、创业学、经济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等内容,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该学科结合学生的主攻专业,讲授创业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传输创业精神内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入手,简要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保障工作的现状,并阐述了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保障工作的具体措施,旨在引发人们对这一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进而推动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保障工作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创业保障
创业教育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文化的传播速度惊人,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大变革不断深化,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其必然性。如今,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已经发展成熟,我们可以吸收借鉴其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完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保障体系。在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的基础上,高校应注重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加大该学科的师资建设投入,营造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氛围和求学环境,保证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1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含义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探索欲和开拓精神为主的教育学分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助于改变学生传统的择业观念,使得大学生的择业渠道由单一的招聘就业转变为多元就业。创业教育为创造更多、更新的就业岗位提供了可能。创业精神即企业家精神,它的本质是一种敢于在商海探险、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学生创业教育指的是,结合学生的主修专业,讲授体系化的创业知识,向学生灌输创业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提高创业择业所需的各种能力,使得大学生毕业之后敢于面对社会的各种竞争和挑战,并在毕业后自谋创业之路或是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业绩的教育方式。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集合了教育学、创业学、经济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等内容。
2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正处于初级阶段,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该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行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是高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进一步拉近了高校与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明确了高校的学生培养方向,增强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缓解了劳动市场的就业压力,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就业矛盾情况的发生,然而,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可忽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思维认知存在误区
高校的管理人员以及学生本身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知存在一定误区。调查研究显示,高校中很大一部分教师、学生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导致创业教育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实质性的效果。例如,一些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中涉及的创业教育内容,以介绍经济发展形势、国家政策新规、创业心理等为主,忽视了毕业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以及创业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的创业实践仅局限于创业规划大赛、教师创业讲座等形式,导致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过于含糊,失去了创业教育的意义。
2.2教育体系欠缺完整性
高校的学生培养方案中创业教育版块缺乏科学且完整的教学体系。高校教学讲究的是系统化授课,每一个发展成熟的专业,都必须经历反复地研究和系统地调研,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高校的整体教学中,应该融合进创业教育,密切专业课教学和专业内创业二者之间的联系,发挥学生所学专业本身的优越性,搞好创业创新。
2.3教师团队素质有待提升
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者教学观念保守,缺乏高素质的教师团队。高校的创业教育工作中,教师队伍占据重要地位。目前的创业教育教师团队,大都沿用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且教师自身思想保守,观念陈旧。高校通常片面地要求学生考试成绩优异,顺利拿下专业等级等相关证书,以便毕业后容易就业。关于学生毕业后出路,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会为学生划定两个方向:一是继续深造;二是尽快择业。自主创业,在老师眼里是选无可选地备胎选项,教育者本身的思维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受教人,缺乏创新积极性的教师很难培养出未来优秀的创业人。
2.4校园文化氛围不足
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没有形成必要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学生所接触的最主要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成于校园的物质环境中,并对其做出真实的反映。然而,当前我国的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气候,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未涉及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内容,学生创业教育没有必须的文化氛围,因此,很难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积极进取的创业者精神,甚至于会抹杀青年学生自身的血性和斗志。
3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保障工作的具体措施
3.1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保障工作
高校应该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极具创造力和进取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创业教育是一种集合了意识灌输、精神传播、能力培养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方式。在高校的改革进程中,必须将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保障工作放到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摸索科学的教学方式,建立起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技能全面、能力突出的综合型创业人才,以此保证创业教育工作有目标、有实效。
3.2拓展创业教育内容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其教育内容应包含专业能力培养、方法能力锻炼以及社会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拓展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不能脱离学生所学的专业,引导学生从熟知的领域着手,提升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创业教育中,方法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我们常讲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足以说明方法的重要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必须的信息处理能力、市场分析能力、控制能力等都应该是创业教育所应涉及的内容。另外,社会能力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有关于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
3.3营造创业教育氛围
与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保障工作相关的校园文化建设,我们简称之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大学校园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课余实践活动是学生们的第二课堂,主抓学生工作的教师,应该着力提升高校校园文化的品味和档次,多开展一些类似于创业讲座、创业论坛、模拟创业等形式的学生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锻炼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理认知。
3.4健全创业保障机制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在运作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和考验,我们应该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创业保障机制,为其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搭建创业平台,,主推创业大赛、创业论坛、创业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创业项目交流活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演练场。建立高校学生创业帮助和实时服务体系,通过多方努力,尽可能地减少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障碍,保障高校创业教育有序、健康的发展。政府也应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优化政策措施,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安博,王迪.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的完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09-110.
[2]赵静,杨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及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
[3]王琦.创业精神培育: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核心[J].中国成人教育,2017(4):85-87.
[4]孙蔚光.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保障支持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6(23):72-73.
其实我想溜冰作文【7】
摘要:近年来,国家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相继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实现优化产业结构、动力转换、加速经济发展等目标。大学生创业优势明显,成为科技型创业的主要力量,但有些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存在创业心理障碍,其严重影响了创业活动。本文就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展开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策略。
关键词:创业;心理障碍;援助策略
一、创业心理障碍的基本概念
(一)创业心理
创业指发起、维持和发展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的有目的性的行为。创业心理即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的行为和心理起调节作用的个性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认知、动机、兴趣、情绪、意志、人格、能力等一系列综合心理素质。在创业过程中,个人的创业心理对其创业活动具有引导和调节的作用。
(二)创业心理障碍
创业心理障碍主要是指个体具有强烈的创业意愿,但在决定创业时由于受个体的动机、认知、意志、情绪、兴趣、人格、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个体对创业活动产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状态。具体体现在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严重反差。创业心理障碍,会对个体的行为造成一定影响:如个体在创业过程中遇到挫折,自我效能感将大幅度下降,导致个体无法有效应对挫折,造成创业失败;或者个体在创业前迫于心理障碍形成巨大压力,最终放弃创业。
二、创业心理障碍成因分析
对大学生而言,毕业后选择创业或就业均为正常的择业选择,不存在优劣之分。因此,应将不了解创业而无创业想法、已经学习创业相关知识但无创业意愿、或因各种现实因素在一定时间内无法进行创业实践的活动者排除在因具有创业心理障碍而不创业的行为外。尽管如此,从总体上来看,创业心理障碍依然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其主要受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认知因素
一是我国创业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过去我们一直按照高就业需求培养大学生,学校、家庭的做法,以及学生积累的经验都使学生认为,就业比创业靠谱。二是国家尚无创业技术专业,创业课程的授课教师未进行系统学习,难以对创业活动的细节作出客观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创业课程往往偏向于理论教学,缺乏模拟实践训练等配套教学。三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创业实践机会,接受创业教育时又难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缺乏创业经验。
(二)情感因素
许多大学生虽然创业意愿强烈,但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创业模拟实践活动中,对创业存在焦虑和恐慌情绪,意志不坚定,心理适应能力不强,从而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不得不放弃创业。这主要是因为:一是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未在社会中磨炼,存在依赖心理;二是创业意志薄弱,耐挫力不强,在准备创业或者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容易动摇;三是创业动机不明,投机取巧,如部分大学生创业是为了获得创业当老板的优越感,或是为了不想成为大家眼中毕业即失业的“啃老族”,创业动机不强,较易放弃创业意愿。
(三)行为因素
许多大学生的创业愿望强烈,但在实际创业过程中会受自身行为的限制,使意愿与现实之间相距甚远,进而放弃创业:一是部分创业愿望强烈的大学生,在创业时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础做起,寻找各种借口逃避创业;二是盲目进行创业,部分大学生认为创业能为自身带来较大的优越感,以致未经深思熟虑、既不对行业进行全方位了解,也不做市场调研,就盲目地制定创业计划,从而造成创业失败,给自己增加了心理负担。
三、创业心理障碍援助策略
创业心理障碍无疑是创业路上的拦路虎,其会影响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甚至会影响国家以科技创业来改善产业结构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战略布局。传统的创业心理援助,通常是学生发现自己存在创业心理障碍后,向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寻求援助,心理咨询教师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援助,引导其增强心理素质,乐观积极地面对创业问题。这属于被动型的心理援助方法,援助的对象十分有限,较难实现让大多数存在创业心理障碍的大学生都接受心理援助。笔者根据近两年开展创业课程及心理咨询的经验,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三点援助策略。
(一)创业教育和创业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在以促进学生就业为主的时代,许多高校通常会在就业指导中引入心理咨询,用于援助存在就业障碍的大学生,这为创业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提供了相关经验。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在课程设计上具有较大的可塑性。高校可以通过在创业教育课程中引入心理辅导,完善创业教育,达到增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和预防创业心理障碍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并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品质,预防将一般心理问题转化为心理障碍;二是创设针对创业问题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克服创业模拟实践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增强其心理品质;三是在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若发现有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心理咨询教师要及时介入,对其进行心理援助,确保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
(二)双通道监控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
学校除了被动地为存在创业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外,还应主动监控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的心理。一是通过制作和引用心理量表的问卷调查方式对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创业心理健康测评,只要采集基数够大,在调查结果的正态分布上,便可以初步得到大多数监控对象的心理状况,然后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筛选、辅导。二是通过创业模拟实践活动来监控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是否存在创业心理障碍,具体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模拟沙盘经营、同专业或同行业的创业大赛、校内或校际的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等。三是已经建立起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不同高校有不同称呼)的高校,可以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基本的创业经营场所,并在此基础上定期对其进行基础业务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监控,以保障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健康发展,促使其实现成功创业。
(三)高校、社会、家庭的有力支持
由于大学生处于青年早期,其活动范围包括高校、小部分的社会和家庭,因此,对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的预防和心理援助,不能单纯地依靠高校来完成。但在高校、社会、家庭这三个不同群体中,高校始终发挥着主导和纽带的作用。一是高校支持。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和支持,除了前文已论述过的对创业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援助外,还可以分享社会创业信息,提供创业孵化平台。具体包括:将社会对创业的优惠政策提供给大学生和家长,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业价值观;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模拟活动、创业大赛、创业孵化基地等,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促使大学生及时反馈,尽快排除创业心理障碍。二是社会支持。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的推动下,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持有空前的开放性。在该背景下,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政策;经营管理机构要对创业者进行手续简化、减免费税等各种优待;银行也要针对创业者制定了各种优惠的创业贷款政策。三是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特别是家长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影响较大。过去家长更希望子女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家长也希望孩子能创造一番自己的事业。这种思想的改变对大学生创业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支持。此外,家长还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以自身的经验帮助大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还可与高校密切沟通,了解社会最新的创业信息和政策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出相关建议。
四、结语
大学生学习创业课程后,可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但要实现成功创业,仍需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结合内外部环境做出最大努力。因此,预防创业心理障碍,对创业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援助,是保障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笔者相信,在高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并有效消除可能出现的创业心理障碍,客观地抉择创业和就业,从而为实现人生价值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高海燕.当代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分析及应对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4,(7):240.
[2]邓水平,朱晓阳,赵薇.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分析[J].科教导刊,2012,(1):222-223.
[3]徐双俊,董红燕.创业心理品质的界定与培养模式构建[J].价值工程,2010,(12):217-218.
其实我想溜冰作文【8】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走向转型化进程以及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剧,创业逐渐成为在校和毕业大学生的一种职业选择方式。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创业的看法是积极的,有创业意愿,但真正具有创业经历的只是少数。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因素主要有创业资金、创业经历、学校创业教育和社会支持四个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意愿;创业实践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各大高校的扩招,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为749万人,2016年达到了765万人,2017年预计达到795万人。大学生扩招后就业难趋势明显,大学生就业成为了一个引起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大学生创业也被人们广泛关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相应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政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自主创业”也是大学生创造价值的一种方式。我国从2014年至今积极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同时争取促使80万以上大学生能够实现创业。虽然大学生创业环境和政策较好,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不断增加,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仍然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大学生们对于创业活动的关注和偏好、甚至是支持态度也不会直接导致创业实践的产生。本文主要是以H大学为调查个案,了解其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实践的影响因素,具体体现为对下面四个问题的思考:(1)为什么有一些大学生有创业的意愿?(2)那些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是怎么转化为实践行动的?(3)在创业的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4)哪些大学生是有创业意愿而最后没有付诸实践?为什么没有实践?
一、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实践的现状
(一)大学生创业意识较强,创业实践较少调查显示,38%的大学生都有创业意愿,其中经济管理学院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占了14%,特别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创业积极性较高,他们能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找准学生市场主体。比如访谈对象刘某某,他所开展的几项创业实践都是围绕学生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市场需求,他目前主要是开了三个培训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零基础培训班、758舞蹈训练培训班和758免费驾吧。在传统文化观念影响下,人们往往认为男性的创业意愿与实践都高于女性,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于性别气质的刻板印象所致。调查结果显示,在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中,女性占据63%,在有过创业经历的人中,女性占57%,这都反映了新形势下男女性别对创业的影响已不再是绝对性的影响因素。79%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是大三、大四年级学生,通过两三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大学生活的体验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高年级的学生创业的意愿较高。有过创业经历的大学生也是以大三大四学生为主,他们可能通过社会实践、暑假实践、兼职经历,积累了很多社会经验,也有更多的人脉资源、社会资源等。调查结果显示,86%的调查对象没有创业经历,如果他们要创业,50%的学生会选择根据个人兴趣创业,8%的学生会根据所学的专业创业,32%的学生会根据市场需求创业,10%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熟悉的行业创业。这说明,每名大学生看问题的视角不同,各有侧重点,但都有所考虑。第一次创业失败后会有何种行为,8%的学生会选择放弃,88%的学生会选择积累经验再创业,4%的学生会选择筹集更多资金。
(二)大学生创业认知逐渐趋向理性
调查显示,98%的调查对象认为创业是个不错的锻炼机会,2%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这表明大学生对创业的支持度较高。如果某一学生选择创业,20.22%的学生会在创业之前整合身边资源、主动与朋友沟通,其次是参加社会实习、学习成功创业者经验,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实践活动以及看创业书籍等等,说明大学生创业之前都考虑较充分,能够收集资源为创业做一些准备。3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个人魅力和灵活的创业头脑,说明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品质和能力,其次还需要优秀的团队、适合创业的社会环境和政策、家人支持、创业培训和服务等等。这说明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较好,了解创业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需要具备众多条件,创业不是一时兴起。当然,大学生创业之路注定是充满困难和挑战的,会遭遇到失败挫折,大学生已理性地认识到创业可能面临的问题。29.3%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资金不足,其次是市场环境把握不准确等,因此只有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才有可能获取创业的成功。对于大学生创业而言,资金是他们创业之路上的“拦路虎”之一。除此之外,当问及“你是根据什么确定自己的创业方向”时,个人兴趣占50%,市场需要占32%,所学专业占8%。在调查中,问及“如果你在一次创业中失败了,你会怎么做”时,对于第一次创业失败后会有何种行为,8%的学生会选择放弃,88%的学生会选择积累经验再创业,4%的学生会选择筹集更多资金。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理性行动者往往会采取最优策略,用最小代价来获得最大的收益,他们相信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结果,根据个人自身情境而做出选择。
二、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实践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创业的内在影响因素
1.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大学生对创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与认识,是树立正确创业观的关键。统计结果显示,98%的调查对象认为创业是个不错的锻炼机会,2%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这表明大学生对创业的支持度较高。14%的调查对象有过创业的经历或者正在创业,还有86%的调查对象没有过创业经历,说明我们学校大学生创业实践的人数还只是一小部分,还需要积极地发掘、激励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专业的不同并没有影响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有无创业经历也不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决定性因素。在有过创业经历的大学生中,有4名女生、3名男生,在此次调查中,性别也不再是影响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决定性影响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如果某一学生选择创业,对于创业之前的准备,20.22%的学生会多和朋友沟通、整合身边资源,其次会到企业实习、向成功创业者学习,看创业书籍、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实践活动等等;3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个人魅力和灵活的创业头脑,说明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品质和能力,其次还需要优秀的团队、适合创业的社会环境和政策、家人支持、创业培训和服务等等。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体只会最大化地追求个人利益,个人有目的地追求利益而展现出自己的工具理性。该理论认为,个体有目的地追求利益过程必须基于以下前提:第一,追求最大利益的行为主体是追求者自身;第二,追求者在追求的特定情境中要根据外在的变化做出不同的决策,实施不同的行为;第三,最终的结果会因为追求者的不同认知而改变;第四,追求者在不同的选择结果前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偏好进行排列。
2.大学生创业的目的。29.31%的学生创业的最大动力是赚更多的钱,18.1%的学生是想自己当老板,16.38%的学生是为了解决就业,31.03%的学生目的是体验生活、积累经验,5.17%的学生是因为其他。这说明,大学生创业的动力多为物质上的刺激,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开始注意到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能力的提升。帕森斯认为,个体的行为动机是为了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或结果,个体的行为动机或目标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行动者对目标的追求过程就是一种社会行为,目标是一切社会行动的源泉。行动者的目标是由标准化的角色期待所决定,是由行动者根据特定的社会环境所制定。社会行动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社会行动由于行动方式与行动环境的变化而失去稳定性。“在帕森斯的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行动中的所有因素都受到社会系统中标准化要求的控制。”也就是说,行动者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因为这些规则都对其行动内容和方式进行了界定,行动者必须将这些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标。大学生创业目的的明确对于大学生创业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激励着大学生创业实践的产生。
(二)创业的外在影响因素
1.创业资金。如果有创业意愿的调查对象要产生创业实践,那么创业资金来源主要是贷款、父母、自己的储蓄和创业基金;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资金的来源不断扩大,方式多样。调查对象邓某某在2011年秋季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升值赛,与4名同学组成一个小团队制作手工制品;大二结束之后明确了创业想法,由哥哥出资金开了一个暑假培训班,之前又选修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自己通过兼职赚取第一桶金。关于创业计划与家人有过讨论,但父母都觉得作为女孩子还是要做一些比较稳定的事情,但是如果已经决定创业了,他们都会全力支持。谈到为什么想创业,她认为主要想锻炼一下自己,创业可以提升自己,给自己带来人脉、资金等。她认为自己创业具备的条件是可以借鉴前人经验,因为她身边有创业成功的人。目前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资金问题,她认为创业贷款是一条途径,借助大学生创业扶持的机会。现在,她打算申请创业贷款,准备开一个店子,卖盆景之类。
2.学校创业教育。在创业之前,大多学生会和朋友多沟通、整合身边资源,54%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类讲座或培训,只有4%的学生参加过3—5次及以上。首先,通过资料收集,了解到学校开展的关于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活动有大学生创业计划赛,“拾悦”跳蚤市场,创业升值赛,社团开展的有大学生望社大学生讲坛,大学生创业俱乐部等等。学校第四届、第五届大学生创业计划赛,创业计划书,内容涵盖食品特产、软件开发、农业种植、洗车服务、休闲清吧等多项内容。比如“巅峰自行车行”团队以自行车为销售出租主体,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公众管家”团队相较于西方英式管家提供新颖的服务,并做出详尽的SWOT分析,切合当前形式的项目与准确的公司定位获得评委一致好评;“实体果蔬鲜榨专营店”团队上演一场“果蔬恋”,倡导“健康看得见”。第四届、第五届创业升值赛中“民族风韵”团队有精心缝制的香包,其独具民族特色的蒙古包、蒙古帽等小饰品;“青青草”团队手工缝制的布包和发饰。形似香囊的布包用淡紫色碎花棉布手工缝制而成,布包表面以彩珠作为点缀,审美价值高且方便实用。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这些创业团队都特别强调自己的创意理念,有制定实施方案、预期目标、经费预算、风险评估、发展规划等,对其创业计划进行具体描述;学生能够在一个团队中互相合作,共享各自的创意是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也为以后同学们创业奠定了基础。教师或专家看法:大学生创业是当前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鼓励大学生创业是顺势而为,有利于在校学生崇尚科学、追求新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创业要从基础做起,一点点积累,最终才能做大企业,做好企业。
3.社会支持。对于创业,64%的学生家人表示支持,也有14%的学生家人表示不太支持和非常不支持;具备家人支持的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占79%。可见,家人支持是形成创业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创业之前,大多学生会和朋友多沟通、整合身边资源,54%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类讲座或培训,只有4%的学生参加过3—5次及以上;对于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也不高,44%的学生只是处于仅听说的程度,不太了解具体的创业政策。创业政策不仅需要政府政策的出台、媒体和社会的宣传与支持,还需要创业者个人的密切关注。现在的大学生相较社会人士而言,既缺乏资源,社会经验又少,而且缺乏成熟的企业管理和营销经验,在创业过程中容易盲目冲动,对困难也估计不足。面对严峻的就业和创业形势,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家人的支持、学校和社会的引导,政府的政策支持等来直接或间接促使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不仅有家人支持、创业政策支持,还有成功创业的同辈的影响,创业是一种获取社会资源的过程,也是一种整合社会资源的过程。这种社会资源是多面的,总的来讲可分为以下几类:经济资源、人脉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在创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各类资源有机整合,一定要让有限的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经济资源是创业所需的硬件与实体建立的基础。创业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对于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来说经济资源显得非常有限。经济资源单薄是大学生创业者的弱项,但其也有智力、体力、时间等资源优势,这些都可转化为经济资源。人脉资源对于任何一个创业者来说都非常重要,创业过程本为与人互动的过程,互动范围的广度、深度与效度直接影响到创业结果。人脉网络关系是变动的,营造良好的人脉关系,一方面靠关系维持,这是针对已有的人脉而言;另一方面是新建关系,无中生有。除了血源以外的任何人脉关系都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建立的。在调查中发现,父辈与亲戚的资源对很多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影响巨大而深远。除了要扩大人脉网络外,还要加强深度,没有深度的资源发挥的效能非常低,只有到达一定深度才能对创业产生好的效用。人力与信息资源对于创业来讲也至关重要,人力资源只要运用到位,产生效能不可估量。但信息资源不一样,其效用时间短,传输速度快,而且部分资源由于人为的因素在传输过程中会大打折扣,只有确保及时有效地获得第一手信息,才能防止机会的流失,而且很多信息本身的真实性需要每个创业者去分辨。资源整合是一门艺术,也是创业者的能力与人格魅力所在,只有高度整合资源才能有好的创业结果,创业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创业资金来源主要是贷款、父母、自己的储蓄和创业基金;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资金的来源不断扩大,方式多样。创业资金对创业者个人来说,主要还是依靠外界力量,毕竟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没有工作也就没有工资,只有少部分学生依靠兼职、暑假工有自己的积蓄。
2.4%的调查对象有过创业的经历或者正在创业,还有86%的调查对象没有过创业经历,说明我们学校大学生创业实践的人数还只是一小部分,还需要积极地发掘、激励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专业的不同并没有影响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有无创业经历也不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决定性因素。在有过创业经历的大学生中,有4名女生、3名男生,在此次调查中,性别也不再是影响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决定性影响因素。访谈对象中大部分创业者都有好几段创业经历,他们能从创业经历中得到经验与教训,对创业充满信心,有过创业经历的学生更易产生创业实践。
3.学校创业教育活动较多,参与度较高,但影响力较小。我们学校开展的活动有大学生创业计划赛,“拾悦”跳蚤市场,创业升值赛,社团开展的活动有大学生望社的大学生讲坛,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创业活动等等。活动对于参与者影响较大,对于未参与者影响较小,很难形成创业氛围。
4.在社会支持方面,64%的学生家人表示支持,也有14%的学生家人表示不太支持和非常不支持;对于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也不高,44%的学生只是处于仅听说的程度,不太了解具体的创业政策。社会关系网络对于创业实践和创业意愿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拥有较高创业社会关系网络密度的个体更具有创业意愿,说明身边有较多的人在进行创业活动时候会对个人产生潜在的影响。
(二)建议
1.政府要在创业资金上给予支持。政府成立相对应的创业基金,提供贷款贴息,提供大学生创业贷款优惠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带动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2.引导创业实践。现在大学生创业环境和父辈的环境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应该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现市场,勇于实践。以学校为链接,政府为推动力,企业为平台来实施实践创业教育的方法。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来说,到企业实习可以让大学生接触到真正的实体企业,感受到真正的创业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大学生纯理论化的单纯想法,有助于其强烈创业意愿的形成。要做好创业前的准备,是大学生创业前充分考虑的问题。大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还应该更多地参与到创业实践,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类实践活动和创业活动,比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同时,也应认真学习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课程,把所学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为自己未来的创业做好准备。
3.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集中在创业比赛等课外活动方面,而忽视了基础的创技能培训。行业专家在创业技能培训中通过案例分析给学员传授经验和创业理念,并且指导大学生如何制定完备的创业计划书。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引导学生坚持自主创业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课程,根据不同的需要建立不同的创业课程。宣传理性的创业观念,倡导大学生根据个人自身的特点去选择创业还是就业,到底应该如何创业等,避免大学生受到社会上的功利思想而盲目创业。
4.家庭中父母对创业的态度、家庭经济状况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抉择和创业模式影响十分关键,父母的支持也是创业者的一份力量支撑。多与有过创业经历的同学、朋友交流,了解创业过程的方方面面,吸取经验与教训,少走弯路。同时,有同龄人的支持与陪伴,更能鼓励创业者坚持下去。政府还应该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及扶持,提供大学生创业政策优惠,比如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给予政策上支持,对诸如户口、档案、减免税、以及咨询服务等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对于愿意到西部地区或者广大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应该给予更多政策优惠。创业是一种可以体现创新能力、创造价值、提高生产力的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对于受过高等教育、充满着活力的大学生,更应该具备挑战风险、创新创造的能力,在社会实践中敢闯敢拼。创业,并不一定每名大学生都会去创业,首先只有那些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才会有去创业的可能性,同时还需要权衡各类影响因素,然后才会去决定是否转化为实践行动。创业不仅解决了就业的问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会促使参与者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身能力,而且也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市场注入了活力。
参考文献:
[1]刘志.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结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吴凌菲.基于感知创业价值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形成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3]蒋振文.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相关分析[D].长沙:中南大学,2012.
[4]张进宝.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5]李媚.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6]姚晓莲.从创业意愿到创业行为的认知失调模型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4.
[7]郑芳.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2.
[8]虞维佳.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D].合肥:安徽大学,2012.
[9]王满,李楚英.基于六因素模型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广州的调查[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90-95.
[10]王雨,王建中.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关系视角[J].经济与管理,2013,(3):64-68.
[创新创业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啤酒管理创新论文
2.创新创业与管理论文
3.国有企业管理创新论文
4.现代企业创新管理论文
5.管理的实质在于创新基本理论论文
6.企业管理创新毕业论文
7.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管理论文
8.旅游景点管理创新论文
9.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论文
10.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