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作为一种“用在当代,赢在未来”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它正在慢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可以说,作为互联网的继承者,物联网的时代大幕已经徐徐拉开,互联网金融也将迈入物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作为金融领域的巨无霸,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表现虽然不令人满意,但如何在物联网金融时代由互联网时代的亦步亦趋、见招拆招的被动防御转为先声夺人、引领潮流的主动出击,正是本文思考的课题。
一、物联网金融的概念
物联网金融的定义在业界众说纷纭,未有明晰的界定,从现今运用比较广泛的概念看,物联网金融就是在仓储、物流以及公共服务供应链的金融创新。但是,物联网金融显然不应该只包含以上几个方面,犹如互联网+的广域性,物联网金融在传统金融领域显然也是大有可为的,因此物联网金融应该是在移动互联网和实体金融的基础上,以物联网为纽带和载体的一种全新金融模式,是集现阶段通讯信息技术、交互技术于大成的一种金融创新。可以说,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延伸,物联网将更为开放,适用范围也更加广阔。
二、物联网金融的优势
1.解决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的传导障碍。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在实体产业愈发艰难的今天,虚拟经济反倒繁荣起来,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经济关系。无论从国家政策导向还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两个市场的趋同应该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因此,现今两种经济的负相关关系会给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社会信用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两种经济之间的传导障碍。如互联网金融时代各种“宝宝”,P2P的异军突起,给传统金融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从好的方面说,互联网金融开启了一种便利的投资和融资模式,人与人之间资本的融通更为快捷,对实体经济而言应该是提供了很好的资本补充。而从另一方面看,由于监管机制的不健全和信用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了P2P金融的发展乱象丛生,各种违约诈骗现象层出不穷,给投资人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也给行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这种现象有望在物联网金融时代得到改善,物联网的出现将构建起上下游供应链传导间新的合作体系,以物联网智慧金融技术重构商誉和信用体系,通过完善信用体系的方式减少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传导障碍。
2.解决了互联网金融的场景与网络匹配困难。O2O是互联网思维下双赢的产物,也是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产物。对于线下实体企业而言,O2O拓宽了服务渠道,而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发展线下网络也有助于提升客户体验。但是,企业做好O2O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像滴滴打车、美团、饿了么这些都属于较为成功的O2O模式,可是这样的成功模式是凤毛麟角,更多的企业因为无法匹配场景与网络导致自家O2O闭环战略无法执行。如很多企业销售产品线上咨询的很多,可是一旦做展销会或者体验活动却发现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客户的转化率较低。也有企业做了线上销售后对线下实体店造成了冲击,这些就是因为网络与场景不匹配所造成的。而在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基于物联网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可以精细化人们的需求,锁定人们的需求场景,从而提供精准的服务,夯实了O2O的基础。
3.解决了传统乃至互联网金融时代信息不对称问题。万物互联是物联网时代的口号,物联网时代加强了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运用物联网技术,每一种产品的生产、流转都将有迹可循,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都将是透明的,人们对产品的品质将有更有利的把控。对传统金融也是一样,信息不对称就会产生道德风险,而金融机构对实体企业的经营状况信息的掌握一直都不是很强,这在传统乃至互联网金融时代都将是无解的命题。只有在物联网时代,这样的情况才能发生根本的转变,对于传统金融的抵质押贷款来说,特别是大宗商品质押贷款,物联网的出现相当于定海神针,抵押物的位置、保存状况都将通过网络发送给金融机构,只要一有风吹草动都将推送给金融机构,这样就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了过去一直停滞不前的大宗商品质押贷款的发展,从而解决一批实体企业贷款难的痛点,有效的将资本导入实体经济。
三、开拓物联网金融市场的措施
银行怎样在物联网金融的大潮中稳步向前呢?本人提出如下措施:
1.加强定制化产品的研发。银行作为金融产品的销售者,在现今金融高度发达的背景下,金融产品可以说是相当丰富了,但是无论从规模还是种类上来说,银行推出的定制化产品仍然不够丰富,这倒不是说银行闭门造车、不调研客户需求,客观上说这是因为工具的缺乏造成这种局面。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信息传递手段较少,调研成本较高,商业银行对客户需求的把握主要是通过对自有客户的需求进行调研分析,还有就是监管导向的驱使。因此,当时的金融产品都是大众化且差异化较低,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而到了互联网金融时代,信息透明度高且获得信息又便利,银行受到互联网企业的启发,依葫芦画瓢,推出了各自的电子银行,推出了便捷的信用贷款,银行理财也推出了基于风险、基于人群的定制化产品,这是由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支撑,也就是工具的进步。而到了物联网金融时代,万物互联,搜集的用户行为和用户数据也将更多更为丰富,因此给银行进一步细分客户需求提供了基础,也更有利于银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定制化产品,力求为每一位客户都能提供最特殊最合适的金融产品。
2.动态把握客户需求,加强场景化营销。只要是用过淘宝、京东等APP购物的人群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浏览过某一类商品后,这些APP都将会把你的浏览记录保存下来,下次你再次购物的时候就会出现“你可能喜欢……”的选项,里面有你浏览过的商品也有相类似的产品推介,如果你开启了信息推送以后还会有相关的产品推送信息,这就是现阶段较常见的动态营销,根据大数据将客户不同阶段的需求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分析结果是按照客户实时需求动态变化的。商业银行在这一点上已经落后于这些互联网企业,但是在物联网时代,银行完全有可能抹平这种差距甚至弯道超车。因为物联网技术离不开传感技术的发展,包括位置、行为习惯甚至是身体健康状况都可以进行实时的监测。这时通过各种数据的收集,银行完全可以精确的定位用户的场景,比如说人们在购物、或准备看电影、亦或是出行旅游时,银行就可以实时的把握客户的需求,向客户实时推送产品服务,比如说人们旅游时可以把信用卡的优惠活动进行推送,在大额消费时也可以推送我们的贷款产品等,这些通过现有的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渠道就可以实现了,营销成本较低,营销效果也比电话营销甚至是网点营销更出色,毕竟实时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需求,这和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的道理是相通的。
3.完善支付手段建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以手机支付为核心的支付手段率先发展起来,比如基于二维码的扫码支付、基于NFC近场技术的闪付、包括Applepay、华为pay等手机厂商主导的手机支付。在实际生活中,手机支付在日常支付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不得不说移动支付的日渐强大已经开始和银行收单业务分庭抗礼。如果银行想要改变这样的被动状况也必须要拥抱移动支付,可喜的是大多数银行对此持开放态度,主动寻求合作,在移动支付中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银行在物联网金融时代想要继续壮大,也要开始建设自主的移动支付体系,因为人们在消费支付时体现出来的是自己的消费喜好、消费习惯,这恰恰是物联网时代的核心数据。在这一点上,工行的“融e购”、中行的“缤纷生活”、招行的“掌上生活”便是行业的典范,通过自建电子商城,形成了支付闭环的模式,大大减少了银行对第三方支付的依赖。
4.加强线上流量导入线下,完善属于银行的O2O。商业银行作为拥有很多营业网点的企业,是典型的线下企业。而银行又拥有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线上渠道,很多业务必须通过线上完成。因此,对于银行来说,打造自己的O2O模式是可行的,O2O的成功关键在于线上线下流量间的共享。从现实来看,银行通过线下推广的方式扩大了电子银行的规模,从而实现了线下向线上流量的导入,但是线上流量向线下的导入却是一个难题。一方面,银行线上推广的力度不够,活动不算丰富,另一方面则是当前人们碎片化的用网习惯使人看业务介绍时只看个大概,而银行业务大多又有很多的限制条件,这样造成客户线下咨询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误解,一旦有几次不满意的体验后就不再相信线上的营销。所以,银行在做客户资源从线上向线下用户导入时需要线上线下的相互配合。一方面线上营销不能只注重“眼球效应”,还要注重用语的准确和严谨,另一方面线下网点的服务水平也要进一步提升,争取服务好每一位从线上导入线下网点的客户,增强导入客户的黏性。
总之,商业银行只要做到坚持不断地微创新,利用好物联网时代更精准的大数据,注重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相信商业银行在物联网金融时代是大有可为的。
(作者单位:江苏银行张家港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