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摘要]企业员工是培训市场的消费主力军。本文从人力资源培训中态度与效果互动的视角,研究培训效果提升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要以积极态度激发员工和培训师的工作热情,共同促进培训效果的提升,并形成培训态度与效果的良性循环,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企业培训;培训态度;培训效果;互动;和谐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成为经济社会主角,吸纳的员工日渐增多。知识经济时代的人们对知识的需求猛增,企业员工必须持续学习,才能保持创新能力。追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促使企业员工成为培训市场的消费主力军。但许多调查资料显示,至少半数以上的企业和员工对培训效果不满意,培训效果提升的途径很多,本文仅从人力资源培训中态度与效果互动的视角对之进行研究。
一、培训态度的多维解读
培训态度是主体(企业、受训员工、培训师)对培训以一定方式表示的情感、看法和行动倾向的组合。这里企业态度是指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态度。
从态度的表征部分——行为来看,企业对培训的态度大致表现为三种:积极支持、盲目跟风、消极抵制。对培训持积极态度的企业视培训为投资,能正确认识培训、企业发展及员工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懂得通过员工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关注来激发其积极性,通过培训增强员工的职业控制力,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这种认知使其对培训产生好感,重视员工培训,并能理性地付诸行动。培训广告通过种种手段刺激潜在客户心理上的薄弱环节,激发企业和员工的消费欲望,致使不少企业在选择培训项目时盲目跟风,偏爱追逐热门,这类企业对培训缺乏理性认知,培训被当成一种短期和随意的工作,或流于形式或疲于应付,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员工行为,也就无法促进企业业绩持续提高。消极抵制培训的企业视培训是一种没有效益的消费,认为员工的高流动性使培训收益得不到保证,在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条件下,企业可以以解聘和招聘替代培训,将相对有限的资金投资培训,不如投资其他见效快的项目。这种“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相悖”的认知,使企业对培训产生恶感,因此,消极抵制培训。
员工对培训的态度有三种:1既积极为企业发展而培训,也积极为个人发展而培训;2积极为个人发展而培训,但消极为企业发展而培训;3对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培训都持消极态度。第一种双积极型态度持有者将企业看成展示自我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将企业与个人的发展融为一体,员工善于带着企业的问题参与培训,并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种单一积极型态度持有者重视个人发展,注重在培训中提高个人能力,将培训作为跳板,并努力寻找跳槽机会,对企业缺乏忠诚,第三种双消极型态度持有者对自己的能力“短板”认识不清晰,对培训持投机心理,参加培训是为“镀金”混证书,处于被动受训状态,培训后的工作行为变化不大。
培训师对培训的态度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灌输式与诊断式两种。灌输式培训师对培训的认识仅局限于课堂,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操作训练,培训内容和方式千篇一律,培训效果较差。诊断式培训师善于深入企业了解与培训主题有关的问题背景、表现及原因,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既传输知识,又指出问题所在,能通过培训为企业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持此种积极态度的培训师擅长带动每位学员在心理、情绪、思路及角色上的互动。
二培训效果的判断依据
企业投资培训是为了让员工持续成长、发掘潜力、养成良好态度,并使这些成果转化为员工的职业行为和企业绩效。员工个人发展既是目的——培训的直接目的,又是手段——企业实现目标的手段。因此,企业整体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的统一程度是判断培训效果的依据之一。
培训的组织需求和个人需求两者结合的程度是衡量培训效果的另一依据。组织需求是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要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解决实际存在的工作问题,就要对员工进行相应培训,这一需求是自上而下的。个人需求是员工个人对增强自身能力的需求,这一需求是自发的、自下而上的,个人需求与组织需求是不同源的,只有当员工为了更好地胜任自己的职位,寻求更多的在企业内部发展的机会而产生培训需求时,组织需求与个人需求就能有机结合起来,这两种需求结合得越好,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就越好,培训效果也就越好。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