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2000-2015年间国内人才评价领域期刊论文数据为样本,利用词频统计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国内人才评价研究进程与热点,进而提出若干建议对策,以期为未来人才评价领域科研规划与学术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人才评价文献计量科学评价信息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G353.1文献标识码:A
人才评价是人才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不断构建与完善人才评价与使用机制是新时期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多年来,在国家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背景下,随着人才引进与用人制度的不断改革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持续发展,人才评价工作与研究取得了较快进展,相关学术成果不断产生。鉴于此,本文选取2000年以来国内人才评价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通过考察研究热点和提供相关对策,旨在为今后国内人才评价领域科研管理与学术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式
本文研究样本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根据本文研究主题,选取“人才评价”为检索词,同时选择“篇名”和“关键词”两个检索项以及全部学科主题进行模糊检索。经过人工清洗处理数据,共得到2000-2015年间在中国大陆发表的CNKI论文数据1532条。数据检索与统计处理日期为2016年5月8-10日。本文主要利用词频统计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Excel和Ucinet软件统计处理数据和绘制知识图谱,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方式,考察国内人才评价研究发展态势与热点领域。
二、研究态势分析
CNKI论文数各年度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知,发文量总体上保持逐年稳步增长态势:最初缓慢递增,自2009年开始激增,同时达到年均水平(年均发文量约为96篇),自2010年开始基本持续稳步增长,直至2014年达到峰值水平。上述数据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积极推进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人才评价工作与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并且稳步发展。尤其是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来,人才观念与人本理念在各行各业逐渐增强,各企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与科学管理,各类用人制度与考评机制改革不断推进,促使人才评价研究与实践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尚未达到完全成熟与深化转型阶段,有待于重大理论突破与创新成果转化。
三、研究热点分析
基于词频统计排序的高频关键词(词频≥17)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选取词频排在前100位的关键词构建100*100的共词矩阵,利用Ucinet软件绘制共词聚类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通过共词聚类和论文主题分析,总结出以下国内人才评价研究热点。
1.人才评价基本理论研究
国内多数学者主要探讨人才评价的概念、目的、作用、特征等;人才评价的对象、内容、标准、原则等;人才评价的观念、要求、模式、机制等。近年来,一些学者运用全社会功能分化、生态学生命周期等相关理论,或者基于知识管理、市场经济、模糊思维等不同视角,探讨人才评价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作用意义、机制创新、观念转变等。此外,不少学者针对具体行业领域或各类人才特点,从微观角度探讨高校、企业、科技、高管等不同领域或类型人才评价相关理论问题,具体涉及人才培养绩效、人才创新能力、人才开发管理、人才聚集效应等方面。相关研究如康海燕运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价值哲学理论,在评价本质与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创新型人才评价的目标确立与机制构建等问题。
2.人才评价指标与体系研究
国内很多学者从理论方法层面出发,探讨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原则、方法、内容、维度、模式等;从应用操作角度出发,探讨人才评价指标的合理选取、权重分配、统计处理,以及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要素、设计思路、具体应用、实施保障、主要问题、改进对策等;从不同学科角度出发,探讨相关指标的功能与特点及其在人才评价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此外,不少学者运用专家调查、加权平均、功能评分、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等不同方法,探讨人才评价指标的选取、赋值、权重分配以及指标体系的构建或改进等。相关研究如彭珍等以科技人才发展过程中的科研大数据挖掘为基础,构建了以质量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为实现科技人才评价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3.人才评价方法与技术研究
国内部分学者运用一些经典理论与量化指标,或者基于社会网络与人际关系视角,探讨信息计量、科学评价、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在人才评价中的具体应用;一些学者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或评价中心技术,探索人才评价量化方法改进与实际应用。近年来,不少学者结合灰色系统、模糊数学、系统协调等先进理论,探讨人才评价方法改进、指标选取、数据处理以及评价体系或模型构建与改进,如模糊综合评价、灰色优势评价等模型;有的针对特定评价对象或目标,提出一些人才评价新方法技术,如能力绩效矩阵法、复合DEA评价法等。相关研究如罗兴鹏等提出了一种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了不确定性等级和相应管理策略,并且通过具体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4.具体领域人才评价实证研究
目前,国内人才评价对象比较广泛,具体涉及教育、科技、医学、财会、管理、党政、金融等众多行业领域,广泛来自公司企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党政机关、科研机构等多个类型机构,基本涵盖创新型、专技型、领导型、学术型、应用型等多种人才类型。其中以高教、企业、科技、高职、创新等领域人才评价为主,注重结合具体行业发展状况与不同类型人才特点,有针对性地探讨人才评价理论与方法以及开展人才评价实证研究。针对不同评价目标与内容,人才评价实证研究涉及人才能力或素养、人才绩效或价值、人才培养模式或质量、人才发展或成长环境、人才资源开发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绩效、人才流动或流失,以及区域人才集聚度、竞争力、吸引力和人才胜任力、创新力、利用率等层面。
(1)高校人才评价。主要针对高校教师或教职人员,少数针对大学生等群体,具体涉及创新型、学术型、应用型等不同类型人才。有的从基础理论层面分析高校人才评价的目的、意义、功能、特点、原则、内容等;有的从方法技术角度探讨高校人才评价的基本标准、指标遴选、体系构建、模式开发、系统构建等;有的从高校工作实际出发,探讨人才评价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机制建设、思路对策等;有的从具体评价内容或目标出发,探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或质量、人才引进或遴选、人才综合素质或能力、人才教学或科研绩效、人才培育或发展环境,以及人才胜任力、影响力、发展性等评价机制、原则、方法、体系等。相关研究如李远明等运用文献计量与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学科型人才模型与学科团队可视化网络,通过实证方式对高校领军人才进行了揭示与遴选,为高校学科建设与人才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企业人才评价。主要针对生产制造或社会服务等各类企业,具体涉及建筑、电气、石化、金融、旅游、物流、医药等行业领域,以及高技能、创新型、管理型、应用型等类型人才。有的从基本理论角度分析企业人才评价的原则、标准、方式、流程、机制等;有的从方法技术层面探讨企业人才评价的指标体系、模型构建、模式创新、具体应用等;有的结合企业经营发展或工作实际,分析人才评价的进展现状、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对策建议,或者有针对性地探讨人才培训模式或绩效、人才创新绩效或环境、人才竞争力或吸引力、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孵化效率、人才流失风险等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机制等。相关研究如包兴先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校企合作视域下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专家调查意见进行模糊层次分析以及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最后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3)科技人才评价。具体涉及来自众多行业领域和企事业单位或社会机构的应用型、创新型、研发型等不同类型人才。有的从科技人才评价的概念、意义、原则、标准、方式、体制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有的通过考察国内外科技人才评价或选用等领域研究进展状况,探索国内科技人才评价模式或体系等现存问题及其成因以及改进思路或建议等;有的从方法与操作层面分析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涵、设计原则、指标选取、数模构建以及评价实施方法、维度、流程、注意事项等。相关研究如冯涛等运用粗糙集理论中的属性约简与重要度原理,结合实地调查与访谈对原始指标进行了筛选与赋权,进而构建了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为科技人才选拔与培养等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研究建议对策
针对今后国内人才评价领域科研规划与学术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对策,以供相关机构参考借鉴。
第一,时刻关注国外人才评价研究进展与动态,广泛吸纳利用相关领域成熟理论与成果,紧密结合当前各项人才政策与人才工作现状,继续深化基础理论研究,积极探索理论创新突破,不断完善理论体系建构;注重运用多元化和综合化视角,探索多领域与跨学科研究,不断拓展研究内容与领域。
第二,充分吸收相关领域新近方法技术,注重综合运用多种现有方法技术,不断改进优化评价方法与指标,逐渐重构完善评价体系与模式,促使人才评价结果更加准确有效;实时跟踪新技术与新工具研发动态,加强人才评价技术与系统开发研究,积极探索功能完善且适用性强的人才评价模型或系统。
第三,积极借鉴国内外实践典范与成功经验,不断加强国内外工作交流与学术合作,及时把握当前各类人才特点与人才工作需要,紧密结合具体行业发展情况与自身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工作;加强人才评价实证研究,重视评价绩效及时反馈与测评,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与改进绩效。
第四,紧密结合当前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背景与进展,不断适应人才类型多样化、人才工作复杂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等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复合型、创业型、知识型、国际化等类型人才以及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移动通信、生物科技、医药卫生等尖端科技和重要行业领域人才的评价工作与研究。
第五,结合当前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动态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现状等,重点关注区域人才竞争力、吸引力、集聚性、结构性等评价,以及人才素质或能力、人才知识或人本等管理、人才资源开发或利用、人才发展性或成长性、人才政策或项目绩效、人才流动或不确定性等不同领域的评价研究。
第六,加强针对各类人才的动态监测与综合评价模式构建与优化,积极探索多元化、立体化、综合性、动态性的人才评价研究范式,同时注重学术成果推广应用与及时转化以及人才评价工作人员培养与开发,努力为各行各业人才选用、培养、考核、开发等工作提供真正科学有效的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