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摘要:文章讨论了组织学习和工作实践的关系,延续了注重实践的组织学习研究趋势,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面向实践的组织学习框架。关键词:学习;组织学习;面向实践;框架
辩证唯物论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指出在实践和认知的关系中,实践是第一位的,认识离不开实践。实践既是人们认识的来源,也是认知发展的动力,既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客观标准,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对于认知的重要性,决定了它在人们学习过程中必然发挥着关键作用。事实上,自组织学习概念被提出以来,人们对于组织中学习和知识的考察就从未脱离过工作实践的具体背景。但是,人们对于工作实践与组织学习关系的认识还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和发展的过程。就像Marquardt(1999)提到“行动中学习”这个议题时指出的那样,这个议题既是新的也是老的,说它是老的,因为有着很早的历史,但它也是新的,注入了当代最新的观点和思想。
一、组织学习和工作实践
一些学者对于组织学习在工作实践中状态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个体、正规化团队、制度化组织的学习和知识传播方面,主要代表有Kim、Crossan等。他们认为组织学习是一个不同于个体学习的过程,但仍强调组织学习是通过个体学习来完成的。因此,他们对组织学习的研究是通过对个体学习的观察来完成的,主张组织学习是通过“个体代理机制”完成的。这方面典型的代表是Kim(1993)的组织学习OADI—SMM模型。相应地,学者们对组织学习过程中知识管理和开发的关注也主要集中在个体知识,以及个体知识如何“带上组织的烙印”(Kim,1993),上升为组织层的制度化知识。Crossan(1999)的组织学习4I框架模型较好地诠释了组织中知识的这个演变过程:由个体直觉形成的知识通过解释在群体内传播,并被组织整合成为组织的制度化知识;组织和群体反过来又影响个体。
与上述研究思路不同,一些学者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非正式团体和组织。Brown和Duguid(1991)指出,人们在工作实践中的真实状态远不是组织手册、培训课程、图表和工作描述所描述的那样,人们通过非正式的跨越正式组织边界的实践共同体(CommunityofPractices)进行的学习和创新活动是人们工作实践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研究显示,员工在工作场所获取的知识有70%来自于非正式团体成员间的交流和沟通。延续这种观点,学者们以一种更加面向实践(Practice—based)的视角看待学习,学习被认为总是通过参与一种实践而学习,认识不与实干相分离,知识被认为总存在于特定的情境和实践活动之中。
个体、正规化团队、制度化组织的学习和知识活动研究揭示了组织学习的重要方面,实践共同体和面向实践的观点则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工作实践中学习和知识转换活动真实状态的理解,更接近学习和知识的本质。Easterby—Smith(2000)在点评组织学习研究时也指出,随着学习越来越被认可为一种社会和组织过程的有效参与性活动,传统的将个体、正规化团队、制度化组织作为重点分析单元的组织学习研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研究发展的需要。因此,延续着这样一种观点和趋势,我们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面向实践的组织学习框架,希望能够对组织学习研究和应用有所启示。
二、面向实践的组织学习框架
该框架以组织的“工作实践”(WorkplacePractices)为重点分析单元,从目标、行为、主体、内容和媒介5个方面对组织中的学习进行了界定:从目标特征来看,组织中学习的基本目的和出发点就是为了追求创新和绩效;从行为特征来看,工作地问题解决是组织日常工作实践中学习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行为模式,它为学习的产生和知识的进化提供了最佳的情境空间;从主体特征来看,学习的根本主体是“人”,但不是自然和生理意义上的人,而是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的具有社会属性的个体和群体,是嵌入于社会网络中的人和人的集合;从内容特征看,学习的主要内容(客体)不仅是作为“持有物”的静态的知识(Knowledge),更重要的是作为“行动”的动态的知道(Knowing),是知识和知道的动态交互;从媒介特征来看,联接学习主体和客体的主要媒介包括物质工具、思维工具和语言符号系统。下面将针对这5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讨论。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