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内外学者的瞩目。我国公允价值的使用历程也可谓是步履维艰。1998年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第一次出现在会计准则中。我国在2001修改了准则,几乎禁止了公允价值的使用。后来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经济的进步、证券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向前推移,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工具迅速繁荣,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的资产价值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实际价值,这有悖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方面的要求,所以该模式下的财务报告的可信性也相应被削弱。随着制度的逐渐完善、公允价值的使用条件慢慢的也能基本得到满足和大量新兴工具的产生就使公允价值的优越性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公允价值可以及时、准确的反映现在和将来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公司资源价值的影响,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就又一次被人们引入到会计计量模式中,并使其成为主要的计量属性。这一做法既是为了与国际惯例相趋同,又同时保持了一定的中国特色。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概念
对于公允价值的内涵,不同的组织对此也有着不同的理解。所谓公允价值,FASB将其定义为“买卖双方在正常交易中,卖出某一资产所能收到或偿还某一债务所需支付的金额”。IASC在IAS39中将其定义为“公开买卖的市场条件下,充分了解市场信息的买卖者愿意互换资产或者偿还负债的成交价格就是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中规定:在公开市场条件下,资产和负债采取公允价值计量,熟知情形的买卖者愿意互换资产或偿还债务时的成交价。由此可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使用的首要前提条件是:交易是在公开,公正的市场下进行的,是买卖两方对市场信息深思熟虑之后形成一致意见最终达成交易,这一情况下的成交价格就代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对会计诸多要素采取特定方式予以定量化,能够以货币的形式来计量并反映在财务报告中的一种确认方式。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他几种属性之间的异同之处
目前在会计实际操作中采用的计量属性有五种,分别是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是否属于新的计量属性,学术界各学者对此持有的看法各不相同。有人认为公允价值并不完全是一种全新的计量属性。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其他属性之间有着显着差别,是一种新的计量属性。本文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是仅指某一具体的属性而是一种复合型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在各阶段、各认知方面上均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所以对不同的计量对象及其所在的具体环境需要采取与其相对应的计量属性,才能确保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中各资产、负债和权益项目计价的准确性。公允价值与其他五种属性之间既存在相同点又有着明显的差别。
1.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之间的差异。在初始确认时,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两种计量属性在金额上是没有差异的。历史成本表现的是已经发生过的那一时刻的公允价值。但两者在后续计量中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首先,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的计量依据不同,公允价值是通过衡量现在这一时刻的市场交易状况来计量的,可以是实际成交价也可以是假设的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价格。而历史成本是依据实际支付的金额来计量的,是实际存在的价格。其次,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的价格是唯一的、确定的,不会随着时点的变化而变化,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计量对象的价格是不唯一的、不确定的金额,而是随时点的变化而变化。
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现行成本计量属性之间的异同点。所谓现行成本,是指当前买入(或者卖出)相同或类似资产所支付的价格。两者的相同之处为:都指在计量日的交易金额;获取方法都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两者的不同点为:在从属范围的角度下,后者属于成本类范围,前者不仅可以归属于成本范围,还可以归属于市场价格范围;从宏观因素来看,公允价值与现行成本相比较而言,前者对市场有较强的依赖性,而后者对市场的依赖性不强。从计量的侧重对象来看,公允价值与现行成本相比,前者的计量侧重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在将来所能给单位带来的获利能力,后者的计量侧重于取得同类或者功能相似的资产交易价格。
3.公允价值与现行市价之间的异同点。两者的相同点:两者在含义上基本是一样的,前者是由交易价格或可观察的交易金额确定的,此金额也必然是公允的市场价值。两者的异同点:(1)现行市价对达成交易的条件要求不高,并不突出市场价格是否公正,而公允价值对市场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更加强调市场的公开、流动和公正性。(2)现行市价的确认充分取决于实际交易中的成交价格,但该种计量属性不易对不经常发生交易的特殊资产进行正确计价。而对这些特殊资产可以通过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准确计量。
4.公允价值与可变现净值之间的异同点。两者的相同点是:在一年内应收回或应支付的项目中,因资金的周转使用所产生的那部分时间增值对其作用甚微,此时两者在数值上是相同的。两者的不同之处:可变现净值是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运作中评估价格减掉变现成本以后的数额,而公允价值不扣减变现成本,就指其资产的内在价格。可变现净值没有包括货币资金运动产生的价值,而公允价值涵盖了资金运动所产生的价值。
5.公允价值与现值之间的异同点。两者的相同点:对不经常发生交易的某项资产或负债因其流动性较差很难获得公平成交价,此时可以考虑使用现值对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或负债进行计量,以确保对外公布的信息的准确、可靠。在确定公允价值时,现值可以作为一种方法被采用,这种情况下两者所得结果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只有存在流动市场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才有意义,现值既适用于流动市场又适用于非流动市场。
综上,经过对比分析公允价值与其他属性之间的异同之处,得出以下结论:公允价值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交易价格是公正的并能得到人们的一致认可。公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报表项目的正确计量,从而使得所提供的信息更加真实可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其他属性之间是彼此渗透,共同发挥作用,公允价值与其他属性的意义都是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以满足使用者们各自的决策需要。
(一)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
1.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现状
新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选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各自适用的计量模式,但只能从两种模式中选择一种且计量模式一旦确定就不能擅自更改,除非确实存在特殊需要时才能改变计量模式。新准则规定其后续计量如果采用历史成本模式,只能在有确凿依据证明其公允价值可以连续准确获得的情况下,才能更改现有计量模式。为进一步规范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使用,财政部又做出以下规定:(1)必须存在流动、公正的买卖市场。(2)不得计提折旧。(3)可以从历史成本模式转向公允价值模式,不准许逆向转换。(4)一个单位内必须选择统一的计价基础对其进行后续计量。因此,其公允价值的获取和披露成本较高,对上市公司来说,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2.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采用公允价值的企业比较少。其主要原因有:(1)监管部门的审慎态度。基于这个态度,很多上市公司也相应的持以谨慎的态度,以符合监管要求。(2)公允价值模式下,对其差异额确认为损益,易于导致单位损益变化幅度较大,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平稳发展。因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不准计提折旧或摊销,在会计年度末,对初始确认金额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额确认为损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表,所以企业的会计利润、每股收益、等很多个指标都会随着投资性房地产价值的变化而发生较大波动,从而对上市公司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其公允价格难以取得,获取成本比较高。因为中国的房地产交易体系尚存不足,其成交的外部环境并不活跃,所以很难取得其公开成交价格。每期末为获取公允价格,还得去聘任专业评估人员对资产的公允价格进行预估,就相应增多了投资性房地产的获取成本和披露成本。
(2)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不统一。会计准则明确了其公允价值使用的前提条件,但是没有规范具体使用哪一种方法来确定其公允价值。在实务中,各单位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一些单位直接把评估机构的评估价值作为公允价值,另外一些单位参谋功能相似资产的成交价来确认其公允价。虽然每一种方法都思考了市场因素,但也避免不了人的主观预测带来的不确定性。
(3)监管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公允价值被用于不正当的目的。由于监管不到位,公允价值常被一些上市公司利用以达到控制损益的目的。新准则中,在一定条件下单位可以自行决定采取哪一计量模式对其进行后续计量,这也就给了企业自主决定是否在报表中确认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权利。因各公司会出于不同目的使用公允价值以实现对公司盈亏的控制,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控制。
(二)金融工具中的应用
1.金融工具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品的主要计量属性。因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金融工具的运用日益频繁。为了加强金融工具的管理,财政部在2006年发布了关于金融工具计量问题的新要求,从确认、披露等多方面规范了金融工具的应用。
新准则中规定:金融工具应根据其公允价格进行初始计量。使用公允价值进行确认时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其增减部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其他资产将其公允价值变动部分计入本期利润,成交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手续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入成本,其他资产相应计入本期利润。金融工具的后续计量也应采用公允价值。而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或其他负债应该按实际利率计算得出的摊余成本来予以确认。对于不存在活跃交易环境的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工具,应该根据成本价格进行计量。采取公允价值计量的部分金融工具在持有期间价值增减部分应该确认为投资收益,对当期利润产生直接影响。而另外一部分金融资产持有期间高于或低于前期账面价值的部分,不包括减值和外汇汇兑损益,应该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而非利润,只有在其发生减值或最终出售时,才应当计入当期利润。这一应用不仅能满足同世界惯例接轨,又符合中国的国情。
金融资产或负债随市场的波动其价格会发生较大变动,这使得采取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就不能及时、正确的表现其内在价值。对于当前资本环境下出现的金融衍生工具,再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就凸显了它的缺陷。对于衍生金融工具来讲,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能够提供其确认的理论基础。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重要的计量属性,其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金融工具是未来的一种趋势。
2.金融工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金融市场不够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与美国、英国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还处于低级阶段,还不能满足公允价值运用的环境需求。衍生工具种类较少,几乎没有公开市场的成交价格,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多,价格体制还存在缺陷。(2)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不足。因为外部因素是变幻莫测的,一些买卖业务的计量能够找到同类或相似成交价格,还有一些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估值。在中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金融工具的买卖市场是有限的。因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其结果存在差别,这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
(3)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我国缺乏综合性的会计人员,这不仅制约了会计理论界的发展更不利于会计实务界的操作使用。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公允价值的使用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自主决策,这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完善有关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增强其可操作性
在中国产生虚假财务信息的现象比较多,这与财务人员缺乏相关的职业判断的知识有关。所以为了提高可操作性,首先要有完善的理论知识,再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相关的准则体系,尽可能的在准则中对公允价值使用的具体事项给出指南,以增强其可操作性。同时出于财务信息质量方面的考虑,应尽早补充完整公允价值应用方面的具体指导,详细规定公允价值运用范畴及其确定方法,这样不仅便于规避会计报告的造假行为,还方便其在实务中的具体使用。
(二)完善市场条件
在市场环境逐步发展完善中公允价值随之孕育而生。公允价值的使用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虽然市场体系已经形成,但市场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信息的充分与完整水平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十分重要。公允价值在不满足公允价值使用条件的市场环境中频繁使用,这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也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因而,完备的应用环境是用好公允价值的根基。在增强市场环境督查时还要从以下方面进行:1.加速增强各类金融价格市场化的进程。2.努力开发各种市场,以取得公平的成交价格。3.重视建设信息化的市场,保障信息沟通的顺畅无阻。4.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的体制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专业水平
在不成熟的交易环境下,公允价值需要应用估值方法来确定,在估值过程中就需要根据会计人员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主观判断。因此,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高低会对公允价值的有效使用产生重大的影响。新的计量方式的出现,使得专业人员面临着更大挑战。如果缺乏具有综合素养的财务人员,公允价值计量就得不到正确地估量和更好的使用。所以,各公司都应该重视财务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必须不断扩大对在职者的教育投入力度,对财务人员不断进行培训来提高专业知识技能。
[1]DavidAlexander,CarmenGiorgianaBonaci,RazvanV.Mustata.FairValueMeasurementinFinancialReporting[J].ProcediaEconomicsandFinance,2012(12).
[2]刘梅娟,何琴娣,胡翠卫.新会计准则中的最大亮点——公允价值应用[J].会计之友,2008(01).
[3]董必荣.关于公允价值本质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0(10).
[4]吴君民,张艾雯.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2(06).
[5]吴晔,沈薇,韩及华.公允价值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金融,2018(05).
[6]黄瑞英.探讨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的应用[J].财会经济,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