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人工费调整对投资的影响和发展策略_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时间:2021-03-14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正以繁荣昌盛的全新面貌向中国和世界宣示。随着国家改革进程的稳步推进,农村、农业、农民发生着历史性变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大多数农民从改革开放前的专职农业劳动者变成了亦工亦农的兼职劳动者,甚至是全职的非农业行业劳动者。在中国农村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时候,在有的同志还在议论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时候,笔者要认真而严肃地提出,中国农业面临着人力资源危机,提出这个问题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危言耸听,它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
二、农业人力资源的客观现状
农业是国民经济生产部门中一个基础性的重要部门,农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农业部门的综合质效。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粮食保障国家安全,农业人力资源保障农业安全,但是农业人力资源的客观现状不容乐观。现以我国中部地区麻城市为例就相关情况作陈述。麻城市是一个中等县级市,在全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麻城市农业人力资源情况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运行发生着变化,从1949年到现在60多年来,农业人力资源变化主要表现为:原来是老、中、轻三结合各占三分之一的结构组成,现在是以老年劳动力为主体的农业人力资源构成模式。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数量和构成发生的深刻变化如下。
1、农业劳动力在乡村总劳动力中的比重逐渐下降
1949年至今,农业劳动力在乡村总劳动力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90年左右开始大幅度下降。从表1中可以看出,1949年农业劳动力占乡村实有总劳动力的99%,1990年为77%,之后下降得更快,2010年只占到43%,平均下降速度为1.36%。
对此现状,从一方面看是:改革开放后,农业劳动力的潜能得到了全面释放,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成就达到了历史的一个高峰。1980年以后,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业行业转移,对推动全国非农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另一个方面看是:尽管从理论上分析,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必然趋势。以美国为例,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2.1%,一个劳动力耕种1.5万亩耕地。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完全不同,30多年来农业剩余劳动力多轮次转移,农业劳动力以老人和妇女为主体,造成农业劳动力占乡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越来越小,这个现状是大量青壮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业行业转移的必然结果。
2、农业劳动力的绝对数呈递减趋势
从麻城市的情况来看,农业劳动力不仅在乡村劳动力总数中的比重下降,而且绝对数也呈递减趋势。从表2可以看出,近5年来麻城市农业劳动力呈递减趋势,5年平均递减速度为4%。
3、农业劳动力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水平化
(1)从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角度陈述。从表3可以看出,麻城市常年在家农业劳动力主要集中在56岁以上,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57岁,最大的84岁,56岁以上的劳动力占到69%,占了大半,“农业江山谁保卫,‘99部队’(因九九重阳节亦为老人节,所以“99部队”喻指农村老年人这个群体)主力军”已成为客观事实。随着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业自然而然地成了“老年人的农业”,农村只留下老、弱、病、残、妇,大田大地无人种,老人妇女守家门。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不能新增农业基础设施,原有农业基础设施也不能得到维修。原来大集体留下的“红旗渠”没有了,当家塘没有了,打谷场没有了,老人妇女种自由田,种多少算多少,田地撂荒现象普遍存在。由于“老人农业”的现状,农业完全是粗放经营,地力普遍下降,农业收益普遍下降。
(2)从农业劳动力文化结构角度陈述。从表4可以看出,56岁以上老年劳动力文盲占51%;农业劳动力总数中,小学及文盲文化程度劳动力占68%,占了大半;由于老年劳动力比重太大,5个层次的文化程度构成呈现倒金字塔结构。
三、农业面临人力资源危机的客观事实
上文以中部地区麻城市为例陈述了农业人力资源的客观现状,现在依然以中部地区麻城市为例,从农业人力资源来源入手来分析农业面临人力资源危机的客观事实。现在我们面临的人力资源问题不仅是质量问题,更重要的是数量问题。麻城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有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摆在面前,那就是现在的高中、中专、大学毕业生都在城市就业或者在乡(镇)村非农业行业就业,没有考上高中(中专)的初中毕业生,除了极少数因家庭特殊情况回家务农外,绝大部分未升学的初中毕业生都去城市或乡(镇)村非农业行业就业,他们的观念是:饿死不种田地,打死不当农民。传统的靠高中及以下毕业生回乡务农作为主要的新增农业劳动力来源的模式已经成为历史,从表5和表6可以清楚看到两个特点。
第一,从表5可以看出,自1980年到1999年的20年间农业人力资源新增人数从高峰到放缓,到上世纪90年代末以后基本没有增长,初中及以上毕业生作为新增农业人力资源来源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占主要比例,1980年占95%,而2000年仅占29%。
第二,从表6可以看出,近5年来新增农业人力资源数量没有多大增长,每年新增总量也不大,平均每年新增11294人。同时表6数据也显示,平均每年减少21122人,增减相抵后,农业劳动力总人数呈下降态势。新增[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代写和职称论文代写服务lunwen.1KEJIAN.COM,欢迎您的光临]农业人力资源主要是外出务工返乡的人员,从2007年到2012年的5年间,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占新增来源的平均比例为86%,而初中及以上毕业生占新增来源的平均比例为14%,近3年初中及以上毕业生回乡务农人员占农业劳动力的比例仅为0.38%。从绝对数值上来说,全市715个村,初中及以上毕业生每年每村平均只有1个到农村就业务农,这些毕业生大多是因家庭特殊情况回乡的,一旦特殊情况缓解,他们就会回到城市就业。这就是说初中及以上毕业生这一主要的人力资源来源频临枯竭。
从农业人力资源来源这一核心问题入手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麻城市农业人力资源增量来源除了极少数来自初中及以上毕业生回乡就业外,主要靠在外老龄务工农民逐年流动返乡补充农业劳动力。但是,1980年以前出生的老一代农民的总量是有限的,老年农民逐年逝去,新增农业劳动力没有来源,每年农业劳动力总量只减不增,从这种意义上讲,1980年以前出生的农民自然成了“末代农民”。而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一部分人或者更多的人将在城市定居,一部分人到年老体弱的时候返乡补充农业劳动力,他们回农村后不仅年老体弱,更重要的是对农业生产缺乏经验,他们回乡是以养老为目的而不是以农业生产为目的。
按照以上客观存在的农业人力资源来源情况预测,根据不完全推算,2020年以后“末代农民”将大幅度减少,2030年左右是“末代农民”的“断层年”,这个时候不再是农业劳动力青黄不接的问题,而是完全断层没有了。也就是说到2030年左右就是“末代农民”的消亡年,这不是危言耸听的估计,而是我们即将面临的严峻事实。
以上是通过麻城市农业人力资源客观情况引申出我国存在农业人力资源危机这一结论,这必须引起国人和中央高层的高度重视。
四、解决人力资源危机的方法和途径
为什么青年人毕业后直接到城市就业,为什么农民大量涌向城市务工,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城与乡的差别、工与农的差别,一个农民工三至五个月的工资就可以购买农村一个家庭一年生活需要的粮食和油料,这个差别就明显而巨大。而“老人农业”的劳动力质量和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造成农业越来越落后,城乡剪刀差越来越大,年青人根本不想回乡务农,更不想毕业就回乡种田,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在农业人力资源面临枯竭的寒冬到来之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对策,现在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浅谈解决农业人力资源危机的方法和途径。
1、进行体制改革,增强农业吸引力
(1)国家要在政策上对农业体制进行更新完善。在坚持土地承包责任制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法律定义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大胆创新,推行土地经营权与土地经营过程分离,完善农业土地流转市场,大力实行土地经营权合作、合资、入股、租赁、转让,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构建农业化生产、工业化规范、公司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农业发展新机制,使农业生产要素实现最佳组合。
经营主体要打破单个农户经营模式,可以通过土地经营权合作、合资、入股、租赁、出让等方式推动土地大流转,使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向愿意投资的私营企业集中,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向其他参与土地经营的集体、国有经济实体集中,条件成熟的还可以让有投资意愿的外资参与,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经营,让这些投资主体当老板、当股东。
在此基础上,依托广大农户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道路,通过农业产业化,把一、二、三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个时候的农业是包括一、二、三产业在内结成利益共同体的综合性农业。通过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的强度和竞争力,提高农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农业产业化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的重大策略,是走城乡一体化道路的重要途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要突破三个界限:一是突破所有制界限,实现农民个人、私营企业、专业合作社、国有实体、集体实体、外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的融合;二是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实现本地与外地甚至外国的合作;三是突破行业隶属界限,实现农、工、贸,技、科、教等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结合。通过三个突破,打破农业本身的局限性和封闭性,使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互动和重新配置,实现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实现农业的一体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2)国家进行宏观控制,强化农业规划。国家宏观上进行第一、二、三产业调整布局,产业布局是一个复杂的[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代写和职称论文代写服务lunwen.1KEJIAN.COM,欢迎您的光临]课题,这里只强调重点,对第一产业重点布局是:平原种田,依山建镇。现代化农业只有走科技化道路才有出路,要走科技化道路必须有成规模的平面耕地作基础,美国为什么一个人能耕作1.5万亩耕地,是因为他们有一望无际的平整土地。而我国一些地方在平整的耕地上(有的还是一类耕地)大张旗鼓地进行房地产开发,肥沃的良田上楼房林立,因此国家要进行切实可行的规划管理、规划控制,实行平原种田种地、依山依丘陵建镇,在平原上已经建了镇(包括村)的要分步落实,实施移镇还田、移村还田。同时,国家要制订以工补农及转移支付政策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把土地平整列入重点项目,通过大规模土地平整来满足现代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需要。
2、改革农村教育培训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劳动力后继无人的问题
国家不可无农业基础,农业不可后继无人。要从“老人农业”的困境中走出来,必须花大力气改革农村教育培训制度,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也可称为农业员工或农业工作者)做接班人,以此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改革农村教育培训制度,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开办一体化教育的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主流的农业员工。学校从产品及技术研发到各项实际操作技能到与农业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合作,形成一整套一序列的科研、教育和即投即用的一体化办学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劳动生产实际经验,毕业后能现毕业现使用。要建设这样的学校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财力和师资力量,需要国家和社会把它当作一项关系农业前途命运的公益性事业来看待。
针对学生不愿就读农业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不愿当农业员工的问题,这里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探讨。一是提高农业、农民的地位,政策支持、舆论宣传,形成全社会关注农村、关怀农业、关爱农民的氛围,形成支持农业、尊重农民的好环境;二是对毕业后务农的年青人进行绩效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大中专毕业生和相关人员进行重奖;三是建立一系列保障制度,达到城市“五险一金”一样的效果,让所有的农民感受到农民不差于工人,农业不差于工业,农村不差于城市。
(2)建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先进技能培训制度。以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和农业技术服务机构为依托,开展灵活多样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先进技能培训,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把培训课堂设在村庄农家,设在田边地角,设在农场和林场,设在牧场和渔场。这种实用技术培训,要做到短期充电式培训与农民终生学习相结合,现场传授的实战性培训与农民互帮互学相结合,通过切实有效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大老粗”向知识农民转化,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化。
3、建立长期的补养制度,解决“三农”的后顾之忧
根据中国国情和农业的客观实际,要建立长期的工业补养农业、城市补养农村的补养制度,这种补养制度是公益性、无偿性、无私性的,这种制度一直要坚持到中国农业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农业水平为止。这种补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培训制度,国家要对新一代农业员工和农业人才的培养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开发源源不断的农业人力资源;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基础条件的投资制度,解决以水利为重点的水利、交通、电力、通迅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现代化打下基础,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科技投入制度,实行农业科技化、机械化、产业化,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奠定基础;四是农村各项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读书难、就业难、行路难等一系列问题,建立与城市一样的各种保险福利制度,同享社会福祉。
五、结语
本文根据农业存在的现状,分析我国面临农业人力资源危机的客观事实,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由于个人经历和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纰漏。2010年朱启臻教授严肃而深情地提出了“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但还没有从根本上引起社会和国家高层的重视,这个问题是一个深层次复杂的问题,需要专家学者认真探讨,需要各级党、政领导和中央、国务院高层认真研究,需要社会各界关心“三农”问题的人士谏言献策,共同寻求最佳答案。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Z].人民出版,2013.
[2]朱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工成本逐步上升,对石化行业建设项目投资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石化建设项目投资批复一般以《石油化工安装工程概算指标》为计价依据。本文暂不考虑由于人工费上涨引起的设备材料费的增长以及建筑工程人工成本的增加等因素,专注分析安装工程概算指标人工费调整对建设项目(主要针对安装费和工程费)的影响。
一、人工费调整的必要性
首先,从总体数量上来看,中国劳动力供给仍然比较充裕,但是人口结构和劳动参与率都有所变化。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这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相[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代写和职称论文代写服务lunwen.1KEJIAN.COM,欢迎您的光临]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绝对下降。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参与率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5年的76.0%降到2011年的70.8%。中国劳动力供给格局已经发生转变。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在原有经济模式遭遇瓶颈的情况下,国家积极推动经济转型,一方面不断更新技术,使得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为工资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从以出口为目标转向以扩大内需为主要任务,而增加居民收入是扩大内需的必要条件。
最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劳动力主体的农民工,新生代的80后、90后与父辈有着明显不同,他们对于工作和生活有着更多的期待,对于自身有明确的定位,看重生活品质,注重工作环境,对收入有着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定额人工费是非常必要的。对石化建设行业而言,这种调整对降低建设工程中人员流动、保证项目如期交工、按时投产具有重大意义。
二、石化行业费用构成
石化行业建设项目总投资由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停征收)、建设期借款利息及流动资金组成。其中建设投资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资产投资和预备费。固定资产投资由工程费和固定资产其他费组成,工程费包括设备购置费、主要材料费、安装费和建筑工程费。安装费由直接工程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费、企业管理费、利润和税金组成。措施费中很多项目是以人工费为基数进行计算,企业管理费以及规费和利润也是以人工费为基数进行计算,也就是说,人工费的调整直接或者间接的对安装费产生影响,继而对工程费产生影响。
石化行业安装工程概算指标中的人工不分工种和技术等级,一律以综合工日表示,综合工日包括基本用工、超运距用工和人工幅度差,每个综合工日按8小时工作制考虑。人工费单价中包含了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劳动保护费和职工福利费等。
三、中石化建设项目人工费调整对投资的影响
中石化于2011年10月25日发布了“关于2011年动态调整石油化工安装工程定额和指标的通知”,该文件规定,《石油化工安装工程概算指标(2007版)》中39.81元/工日调整为60.98元/工日,价差部分不参与取费。后于2013年1月29日发布“关于2013年动态调整石油化工安装工程费用定额的通知(中国石化建〔2013〕54号)”,通知指出,根据工程定额动态管理要求,经测算,决定在2011年动态调整石油化工行业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和指标的基础上调整费用定额,以人工费60.98元/工日为取费基数,对《石油化工安装工程费用定额(2007版)》(中国石化建〔2007〕620号)进行调整。为了便于比较,现将上述两次调整综合考虑,下述人工费调整前系指“人工费39.81元/工日及配套的中国石化建〔2007〕620号费用定额”,人工费调整后系指“人工费60.98元/工日及配套的中国石化建〔2013〕54号费用定额”。
以某新建全厂性项目为例,首先根据费用定额的变化对人工费调整前后安装工程综合费率进行对比分析。
人工费由39.81元/工日调整为60.98元/工日后,虽然取费基数提高了53.18%,但是从表1可以看出安装工程综合取费系数却有所降低,除规费中的住房公积金比例有所提高之外,其他隶属于规费的项目以及措施费和企业管理费、利润的费率均有所降低。这在一定程度降低了人工费调整对投资的影响。下面,笔者选取该全厂性项目中的十套工艺装置结合上述综合费率的变化将人工费调整前后的投资进行对比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人工费调整后,各装置安装工程费的增幅都集中在20%~25%的区间内,平均约23%,也就是说,人工费增加了53.18%后,在安装工程综合费率降低了16%的情况下,安装工程费依然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如果撇开综合费率的影响,这个幅度将更大。工程费用的增幅相对安装工程费的增幅要小很多,主要集中在1%~5%的区间内,平均约3%,这是由于石化行业中设备材料费所占比重较大,安装费在工程费中所占比重较小导致的。
四、人工费调整对投资影响的假设分析
表2的数据分析由于受安装工程综合费率变化的制约,不能完全反映人工费的影响力。下面,笔者假设安装工程综[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代写和职称论文代写服务lunwen.1KEJIAN.COM,欢迎您的光临]合费率保持1.4342(依据中国石化建〔2013〕54号计取)不变,人工费在60.98元/工日的基础上上浮50%至91.47元/工日,仍旧以上述某全厂性项目中的十套工艺装置为例,经过测算,得到数据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在不受安装工程综合费率影响的情况下,人工费增加50%,即由60.98元/工日调整为91.47元/工日后,安装费增加幅度在35%左右,比表2中安装费平均增幅23%多出12个百分点;工程费增加幅度在5%左右,比表2中工程费平均增幅3%多出2个百分点。
如表2和表3所示,安装费和工程费的数据点集中在各自的区间内,表明各装置安装费和工程费受人工费影响的幅度有相近的变化规律,鉴于此,笔者选取上述某全厂性项目中柴油加氢装置为代表,抛开取费政策的制约,假设安装工程取费标准(中国石化建〔2013〕54号)保持不变,测算出人工费每变化10%,安装费和工程费的变化幅度如表4所示。
根据表4,以人工费为自变量,分别以安装费和工程费为因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图1如下。
从图1可以看出,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模拟出直线:安装费y=0.7174x,R2=0.9999;工程费y=0.0642x,R2=0.9999,拟合优度判定系数R2=0.9999,表示在回归模型中因变量y的变异中有99.99%是由于变量x引起的。当R2=1时,表示所有观测点都落在拟合的直线上,本模型测算的R2非常接近于1,说明直线拟合的很好,样本有很好的相关性,y的估计值与实际值之间偏差很小。通过以上直线,可以测算出人工费发生变化后,安装费和工程费的变化幅度。
五、结论
通过对某全厂性项目中十套具有代表性的工艺装置进行测算、分析,得出结论如下:按中石化发布的调整文件精神对人工费进行调整,在人工费上浮53.18%,安装工程综合费率降低16%的情况下,测算出安装费上浮约23%,工程费上浮约3%;假设在人工费上浮50%、安装工程综合费率不变的情况下,测算出安装[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代写和职称论文代写服务lunwen.1KEJIAN.COM,欢迎您的光临]费上浮约35%,工程费上浮约5%。通过分析,各装置间具有相近的变化规律,选取柴油加氢装置为例,进行一元线性回归,拟合出安装费和工程费随人工费变化的直线,通过以上直线可以测算出人工费发生变化后,安装费和工程费的变化幅度:假设综合费率不变,人工费每增加10%,安装费增加约7%,工程费增加约0.6%。综上所述,人工费调整对安装费和工程费有较大的影响,管理部门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安装费中措施费、企业管理费、规费和利润的费率,可以有效降低人工费调整带来的影响。希望以上测算数据能为关心这部分内容的机构或个人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设计概算编制办法(2007版)[Z].
[2]石油化工安装工程概算指标(2007版)总说明[Z].
[3]关于2011年动态调整石油化工安装工程定额和指标的通知(中国石化建〔2011〕960号)[Z].启臻、赵晨鸣: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览?区域品牌声势夺人

览?区域品牌声势夺人作者:未知改革开放以来,在品牌建设领域,对内人们更多地强调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对外则更多地强调国家品牌或国家形象。《参考消息》最近的一条消息说,中国包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