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于2014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将是行政事业单位相关领导、部门、财会、审计的一个核心工作。风险评估在《规范》中第二章,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识别在管理服务活动中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系统分析风险的影响程度和损失可能性,并合理确定风险的应对策略,用通俗的话解释,就是梳理单位在工作流程中时容易出现问题的点,然后针对这些点制定相关制度,进行管理。一、风险评估的重要性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风险评估的重视还不充分,风险意识还不强。行政事业单位是掌握公共权利的重要机构,当行政事业单位行使公共权力不受制衡或监督时,一旦日常工作出现失误或者违法,就会造成极大地损害。比如说前几年在我国东南部某省份发生的贫困县财政巨款转澳门豪赌案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件。在当今媒体言论日益自由、网络传播迅速的大环境下,一旦出现内部控制案件,对政府的形象会造成极大地影响,甚至引发各种社会和政治风险。如果说,发生在企业的内部控制案件造成的最主要损失是经济损失,那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案件在经济损失之外还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政治损失,因此我们必须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加以重视。二、风险评估程序前面介绍风险评估的定义,比较抽象,不太容易理解,以下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具体分析风险评估程序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用及特点。风险评估程序一共包括四个部分,设定目标、找出实现目标的风险、评估风险、最后管理风险。(一)设定内部控制目标设定内部控制目标,先要进行工作流程的梳理,以某县财政局的经济建设股为例,这个股的工作内容是分管上级拨付用于病险水库、农田改造等支农项目的专项资金。在这个工作内容中,主要涉及两个工作流程,项目资金管理和项目资金会计核算,其中项目资金管理这一流程中,有项目申报、资金批复、项目前期管理、拨付启动资金、拨付进度资金和项目竣工管理等业务节点。在拨付进度资金这一环节,确保项目进度资金按照真实的项目进度拨付,就是项目资金管理这个流程中的一个目标。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是不一样的。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进行目标识别,把风险评估的第一步做好,才能继续后面的找出实现目标的风险、分析风险和管理风险。(二)找出实现目标的风险风险评估的第一步做好后,接下来思考哪些事情可能会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实现产生影响?这些事情,把它称为风险事项。以某县财政局经济建设股为例来分析如何找出实现目标的风险。该股室涉及的工作流程,即项目资金管理和项目资金会计核算。在项目资金会计核算这个工作流程中,有整理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对账、编制财务报告、整理归挡等业务节点。其中一个业务节点是对账,这个业务节点的目标是确保账证相符、帐帐相符、帐表相符。这个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面临哪些风险事项呢?第一个风险事项:是否及时查出和更正对账过程中发现的未达账项;第二个风险事项:专户之间资金拨付是否串户。这样就识别出了关于“确保账证相符、张张相符、帐表相符”这个控制目标的风险事项。(三)评估风险评估风险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进行分析判断,以确定风险重要性水平的过程。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和特点决定了,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很难把业务完全交给第三方中介机构。(四)管理风险管理风险也称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有四种。举例说明,某人办了个农场,租一千亩地。那么这个人面临什么风险呢,首先是天气,如果天气不太好,就要陪钱。第二种风险,农场雇了许多工人,但这些工人突然家里有事、辞职、身体不好等各种原因,在农忙的时候都不能上班,农作物就会坏在地里。这个人为了降低这些风险,想了几个办法。首先,他到期货市场买了个对冲天气的期货合约。然后到保险公司为员工的尽职敬业投了一个保险。最后制定了个制度,工资分为绩效和基本工资,平时每个月只发基本工资,等农忙结束,农作物全部卖出去了,才把一年的绩效工资发给工人。这三件事就是风险管理的方法,对冲和投保叫做风险转移。工资改革叫做降低风险。当然,他还有另外两种方法,一种是不种地了,这叫风险规避。还有一种就是随他去吧,能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这叫接受风险。企业在风险应对策略上任选一种都可以,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本身的工作特点和控制目标的不同,在风险应对策略上具有特殊性及限制性,比如:财政部门在管理国家专项资金时,认为风险高,干脆不做这件事情,可能吗?在评估关系到公共服务与民生项目时,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因为风险高就规避风险而拒绝实施。所以在风险对策上,行政事业单位的选择比一般组织难度更高。三、完善与强化控制方法在《规范》中,无论是单位层面还是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都要根据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结果,依据风险应对的策略采取各种控制方法实施内部控制。具体控制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实施内部控制的组织特点决定。(一)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建立不相容岗位控制,就是在合理设置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权限的基础上,对不相容职务实行岗位分离。比如负责支付审批的岗位是财务科科长,负责完成支付的可能是出纳,这两个岗位就是不相容岗位。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是:授权批准职务与业务经办职务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稽核检查职务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稽核检查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分离。(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一般是层级制,权力一般是从高级到低级,比如市一级的交通运输局,权利一般是局长总把关各项业务,各副局长分管各个专业科室,科长负责本科室的工作,权利的分配呈现出“金子塔”型的特征,权力分配产生了授权,各岗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内部控制。(三)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例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通过十多年的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已经成为我国预算管理的基本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则加强了预算控制,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活动控制能力。现实中,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往往存在漏洞,特别是在编制和执行阶段,往往存在预算编制时超出政府投资能力和执行超预算的现象,这种由预算约束弱化造成的经济责任风险,已成为当前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重中之重。(四)财产保护控制资产实物控制的目的是保证资产实物安全与完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不同程度的对财产保护控制的不重视,例如某个县级单位的一台新车价值十几万元,此车使用不到一年,因车发生交通事故大修了,大修后感觉不太好用,仅作价几万元就处置了。建立定期财产清查制度;根据经济活动规模和性质的变化作出投保决策;建立监控控制;对资产增加变动进行及时记录;建立定期对账制度和应收账款催收制度,进行账龄分析,采取催款措施,尽快缩短回收账款时间。(五)会计系统控制根据财政部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大中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设置总会计师,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六)单据控制单据控制的要点在于确定经济活动涉及哪些表单和票据,再对这些单据进行控制。内部控制不健全的单位往往存在单据控制问题,比如,入库以后才发现没有入库单等,支出以后找发票甚至买假发票来做账。单据控制的要点就是找出需要哪些单据,然后严格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报关单据。(七)归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以职能管理为主,业务条块分割明显,经济活动散布在各个业务条块中,归口,就是归属于哪个部门或是哪个体系管理,与教育相关的部委就说成是教育口,因此,该管的一定要按责任划分管好,不要缺位;不该管的不要乱插手、乱干预,不要错位;超出责任权限范围的,不能乱审批、不要越位。(八)信息内部公开信息内部公开也是健全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应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什么可以公开以及怎么公开。总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进一步增强风险评估意识,强化各种控制方法,有利于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地发展。参考文献:吴丽娜.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方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7).(作者单位:上饶市财政局干部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