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护理中,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具有诸多优势,例如时间框架严格,护理人员计划性和预见性开展护理工作,让患者清楚自身护理目标,自觉参与护理过程,心内科疾病种类繁多,病发机制十分复杂,具有诸多诱发因素,预后效果较差。所以,开展精细化管理,对患者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4例患者,其中37例患者采取精细化管理方式,获得了良好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4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1.7岁。研究组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0.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比,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给予精细化管理方式。主要方法: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介绍医院环境,介绍治疗的医师与护理人员,向患者宣教物品保管和摆放事项,建立临床护理计划表。待患者入院后的第2天开始,指导患者开展合理饮食,以水果和蔬菜为主,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的喂食方法与注意事项。待患者入院后的第3d后,护理人员加强和患者沟通交流,开展心理束带,确保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定认识。待患者患者入院后的第4天后,给予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正确药物用法和用量。在患者出院的前3天,嘱托患者开展适度锻炼,定期到医院来复查。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明显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30例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4.5%,对照组18例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护理总有效率为53.2%。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经过护理后,研究组27例非常满意,9例较满意,1例满意,总满意率100.0%。对照组13例非常满意,7例较满意,5例满意,12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67.6%。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心内科疾病病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临床缺乏有效护理方式,增加了患者痛苦感。对于心内科疾病的护理,采取精细化管理方式,可促进护患合作,充分利用护理资源,让患者处于住院期间,能够满足最佳护理效果。精细化管理方式,转变了传统护理方式,让患者在住院期间享受针对性护理服务,了解自身需要接受哪些检查治疗和护理服务,促使护理工作更为人性化,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精细化管理方式作为一种细致化、科学性的护理模式,在临床上的运用,使护理质量得以有效提升。同时,精细化管理方式,可有效提升患者健康教育知识,开展目的性、计划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享受知情权,进而提升治疗积极性和满意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构建护理人员岗位责任机制,保证护理岗位的责任化管理。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以便于提升护理人员积极性。另外,精细化管理方式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形象、专业知识,提升护理人员沟通能力,使传统护理分工方式得以转变,推进护理责任机制实施,确保护理工作职责得以全面落实。在本组实验中,经过护理后,研究组30例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4.5%,对照组18例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护理总有效率为53.2%。研究组护理满意率高达100.0%,对照组护理满意率67.6%,两组对比存在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针对心内科患者,采取精细化管理方式,可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侯雪芬,金培英.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抢救室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05):139-141.
[2]俞守艳.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07):172-173.
[3]谢青青,王晶晶,白蔷薇.OSCE在涉外护理专业护生技能考核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07):847-849.
[4]赖颂妮,丘爱荣.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小儿输液依从性的效果观察及分析[J].中国民间疗法,2016,(0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