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了书店的出版社
作者:未知>>中信是中国很少见的既有出版业务也有书店渠道的公司。当它将内容包装成不同产品形态时,它的书店渠道也有了更多可能性。
中信出版集团正在发生变化。
2018年1月,中信出版集团董事长王斌出席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在这场发布会上,中信重新提出了自己的定位,也标志着它从出版公司向知识服务商转型,中信将其描述为:“从单一知识产权运营商向综合文化服务提供商进化,为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提供知识服务和文化消费”。
一直以来,图书出版与书店零售都是中信最重要的生意。证监会披露的中信招股书显示,从2014年到2016年间,图书出版与发行业务在中信的营收中占比70%左右,书店零售占30%左右。
中信也是中国少有的既有出版业务也有书店渠道的公司。由于之前中信集中出版、销售经管类书籍,与之匹配的是机场书店的销售渠道,两者都偏向商务人群。
10年间,中信已经配置出自己的书店渠道。中信出版社开启“中信书店”是在2008年,那时正是民航业的黄金期,飞机上还上不了网,中信书店瞄准了那群想在旅途中打发时间的人。同年秋天,第一家中信书店在大连周水子机场候机楼开业,2013年,中信书店的发展进入鼎盛时代,在全国拥有137家机场书店。
内容与渠道之间有了更好的结合,但扩张租金昂贵的机场书店也让中信付出了高亏损的代价。直到2015年,王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信书店仍处于亏损阶段,金额达几百万元。事实上,低利润是机场书店普遍面临的情况,而且这个市场的竞争依然在加剧,汇智光华、逸臣文化等机场书店都是中信的对手。
2016年年底,中信书店与首都机场为期3年的合同到期,在新一轮竞标时它未能中标,因此于2017年1月关闭了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12家书店。到2017年,中信的机场书店已经减少至62家,关店成为止损的直接办法。中信出版解释说,关店是“出于书店业务整体战略布局及实际经营情况”。
中信书店也提出了新定位―以智能化服务为依托,建立以各类图书销售为主,同时涉及互联网创意产品、国际优质文具、生活杂货、收藏和装饰、家庭生活集市、运动产品等丰富内容的新业态店面。
这就要求中信在城市中建立新的空间,增加新的内容与消费产品。为此,中信选择了一条更快速的方式―成立合资公司。2017年,中信出版集团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组建新的咖啡品牌“正信咖啡”,同时与日本茑屋书店母公司CCC合作,共同组建中信出版日本株式会社,新的合资公司将承担中日两国书籍出版、发行以及授权业务,还计划涉足旅游业务与文化活动的企划、运营。
新产品与新内容的加入可以帮助中信书店迅速完成升?,中信也进一步明确了书店在不同消费场景的不同定位。针对城市人群在工作、休闲、出行方面的需求,中信分别在高端写字楼、大型商业综合体、机场等区域设置了城市商务生活店、城市文化体验店、大型主题店、交通枢纽店等多种店面。
其中,城市商务型书店以写字楼客群的需求为出发点,更像是一个茶歇空间与文化便利店的概念;城市文化体验书店则以文化消费需求为出发点,是一个文化空间概念;大型主题店更多是通过全球采购,展示最新的生活与技术产品,用数据驱动销售;交通枢纽型书店将会是对机场书店的升级,从书店变成“商务文化综合服务的入口”。
与书店端变化同步的是出版业务。除了稳定的经管类书籍,中信还在开拓新的品类,在童书品类中设立了“小中信”品牌。更重要的是,既然定位为“知识服务商”,诸如课程、知识付费产品、有声书、电子书等都将集中在中信书院App上,集中面向C端用户。
当出版社只生产图书时,它只能为渠道提供图书这一种产品,而当它将自己的内容包装成不同产品形态时,渠道端也拥有了更多产品种类与更多销售的可能性。
按照计划,中信出版在未来3年将建设180家城市生活店与3家主题店,并延伸至活动、论坛、艺术、学习、餐饮等文化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