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收缩带来的结构失业问题
作者:未知中国的产业正处在一个分化和集聚的时代,集聚带来机会,分化带来风险,后者才是决策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第二产业转岗问题。这轮供给端的收缩所导致的最大问题,可能是低收入者失业问题。尽管总体失业率并不高,但由于去杠杆、环保和拆除违建等举措导致供给端的收缩,影响最大的是低端产业或低端劳动力。
由于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仍偏低,从一产、二产流出的大量人员,受制于知识结构、技术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并没有被第三产业吸收。而第三产业对于高技术人员又存在比较旺盛的需求。根据人社部公布的?稻荩?其实市场需求略大于供给。
如2017年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434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354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22,市场需求略大于供给。与2017年同期相比,需求人数增加15.6万人,增长3.9%;求职人数减少了17.3万人,下降4.8%。市场对具有技术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劳动者的用人需求均大于供给。
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速明显回落,表现为基尼系数已经连续两年上升。从2017年的数据看,低收入组的人均居民可以支配收入增长7.5%,而高收入组则增长9.5%。根据2018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同比名义增长8.7%;中位数12186元,同比名义增长8.4%,均较一季度有所回落。
从2016年开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始终低于平均数,反映出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而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不仅来自工薪收入差距扩大,更主要的是来自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扩大。
如2018年上半年,国内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1166元,增长10.5%,高于工资性收入1.7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只能获得工资性收入的中低收入群体,并没有获得更多的收入来源。
事实上,通过抽样调查所获得的不同层级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是低于实际水平的。如根据麦肯锡的调查报告,2017年国内居民消费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奢侈品,但从官方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看,占中国人口20%的高收入组的年可支配收入只有6.5万元,大约只有美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2.8亿的高收入国内居民,其真实可支配收入水平可能大幅被低估。
在部分底层人员失业的压力之下,如何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应该成为首要任务。。中国要实现乡村振兴,更需要拿出真金白银来补贴农村居民。
尽管这些年来,城乡收入差的比例有所下降,如15年前约为3倍,如今降至2.7倍,但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却从2003年的5700元提高到如今的2.3万元。只有收入的绝对差距缩小,才算真正实现贫富差距或城乡差距的缩小。
最近财政减税的呼声很高,对于消灭绝对贫困也有具体目标。但如何缓解相对贫困问题,却没有看到非常明确的政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随着全社会产业升级的推进,基尼系数上升问题需要及时应对,如何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来优化国民收入再分配,不能再停留在字面上了。
而且,一、二产业流失的很大一部分人员不能进入第三产业,表面看只是就业问题,但对于人口日渐老龄化的社会而言,对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服务的供给则难以同步增加。劳动人口增长率的下降,有可能出现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紧张的状况进一步加剧,服务价格持续上涨的态势,反过来又会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压力。
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解决部分低收入群体的转岗就业难题,还需要为今后服务消费价格的持续上升给居民带来的支出负担增大而提供解决方案。也就是说,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应该在财政支出的占比中大幅增加。总是通过支持基建投资来稳增长的模式不能再持续下去了。
李迅雷为中泰证券
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