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摘要:高职教育的市场营销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科本身实践性的特点,运用行为科学中的激励原理,在教学中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用启发式代替注入式,从而达到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激励原理高职教育市场营销教学
高职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成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其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相适应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应围绕培养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坚持教学中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借鉴行为科学理论中的激励原理,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在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借用行为科学中的激励原理,从根本上说是调动学生在“市场营销学”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即在职业教育中,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变传授书本知识为探讨领会运用,变学习理论知识为提高终生学习能力的全面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激励理论,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地学习、发挥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激发兴趣为先导,以开掘潜能为宗旨,着眼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立足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而促进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那么,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原理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呢?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点燃学生对市场营销学学习兴趣的火花。
高职院校学生和高等院校学生相比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略差,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态度的表现都不同于高校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教学对象的自身特点,以学生职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为第1目标,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应做到传授知识和传授技能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联系,在教学中运用大量的案例及身边的营销实例,以及影视中企业的营销行为,为学生创设思考空间,向学生提出营销实践的1系列问题,引发其好奇心,激发其对此学科的学习欲望。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以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这在激励原理中,是从需要通过激发到动机的过程。是学生对市场营销学科的学习需要,通过教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和疑问的激发,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1种探究学科内容的内在动机。即引导学生把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有人说:兴趣是第1位老师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1、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是企业营销实践,还是企业家的战略思想;无论是企业成功的经验,还是企业失败的教训,都应该是具课程内容顺理成章地提出问题,以使学生能有见得到、摸得着的感觉,又会引起学生1探究竟的兴趣,千万杜绝将课本的某题目变成疑问式的照搬问题或空洞的设问,。
2、教师提出的引起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的问题,要把握好能让高职学生接受的程度。问题高深,学生思维程度达不到,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相反,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问题简单,又会使学生失去探索的兴趣,最恰当合适的是,每堂课教师提出的问题是1系列连锁问题,或引申,或扩展,作为学习本学科的主线,引领学习内容。这必然受教师对学科理论框架的充分理解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及提炼能力的限制。
2、驱动学生探索行为、燃旺学生对营销实践探究的热情之火。
市场营销学是经济系列应用性很强的1门学科,要学好这门课,必须使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中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软性作业的方式驱动学生的探索行为。笔者将学生课外收集资料的课前准备性学习称作软性作业。例如在品牌教学前,号召学生收集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在中间商类型教学前鼓励学生研究连锁经营的形式和身边现有连锁店的情况等。通过这种软性作业的形式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变课外学习充实课堂学习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自学的兴趣和能力,甚至于探索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另1个角度看,学生还会自发地分成小组,分别收集实际资料、书本资料和网上资料,使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能力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能力。从教、学双方的角度来讲,学生的大量资料反馈回来,往往又能给教师的教学材料形成补充作用。
这在激励原理中是动机经过驱动变成现实行为的过程。即促进学生把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行为。
3、引导学生探讨式学习、催开学生获得营销能力之花。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讲授课为主要形式的,是以教师教授、学生被动接受,忽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的注入式教学。在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其教学特点、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探索职业教育新教学方法无疑是积极可取的,教学互动已不是新名词,积极推进讨论式、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是每位教师责无旁贷的。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通过讨论、辩论、展示、推理等方式实施教学,做到教、学互动,学学互动都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良好方式,在教、学互动中完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不但学到理论知识,而且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例如课上讨论经销商和代理商的异同、品牌和商标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等操作,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市场营销教学课堂,充分展示学生课下收集的理论和实际资料,也利于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这种激励作用实则是1种内在激励,使学生有学习探究的成就感。通过课上讨论和辩论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开动脑筋,调动大脑中的资料库,分析、判断和总结,开掘学生潜能。教师启发学生举1反3,发散思维,使他们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智力,培养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外的教学,以范例性为主,从范例中引出规律,建立原理和通则,使学生举1反3。而我们则本末倒置,总是从原理出发,举例来说明,来论证。坚持范例性,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和探究,而从原理到例子,则使学生学会了接受和服从。笔者认为,教师应压缩、精炼讲授内容,在大量的资料和讨论推理过程中,教师将以循循善诱的演绎推理方式,推出结论,清晰地讲授理论知识的框架,并以简明扼要的小结完成当堂教学任务。再轻点下1个教学周期主题,交代软性作业从而顺利进入下1个教学周期,形成良性循环。
在这里需要教师引以注意的问题是:学生在课上提出教学内容中不备,而实际中的确存在的问题,这往往是令教师兴奋和满意的,这也体现出教师人文教育的结果;或许会使不重视人文教育的教师感到尴尬。这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心态和素养以及厚实的实践知识。例如,在讲到商标标识中,学生会提出TM标志是何含义的问题,现在课本中的确没有此内容,而实际中却大量存在,教师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当时回答的问题,应开诚布公,课下和学生1起查找答案,和学生1同进步,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群体学习的参与者,而非学习材料的来源的教学观念。
这是激励中从实现目标,达到满意程度的过程,当然也包含着强化到对新知识内容的需要。即进1步启动学生的内化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并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
总之,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教学中,运用激励的原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用启发式教学代替注入式教学,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