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区域人才一体化问题探究_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时间:2021-04-08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区域一体化的概念由来已久,目前中国同时存在三个区域一体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与前两者相比,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由于所处的年代、现行政策、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现状、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不均衡性,导致在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国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区域,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受到全国乃至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配置、协调、整合资源是眼下的第一要务。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与结果直接关系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能否顺利的进行。如何使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地更好,真正成为我国第三大经济增长极,当务之急就是京津冀三地人才一体化发展。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门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精诚合作,使出合力,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形成长效稳定、高效协同的人才共享机制,才能真正达到1+1+1>3的效果,才能带动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区域GDP水平,进而提高社会总体福利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笔者在梳理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发现了阻碍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对于加快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京津冀人才一体化问题探究

人力资源是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至关重要、举足轻重的一个元素,随着京津冀三地一体化政策的陆续出台,三地区域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有效共享与交流越来越频繁。当务之急是优化、整合三地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搭建协同发展平台,促进区域内人才的合理流动、人才相关政策的出台及资源的共享、体制机制的适时改革和调整,借助协同发展的机遇以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使得人才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形成人才合作共赢机制、共引共育机制、人才共享的保障机制,不仅能够增强京津冀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可以确保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顺利进行。

一、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早在13年前,关于京津冀区域的合作已经开始,2004年在河北省廊坊市召开了一次“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标志着京津冀三地合作拉开帷幕。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十多年来,人才协同发展战略早已初步形成,但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三地区域行政壁垒政策的存在,以及三地人才政策不协调、不统一等问题,致使这项工作的推进速度极其缓慢,没有达到共赢的预期效果。

2011年,再次把京津冀合作列入我国“十二五规划”中,说明国家对于京津冀三地的一体化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提出了打造首都经济圈的想法,对于促进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的共享、流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由于缺乏在人才交流服务、政策互通共享等方面的战略机制,京津冀三地联合签署了《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框架协议书》,使得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问题再一次提升了高度。

2014年2月的北京应当值得人们记住,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一次座谈会上,强调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四个“需要”,并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通过协同发展,实现京津冀区域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这次会议体现了党中央对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空前高度重视,“重大国家战略”的提法首次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领域出现,对于京津冀三地来说无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

2014年6月,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在天津市召开了引智合作首次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商讨在引智引才方面的交流合作,为了加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共赢,在探索政策互通、完善成果共享、建立信息共享、构建定期联系四个机制上达成了一致共识。

2017年5月,京津冀引智引才政策和重点工作发布会在天津召开,会上介绍了三地新出台的引智引才政策和2017年重点工作,共同打造京津冀人才“朋友圈”。发布会上,京津冀三地人力社保部门共介绍了35项最新出台的各类引智引才政策,内容涵盖国内外人才引进、博士后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创业扶持等方面,并对2017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通报。逐步实现了京津冀三地政策的互通有无,人才的资源共享,发挥各自优势引智引才,最终实现天下才三地用的目标。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三地也利用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区域人才一体化方面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干事创业。逐渐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积极搭建人力资源平台,消除障碍,使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和资源共享,使得京津冀协同发展增添了活力,焕发了青春。

二、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人才信息共享、政策互通互认、人才自由流动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营造出有利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良好环境,三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人才一体化方面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部门统筹组织协调不利

目前京津冀三地人才一体化主要是由省级政府的人力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在日常的人才交流服务、人才引进洽谈、人才档案接转等方面的具体业务办理时,则由京津冀三地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之间负责联系接洽,没有形成省级主管部门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表现出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部门沟通、合作、交流的层次不高,省级部门统筹协调力度不够的现象,导致京津冀三地人才合作发展进展非常缓慢。应借鉴京津冀教育一体化的做法,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发展相对较好,得益于省部级职能部门、省政府、各省市具体负责业务的经办机构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三个层面积极协调沟通,加强体制机制的完善,比如,建立京津冀三地教师互派机制、访学机制、专业技术职务互认机制等等。使得教育一体化在多个层面都能得到有效推动。而京津冀人才一体化主要由三地人力资源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良好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再加上京津冀三地行政关系相对独立,造成三地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致使一些工作未能得到强有力的推动和发展,造成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非常缓慢。

2.政策执行缺乏力度和有效衔接

从一体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涉及的领域有限,仅仅局限于人才交流、人事代理、档案接转等层次比较低的几个方面,难以形成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人才协同发展机制,由于政策执行力度不够,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规划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推进。以上情况归结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京津冀三地行政区域划分影响,另一方面是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发展、思想理念、历史文化、生活水平差异制约了人才政策的有效衔接与实施。导致了三地人才市场处于相对独立、各自为战的状态,使得京津冀三地的人才流动性较差,安于现状的心态存在,人才交流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无法促进区域人才优势互补,区域人才整体实力难以有效提升。

3.京津冀三地人才资源配置不均衡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北京市凭借其具有强大的首都功能和竞争优势地位,再加上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特别是体制上的原因,大力吸引周边资源,使得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形成聚集态势,造成天津市、河北省与北京市差距十分明显。由于行政区划的问题导致京、津两市的产业扩散主要集中在本地行政区内,未能对周边区域起到引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周边区域的发展,特别是河北省的发展。在高端人才的引进、学科带头人、省部级专家等高级人才方面,河北省与京津两市相比差距明显。人才想要流动,最关心的是未来生活工作的城市经济发展、福利待遇、教育资源、医疗条件等硬件环境,正是由于京津冀三地在以上方面的差距,使得人才竞相涌入北京,特别是高端人才大量的流入,从而导致京津冀地区高端人才流动不合理,人才资源配置不均衡性凸显。

此外,由于天津市与河北省同北京市相比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不同,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造成天津市、河北省的产业经济发展方向一致,增强了对人力资源、技术创新、资本资源的无序竞争,也造成了京津冀人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4.联席会议制度及信息共享、协议共识尚未得到保障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召开联席会的次数非常有限,会议制度未能得到良好的执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缺少总体规划,当出现具体问题时,京津冀三地无法及时进行商讨解决,使得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的整体进展非常缓慢。另外人才异地落户尚未实现、人才信息库共享、人才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职业任职资格和技术等级互通互认、社会保险联网、人才培养等协议共识难以实现,是阻碍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三、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笔者通过研究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1.打破传统的发展理念

要实现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就要求京津冀三地摒弃陈旧的发展思维和理念,大胆开拓创新、解放思想、改变现有各自为战的状态,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强强联合,达到共赢的结果。

要实现京津冀人才一体化,从上到下要高度重视,省政府、省级主管部门、具体业务部门要建立三级沟通协调机制、具体实施细则,单靠京津冀三地政府合作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

要实现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就要科学的对京津冀三地的发展现状进行统筹规划,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发展战略,要在统筹规划大区域发展的基础上,再发展各自的小区域。除此之外,京津冀三地要充分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缩小经济梯度落差,推动京津冀一体化。

2.合理借助资源,促进人才流动

人才的合作与共享对于京津冀三地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要逐渐打破各地人才保护主义的心理,创造人才的合作与共享机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京津冀三地应当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抓住机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依托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着力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增强高层次人才间交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人才引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形成良好的人才自由流动的氛围,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还要借助京津冀三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培训机构等资源,建立区域人才合作共享平台与机制,用好、用足引进高端人才的相关政策,促进人才在地域间的流动和共享,解决人才结构矛盾,避免出现人才闲置或人才缺位的现象。通过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的共享共用、人才的自由流动等目标,达到三地共赢的目的,促进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3.多元用工,促进人力资源配置的均衡

由于受人员编制所限,京津冀三地应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柔性引用计划”,广泛吸引学术界有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发挥组织部门职能作用,注重院士及专家学者的柔性引进,吸收区域外高层次人才,通过举办讲座、课堂教学、科研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促进京津冀三地人才智力水平的提升,逐步健全以事业编制为主体,柔性引进相结合的多元化用人体制。天津市和河北省要完善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在户口、编制、档案、教育、医疗、住房、子女上学等涉及人才切身利益的方面,要建立灵活的政策制度,努力使京津冀三地在公共服务、生活环境方面缩小差距。通过逐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三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建立不同梯度的产业集群带动人才的辐射和聚集效应,从而保持人力资源配置的平衡性。

4.完善人才共享的保障机制,建立相关协议达成共识

实现高层次人才智力共享应加强京津冀三地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定期轮流组织召开。例如:政策发布会、人才交流会、论坛、项目洽谈会等形式多样的会议,进行大力宣传讲解,保证三地人才能够及时了解其他省市的人才需求及人才政策,加强人才自由流动的针对性。完善人才信息共享机制,完成高端人才数据库建设,实现区域内人才信息网站互联。推动建立统一的人才市场,加速人才评价标准统一、协调人才异地落户政策实施、职业任职资格和技术的互准互认、社会保险联网结算等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政策保障,形成人才有效流动与融合的体系。

四、结语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结合自身的优势,在一些方面形成了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的看到: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仍旧需要改进与不断完善。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就要求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抓住机遇、敢想敢为,大胆探索,还需要借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从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发展,形成合力,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通过不懈的努力及国家战略的陆续实施,京津冀三地将通过各自的人才结构及专长、特色,合理利用人才,保持人才数据库信息互通有无,通过搭建良好的人才流动市场环境,以市场促进人力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实现京津冀三地区域人才发展成果的共享、共赢。实现以产业合作为基础,通过人才整合,提升区域整体发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好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屠凤娜:《京津冀区域人才协同发展问题研究》,《商贸人才》2015年第10期,第187-189页

[2]刘彩霞、杨洁、辛灵、王文永:《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的现实障碍与对策研究》,《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6年6月第14卷第2期,第77-79页

[3]李一凡:《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的推进难点及错位发展思路》,《经济论坛》2014年第12期,第18-21页

[4]李兴光、周海娟:《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衡水市人才引进策略》,《衡水学院学报》2017年2月第19卷第1期,第45-48页

[5]刘海云、杨琰、刘艳君:《加快推进京津冀人才—体化的对策研究》,《经济与管理》2015年3月第29卷第2期,第18-22页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览?区域品牌声势夺人

览?区域品牌声势夺人作者:未知改革开放以来,在品牌建设领域,对内人们更多地强调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对外则更多地强调国家品牌或国家形象。《参考消息》最近的一条消息说,中国包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