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有企业员工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1.个人因素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影响员工忠诚度的因素主要有三大类:个人特质因素、工作能力因素和认知评价因素。个人特质因素是指员工的个人属性特征同忠诚度之间存在关联性,如员工的年龄、性别、地域、性格、婚姻状况、文化水平等。事实上,年轻员工的跳槽率普遍高于其他年龄层次的人。而研究证明,文化水平同员工的忠诚度呈负相关;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由于具备更好的自身条件和潜在的市场选择机会,更有能力和意愿跳槽。地域也是影响员工忠诚度的重要因素,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择业机会多,员工的跳槽率和流动率较大;而在内陆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择业机会较少、小富即安的思维普遍存在,员工的忠诚度也较高。工作和能力因素则包含诸如工作年限、个人能力、个人经历等,这些也是影响员工忠诚度的重要因素。认知评价因素是指员工对企业、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包括对职业、企业的认知和评价,职业生涯规划,对自我能力的评价,自我价值取向等,这种认知因素影响着员工对企业、对自我的判断和评价,某个员工认为企业同他的职业生涯规划不符时,自然就会选择离职。而有的员工对自我能力评价不高,认为自己并不具备跳槽的实力,想踏实在单位学习提高,这样的人忠诚度反而高过那些自我评价较高、认为自己具备能力去哪都能混的很好的人。
2.企业因素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影响员工忠诚度的因素主要有激励因素、管理因素和文化环境因素。激励因素主要包含薪酬待遇、职务晋升、职业保障等,激励因素能够激起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归属感,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试想,如果某国有企业连续多年因为经营不善而少发、停发员工工资,员工又如何能够保证对企业的忠诚呢?管理因素则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过程对员工忠诚施加的影响,如领导因素、企业管理方式、目标责任体系、人力资源管理等。其中,领导因素是影响国有企业员工忠诚度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有些员工因为对领导的能力、行为方式并不习惯和接受,主动选择离职。而一个优秀的领导也能够做到体察下属、善于鼓励和激励员工,增强自己在员工中的威信,进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文化环境因素包括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办公环境、文化愿景、工作带给员工的挑战性等。如果一个国有企业的内部人际关系混乱,领导和员工整日处于勾心斗角、互相算计的生活中,那么这样的企业对于员工是缺乏吸引力的,甚至激起员工的不适和反感。企业文化的归同作用能够很好的发挥凝聚力,吸引和团结在此工作的员工,尤其是当个人文化、愿景同企业文化、愿景高度一致的时候,这种文化就能够发挥更大的凝聚力和粘合力。
3.社会因素
影响国有企业员工忠诚度的社会因素有很多,可以从政治、文化、法律、经济、科技等多个方面予以划分和阐述。政治因素对于国企员工忠诚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外部的政治环境影响着人的择业观念和择业机会时,员工的忠诚度自然而然地要受到影响。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工人社会地位高、又是铁饭碗,国有企业员工的忠诚度是相当高的。而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受到国家政策鼓励员工下海经商的影响,许多国企员工纷纷辞职下海,掀起了一波国企员工离职的高潮。文化是指一定时期形成的社会观念、社会价值取向,日本是一个企业终身制的国家,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企业的制度性安排因素,也有日本国内的社会文化和理念的影响和作用。日本人认为只有忠诚的员工才是优秀的员工,鼓励员工在企业终身就业。这种社会文化和理念的形成和扩散使得企业终身制深入人心。反观国内,社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嘉许越调越高的跳槽行为,如“打工皇帝”之类的,这种社会价值取向诱使员工一旦遇到合适的机遇便离职另谋高就,客观上推高了现今企业的高失业率,而国企也是因为得益于社会传统观念中的对“铁饭碗”的偏好,员工的忠诚度普遍较高。对于法律而言,如果法律没有能够对于损害企业利益的跳槽行为予以约束,那么跳槽和离职的司空见惯也就不难理解。
二、国有企业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同工作绩效的关系分析
1.工作绩效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学者Borman等人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证研究,提出将工作绩效分为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两种绩效。所谓任务绩效是指与工作直接相关的、为完成工作所需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工作成果,如工作效率、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等。而周边绩效则是指影响工作者的非工作性因素,如企业的人际关系、工作者自身的动机和认知等。后来,Allworth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引入了“适应性绩效”这一概念,关注员工对于新情况和新变化的适应能力。
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主观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主观性因素是指由于员工自身的原因而可能产生的对工作任务完成的影响,如员工个体的能力、经验、意志力、主观意愿等;客观性因素则是存在于外部的不受员工意志控制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外部提供的条件、突发意外、技术水平限制等。也有学者将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分为四种,即激励、技能、环境和机会。
2.国企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对工作绩效的作用路径
如上所述,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有两种:主观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而影响国企员工忠诚度的三个方面的因素,即个人因素、企业因素和社会因素,就从主观和客观两条路径对企业的工作绩效施加影响。
从主观因素上来看,国企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中个人因素部分的工作能力因素和社会认知因素直接作用和影响于员工的工作绩效。如员工对企业和岗位的认知不高,认为企业同自身的职业规划或能力不匹配,主观工作意愿降低,在影响工作绩效的同时,也影响着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当然,有时候这种影响同对员工忠诚度的影响并不是趋同的。以工作能力为例,工作能力越强的员工,其工作处理和完成时间越短、质量越高,但能力越强的员工,其择业机会相对较多,对国企业的忠诚度反而不如择业能力较差的员工。而影响员工忠诚度的企业因素、社会因素也在对工作绩效施加着影响,如企业文化、内部环境、人际关系、社会价值理念,这些都是影响工作绩效的主观性因素。如前所述,人际关系是周边绩效的表现形式,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通过影响周边绩效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而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因素也会作用于员工主观完成绩效的愿望,对工作绩效施加影响。
从客观因素上来看,国企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中企业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员工的工作绩效施加影响和作用。如企业因素中的领导因素、管理方式等,都会对员工的工作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因素能够通过影响工作绩效中的任务绩效和适应性绩效来对工作绩效施加作用。以领导因素为例,设若国有企业的领导是一个盲目冲动、好大喜功的领导,其经常提出超出员工自身能力范围和企业资源承受能力的任务目标,这就直接从外部环境造成了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难度和复杂性,自然而然降低了工作绩效。同时,领导、管理方式等企业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影响着企业资源的集聚,而这是任务绩效完成的基础。此外,领导因素或管理方式对于企业的影响,使得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改变,会进而影响绩效中的适应性绩效。社会因素对于绩效的影响也是如此,政治、科技等环境因素都是影响员工工作任务完成的客观性条件因素。如科技水平的落后,使得工作绩效难以获得有效的技术支撑。
三、结语
员工是企业的财富,是企业制胜市场的关键。针对影响员工忠诚度和工作绩效的因素,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构建企业文化,加强领导的能力建设等多方面予以解决,发挥正向作用。同时,政府、社会及员工个人也应当积极发挥作用,共同推动企业用工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王晔.中小企业新生代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04)
[2]刘黎.新生代员工心理健康对工作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