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实现从专升本科工商管理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自身缺乏本科办学理念的积淀和本科办学实践经验的积累,一般都模仿教研型高校、研究型高校的培养模式来进行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结构设置,这就使得新建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办学定位不明晰、培养目标定位和规格趋同,所培养的人才在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方面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
工商管理类专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应用性学科,新建本科院校在经过建校初期的规模迅速扩张后,不少新建本科院校近年来逐步将发展的重心转向内涵的提升上,意识到自身的办学定位不应是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
二、工商管理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体系构建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基本条件。工商管理人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与其知识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联系。管理现代化事业,管理者必须有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
(一)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
传统教育评价体系使学生擅长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弱于逆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出现极强的求同现象。要想打破这种趋同现象,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
首先,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化为注重过程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情感交流与理解沟通而不是知识的增减,更关注教学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知识授受结果,更关注师生在情境中参与的程度而不是结果的正误。
其次,由单一的评价标准转化为多元化评价标准,在学习评价上,采取包括课堂观察、测试与练习、学生作品评价、学生体验与反思等多元化评价标准,着重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多元化评价更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统一评价的基础上表现出一定的弹性,从而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
(二)优化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的优化,从宏观上对工商管理类课程设置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中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进而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学科和课程支持,整合、精选、凝练课程内容;课程类群的优化,在充分考虑专业的关联性、学校各种教育资源的可充分利用性、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科学、严谨地对所有课程进行关联分类,明确课程类群所要完成的功能及其在课程子系统中的定位;课程子系统的优化,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优化后的课程类群,移动并配置到各课程系统中;将通识教育类课程类群集成为通识教育课程子系统,将专业基础类课程类群集成为专业基础课程子系统等。此外,在专业课程子系统中设立一定学时的实践教学环节,以补充理论教学的不足。同时,在专业选修课程子系统的模块中设置能反映时代要求和学科最新发展的课程类群,从而使课程更加科学实用。
(三)知识结构的多元化构建
从知识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既要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和较宽的学术视野,又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既要具备生产运营、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又要了解有关国际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从能力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是多元复合型人才。既有较强的综合开发创业和实践应用能力,又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工商管理人才应具有立体交叉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复合的能力结构。
三、工商管理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特征探析
不同类型的人才所具有的素质特征是不相同的,工商管理学科培养的人才的素质应具备与众不同的、有鲜明学科特色的特征。具体来说工商管理学科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特征,如管理才能、团队精神、创新观念、反应能力、敬业精神、身体状况、交际能力、学习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等。
(一)体现工商管理特色的个性化、多元化的能力
工商管理类毕业生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的决策咨询、计划、生产、技术、人力资源、财务和营销等管理工作,实践性很强。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环境日趋复杂,管理难度日益加大,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手段不断丰富和完善,要求工商管理人才不仅要会经营管理,而且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种专业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注重其职业道德、社会公益心和尊重他人、团结合作与创新质疑精神的养成,需要在大学期间培养其沟通、交往、协调、组织、领导等多方面的管理能力。
举办工商管理教育的高校办学条件各不相同,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师资力量、招生和择业的范围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学校应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地方高校可突出其行业或地区的特色,侧重培养区域经济或行业性应用型人才。在满足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基础培养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倡导个性化、多元化、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地区高校的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各有所长,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对不同人才规格和特色的选择性要求。
(二)勤奋好学的态度和丰富的知识素质
经济全球化,管理人员遇到的难题会更多,需要学习的知识也会越来越多。
首先,管理人员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向消费者和社会宣传其产品和服务,推广普及新技术。由于产品的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功能复杂,消费者不可能具备足够的百科知识来识别自己的需求,从而难于购买和消费。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必须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实现产品信息的共享,消除顾客的消费障碍,从而扩大市场需求。
其次,管理人员向国际国内市场消费者、同行和社会学习。管理人员在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向顾客及其他伙伴学习,发现自己不足,吸取好的经验方法,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经营管理活动过程。
再次,各国的政治法律制度、文化背景也不同。因此,没有勤奋好学的态度是不行的。一要扎实地学习专业知识,如管理学原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二要有广博的综合知识,力求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中外融汇;另外,要加强外语和网络知识的学习,因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必须有适应全球化的经营管理技能,不仅需要较高的外语水平,而且要有通过网络进行经营管理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三)思想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是跨国大公司还是中小企业都迎来了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企业置身于市场竞争的惊涛骇浪之中,经营管理人员要观察市场、把握机遇,要分析需求,战胜挑战,固然离不开市场调研和细分,离不开产品开发和定价,离不开分销渠道的设计和促销组合的运用等,但最重要的则是经营管理思想的变革,并对经营管理实践作出适时的开拓和创新。因为只有经营管理思想的变革和在其指导下的实践活动的开拓和创新才能为目标市场提供独具个性化的服务,在优质高效的前提下实现差异化经营,才能赢得服务,也唯有不停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才能维持消费者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