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健词:高等职业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能力
论文摘要:文中从改进课程教育体系以打造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创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当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当今世界已步人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办学规模与学生的培养效能出现了不协调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缺失,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在短时期内适应各自的岗位,不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服务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第一线的应用型基层管理人才,扮演的是执行者的角色,相对普通本科院校来说更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对于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成为一名合格的高职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关键因素。
一、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现实中诸多因素的客观要求和迫切需要。
1、专业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
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要求“以实践为导向”和“以就业为导向”,而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面向中小型民营企业第一线的实用型基层管理人才,学生能否胜任管理岗位的实际工作,实践能力是关键因素。
2、就业市场的迫切需求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职毕业生择业时不仅有来自本专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而且还受到有技术背景与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冲击,大多数企业在招聘时都明确要求应聘者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对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加强其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专业特点的实际需要
工商管理专业因其理论知识较为偏向抽象化和专业本身应用性、市场化强等特点,决定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更多实践中掌握管理理论的具体应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类专业毕业生。
二、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原则
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服从于以学生需要、以学生能力拓展为中心。以学生需要为中心,就是要以提高学生技能为目标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能力拓展为中心,就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给学生传授新方法、新技能,培养学生执业能力和技能拓展能力。
2、系统性原则
即以整体优化的思想来构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系统。一方面,要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内部各种方式的相互配合、合理分工和相互衔接,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要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整体优化出发,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
3、灵活性原则
学院要根据自身的条件设计相应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同时,教师在学院提供的条件下,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培养方式,或多种培养方式交替运用,以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1、改进课程教育体系,打造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第一,改进课程教育体系。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规格,要坚持“重构基础、突出现代、反映前沿、交叉综合”川的原则,改变过去教学内容划分过细、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的状况,加强不同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利用各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发展较好的条件,工与商结合,使学生不仅具备本专业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还具有相关行业或岗位的工科类知识。
第二,创新模拟教学。模拟教学又称模拟实践教学,是工商管理课程中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实施模拟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特定背景下身临其境地去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思路和方法。在模拟教学中,首先要组织一系列模拟实践活动。如组建模拟公司,制定企业规范与计划,组织实施专题活动。其次,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实践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与实际管理技能。角色扮演是指教师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情景剧是以典型的实际案例编写脚本,由学生们进行演出,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深化学习,通过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管理问题进行动态的分析与决策。
第三,加强案例分析教学。案例教学在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将其应用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分析真实个案,从中发掘及掌握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处理问题的程序,启发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管理实践。此种教学方式按照现实性与针对性原则选择适合学生层次与能力的案例,自行设计问题,在课堂上以灵活、互动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且配合教师的精心引导与讲解。讨论不只限于个案本身,还就个案背后的管理原理、理念、方法等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探讨和争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培养具有优秀职业素质的管理人才,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地为学生提供有关的实践机会。在高职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校内实训基地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院要组建实训中心,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实训体系,承担全院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实训基地要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技术先进、配置合理,根据学院特点和专业特点选取系列实验室、实训室和系列实训基地等。凭借先进的实训教学设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营造出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活动氛围,以缩短学校和市场的差距,达到使学生较快胜任岗位工作的目的。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培养合格的高等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高职工商类专业教学要办出特色,离不开社会和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只有紧紧依托行业,加强校企合作,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和提高本专业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职工商类专业教育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发展方向冈。
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为高职院校带来创造实训条件的资金,更在培养高职工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是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良好阵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把学生放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去,可以创设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景和职业情景,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在实践中增长。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中心工作便是教学,教师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师来说,不仅应有作为高校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该类专业的实践能力,即“双师型”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引导和鼓励教师以出任顾问、开展咨询、挂职锻炼和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参与企业经营,使教师掌握更多的操作性知识和技能,并及时将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让学生能更多地接触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其次要通过学历教育、培训、兼职等途径提升现有教师的专业技能,建立适应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的能力结构fsl。再次要引进一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并设法从企业管理一线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的管理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对学校专职教师队伍与来自企业的兼职队伍进行有机整合,建立学院教师与企业员工有序互动的双向交流、学习、培训机制。同时,要对专业教师进行危机教育,让其具有竞争意识,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总之,工商管理类专业因其专业的特殊性,要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学校、社会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社会、企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基层工商管理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