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作者:未知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最直接的接触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锋队。尤其在民办的独立学院,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效果。文章通过自身工作中的体会以及座谈一些独立学院的辅导员,观察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从内在和外在的两个影响因素着手分析出现倦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管理的前线,作为独立学院,辅导员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情况,因此,对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独立学院的辅导员队伍流动性比较大,离职或者辞职的人员也比较多,在职辅导员由于各种原因在工作状态中也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疲倦状态。独立学院辅导员的倦怠程度将影响整个学院的学风和班风的建设。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职业倦怠,其目的主要在于消除职业倦怠,提高工作绩效。
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的概念及其表现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最早在1974年由美国人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提出,他用“job-bumout”一?~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辅导员被称之为“全能神”,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在此行业中,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工作时间不固定并且任务繁冗复杂,所以极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种极端的状态。
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情绪与情感几乎耗尽,处于疲倦状态。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辅导员常表现为对学生工作失去耐性,容易动怒,并且辅导员自己也感到有些情绪与情感无法发泄,出现情绪耗竭的现象。此现象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维度,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指标。
工作没有激情,出现事不关己的麻木、冷漠的状态。工作中不带有任何的感情,以不乐观的态度对待学生,产生极度消极的影响,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逐渐减少甚至不去接触和了解学生,有时会用恶意的语言中伤学生。工作失去激情,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
丧失工作的目标,较低的成就感。在实际的工作中,辅导员常常被称为“高级保姆”、“生活消防员”,以至于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评价过低甚至有一些负面评价。现在的辅导员面对的是一群90后,思想比较前卫的学生,所以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但经常事与愿违,付出的和得到的回报不能成正比,个人成就感就会降低,丧失工作目标,缺乏工作动力,进而伴随着出现各种问题,如脱岗、离职等。
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辅导员工作其实是一个高危的工作,时刻处于紧张状态,由于现在多数独立学院辅导员的配备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学生工作本身的特殊性给辅导员带来非同寻常的压力。当然,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也不尽相同。然而社会、学校环境等外在因素以及辅导员自身的因素都与工作倦怠感的产生有着密切关系。
岗位得不到正确的理解,心里负担重
目前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说法,辅导员工作是很随意的,这项工作简单、容易,谁都可以胜任,所以辅导员的地位是比较低的。这样的偏见与现实的工作存在很大的差距,辅导员岗位得不到正确的理解,因此辅导员的思想得到很大的冲击。同时,随着各大独立学院开始扩大招生,教育的质量相对有所下降,学生各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增加,心理疾病、感情问题、就业压力、家庭矛盾等等各种问题均落在辅导员的身上,其实有些问题,并不是通过辅导员自身努力就可以避免的。长期处在这样的压力下,肯定会让辅导员感到精神不振甚至觉得体力透支,心理的落差与焦虑增大,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工作时问和地点的不固定性,身负重任
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的工作性质是不一样的,任课老师只要负责好学生的学习,帮同学们解答学习上的疑点难点即可,而辅导员的管理范围就比较广,包括学习、生活、思想、安全等各个方面。学生上课进行查课,下课后深入学生宿舍进行沟通与交谈,随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工作的方式多式多样,工作的时间也是不固定的。现在,90后学生是校园的主体,生活在温室里面的他们承受能力或者是心理素质都比较差,所以随时都有可能引发一些突发事件(跳楼、自杀、打架等),笔者所在的院校,辅导员尽量24小时开机,如有突发事件发生,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决问题,每天几乎处于一种“打鸡血”的状态,学生的安全是重中之重的任务,甚至手机只要响起就会让辅导员紧张,长此以往形成一种倦怠的状态。
工作内容繁冗复杂,职责不明晰
众多研究表明,职业中的职责不明晰与工作倦怠存在着中等或高等程度的关系。目前在很多独立学院,辅导员具有专业教师和管理职员的双重身份,而又都处于两者的边缘,职业定位模糊。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但事实上,班风、学风的建设、安全教育、党团建设、社区工作、催交学费等所有有关学生的事情都需要辅导员负责,这就必须要求辅导员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完成各部门交代的工作以及繁重的学生事务工作,只能利用业余的时间去完成本应该是重点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辅导员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以至于我们自身都难以给自己定位明确,这也严重的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因为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上,使得学生这方面的教育也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
升职空间有限,工资待遇偏低
目前在独立学院辅导员的队伍中,以年轻辅导员居多,这些年轻的辅导员本应该有很大的晋升空间,然而很多高校在培训进修、职称评定、干部提拔、收入分配等方面均得不到保障,使得大部分高校里辅导员的最高级别是科级,有一部分被提拔重用,但是岗位也是极少的。辅导员按照管理职员的要求进行坐班,对繁冗的工作经常加班加点,还要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复杂的工作反而工资比任课教师低,这也使得辅导员心里不平衡。因此很多辅导员在看不到自己美好前途的情况下,想办法进行换岗,进行教学工作,这也导致辅导员的队伍极其不稳定。
自身人格特点的影响根据每个人的人格特点不同,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这也是影响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一个因素。很多独立高校的辅导员刚毕业就加入这个队伍,带着较高的目标和激情,而研究表明,越是这种性格的人也是更容易体验到职业的倦怠,接近于人们经常说的“三分钟热度”。对五大人格维度的研究发现,职业倦怠与神经症维度(人格特质之一)关系密切,研究表明人格的坚韧越高,则工作应激反应越低,职业倦怠的严重程度也越低,外控者因倾向于将事件和成就归因于他人或机遇,故而比内控的人更多的体验到倦怠。以被动防御的方式应对应激事件的个体比积极应对的个体较多的体验到倦怠。
克服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正确认识辅导员岗位,适当缓解工作压力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辅导员是高校的核心,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该引起重视,校领导应多给予辅导员肯定和赞赏,这样才能激发辅导员工作的斗志,才会认真负责的对待工作。并且对辅导员及学生工作建立合理的期望,当学生出现问题,不能只责怪辅导员的办事能力,要合理、科学的对待,这样才能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心情愉悦的进行工作。
?U人辅导员队伍,减轻工作负荷
现在独立学院的办学主要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在人员配备上总是不能按照国家的标准执行,这就使得原本两个人负责的班级由一个辅导员员负责,有的辅导员一个人带500多名学生,远远超过了教育部的规定,还有的辅导员身兼数职,有五个头衔,这样繁杂的工作任务使得辅导员身心疲惫。独立学院应逐步增加辅导员的配备数量,让每个辅导员有更多的精力去关照每一个同学。笔者所在学院通过配备辅导员助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荷。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负担重问题的方法。
职责明确,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
辅导员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应该把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在独立学院更应该使辅导员责权分明,任务更加详细化。另外还要把辅导员管理学生的工作与教师教学工作平等看待,完善辅导员的培训机制,给辅导员更多的发展空间。能符合晋升的给予晋升,不符合晋升的给予一定的鼓励,或者考虑适当的调岗、换岗等,这样才能让辅导员看到未来。再次要对辅导员的待遇有所改善,比如加工资、适当的奖励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物质保证,解决后顾之忧,才可以使辅导员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劳有所得并且看到前途和希望,可以说是解决他们的职业倦怠问题的关键。
积极的自我调整,正确的对待问题
辅导员要认清自己的实力,不能给予自己过高的评价,做事情无论成功与失败,要淡然面对。用积极、有建设性的应对方式对待问题,而不是选择逃避。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取悦自己,对于外部不可控的因素不必强求,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最大的可能去改变环境,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意见。适当给自己留出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适当的放松。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接触者,一言一行对学生乃至整个学校都有重大的影响。独立学院的辅导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各级领导部门尤其是高校相关学生工作的管理部门对辅导员加以关心、关爱,尤其是出现职业倦怠的辅导员,给予开导,尽快的以原来的精神面貌回到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切实的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干预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出现,同样对人才的培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